摘 要:高職高專在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針對高職針推專業在校企合作頂崗實習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文章結合學校實際試著從學生、企業及學校三方面對影響高職針推專業頂崗實習的因素進行淺析。
關鍵詞:高職學生 針推專業 頂崗實習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178-01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中指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引導建立企業接收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同時還指出“加強和推進校外頂崗實習力度,……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1]。按照文件精神,各高等職業院校都根據學科及專業特點,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都把頂崗實習納入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我校自2006年開辦針灸推拿專業(??疲┮詠?,也在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簽定了校企合作協議,鼓勵學生頂崗實習,但幾年下來,效果并不樂觀,經認真分析總結,影響我校高職針推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因素很多,歸納有以下三點。
1 學生因素
學生是頂崗實習的主體,通過頂崗實習可以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讓學生提前熟悉崗位職業要求,縮短學生就業上崗適應期,實現學習就業上崗“零距離”。但由于學生在心理、認知等方面存在的偏差,導致頂崗實習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甚至中途停止。
1.1 待遇期望值太高
高職針推專業頂崗實習的企業多為保健養生行業,目前發達城市保健養生行業的收入相對可觀。大部分學生想通過定崗實習掙到錢,既可以減輕家庭負擔,又可以實現經濟獨立,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們抱著高收入的心態選擇了頂崗實習。但學生到企業才發現,由于受到服務態度、技能及客源的影響,他們工資沒與想象中的差距很大。由于對收入的期望值太高,而實際收入偏低,就讓學生對頂崗實習產生動搖。
1.2 工作理想化
我校針推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系統學習了針灸推拿的基礎課與臨床課程,能對一些常見病及多發病作出簡單的診治,同時,參加了保健按摩師(中級)培訓,并取得相應資格證書。他們認為保健養生館的工作很簡單,無非就是給顧客做推拿、艾灸、拔火罐等,自己去保健養生館上班,應該不是問題。上班后才發現,企業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和保健養生特色,學生要重新學習新的知識,要培訓,和自己之前的想法完全不一樣。這種工作理想化的情況也不同程度的困惑著頂崗實習同學。
1.3 角色定位認識不清
參與頂崗實習的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即是在校學生又是企業的員工,他們扮演著實習生與員工的雙重角色。當遇到工作壓力太大時,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學生,應該得到父母及老師的呵護,不應該吃這樣的苦;面對企業嚴格的管理、培訓及低廉的工資,他們又覺得他們已經長大,已經是企業的員工,不應該再像對待學生那樣管理他們。學生無法給自己的角色作出正確定位,頂崗實習的效果也就達不到學校、學生及企業的要求。
1.4 誠信意識差
我校學生參加頂崗實習需要走規范程序,最初由學校動員,企業宣傳,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愿報名,學校及企業考核合格,征得家長同意并簽字,簽訂三方協議后方可由學校教師送往企業。作為二年級的高職大專學生,都已成年,對自己簽字決定的事應該信守承諾,但部分學生對自己的簽名不以為然,由于待遇、工作量、環境等與自己想象的不符,于是背起行李轉身就走,忘了自己已經在相關協議簽過字,應該承擔相應責任。學生的不誠信,影響了頂崗實習,也使校企雙方合作受到影響。
2 企業因素
企業作為頂崗實習學生的“婆家”,參與校企合作為頂崗實習學生提供了頂崗鍛煉的機會,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盈利。其特有的管理及運作模式也不同程度的影響著頂崗實習的進程。
2.1 思想教育不到位
企業和學校的管理是截然不同的,雖然企業也重視實習生的職業素質和企業文化的培訓,但是容易忽略學生的思想教育問題,更無法像學校那樣配備心理輔導老師[2]。在學校當學生遇到問題或者出現問題時,由班主任、輔導員、團委、學生處以及心理老師等一系列的學生管理部門幫助解決和教育,對學生違紀的處理都是本著思想教育為主,進行正確引導;但在企業對學生的教育確是另類的,對學生的處理都是采取經濟處罰的方式,這樣學生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思想上容易走極端。
2.2 重利益輕關懷
大部分實習單位從自身利益出發,忽略學生的感受,把實習生當做廉價勞動力呼來喚去,事事讓實習生去做,實習生承擔最累、最多的工作,但得到的是最低的待遇,他們從不關心實習生的健康、學習和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逐漸對企業和學校產生一種抵觸和厭惡的情緒,無法順利完成實習。
3 學校因素
學校作為頂崗實習學生的“娘家”,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應加強與實習生、企業的溝通和聯系,但由于距離、經費及管理機制等原因造成學校對學生的管理脫軌。
3.1 實習前的教育工作不到位
實習前,學校做了大量的專業素養、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但忽視了學生實習期間的心理健康教育、誠信教育和抗挫折教育,導致學生在實習期間遇到心理問題不能很好的自我調節,不能遵守協議而擅自離崗。
3.2 校企合作單位資質審核不夠細
作為校企合作單位必須嚴格審核其規模、師資、實習條件及誠信等資質,同時還應實地考察,對達到要求的企業才能與其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并要求其認真履行協議規定的義務和行使規定的權利。由于部分校企合作單位的師資不足,不誠信等致使學生頂崗實習后有上當受騙的感覺。
3.3 實習管理體制不健全
學校雖然成立實習管理科,管理人員嚴重不足,而且多為兼職老師,他們不可能把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實習管理工作中,再加上實習管理經費緊缺,諸多因素決定管理人員不能經常到企業了解學生情況,導致學生在實習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管理人員也無法及時了解,也不能保證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總之,頂崗實習是實現高職學生人才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要進一步做好頂崗實習推進校企合作,學生就必須認真審視自己,轉變觀念,客觀看待工作條件,認清角色,加強自身專業素養及誠信教育,同時,校企雙方應加強溝通,在具體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創新方法,學校實習管理部門和學生工作管理部門要積極與企業配合,加強對實習生的管理,共同做好高職針推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工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
[2]劉靜文.淺談高職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心理狀況及可行性對策[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1(2):25.
[3]漆曉玲.高職學生頂崗實習期心理困惑之解決[J].職業教育研究,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