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冷沖壓模具設計》是職業學校模具專業的主打課,《冷沖壓模具設計》課程設計是安排在理論教學之后的綜合能力實訓大作業。作為指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就業方向、培養目標及學生素質水平、綜合能力水平調整指導方法及思路,采用更科學、更實際的指導策略,完成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訓練。
關鍵詞:指導策略 看圖說話 關鍵課 個別指導 培養典型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181-01
我校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最終學歷是大專)及《模具制造技術》專業(中專學歷),我們統稱為《模具》專業,其學制都是四年以上,《冷沖壓模具設計》課程是這個專業的骨干專業課。為了使學生扎實掌握這門課的專業知識,在教學安排上分兩步進行:課堂理論教學及綜合能力訓練,即課程設計。《冷沖壓模具設計課程設計》是教師在完成本課程的基礎理論、基本概念、理論知識的教學之后,專門給學生幾周時間,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一付模具的“設計工作”。
考慮到職業學校學生的就業方向、培養目標及個人素質、綜合能力等因素,作為《冷沖壓模具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教師,要改革從大學本科沿襲下來的課程設計的指導方法及思路,采用更科學、更實際的策略,達到培養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1 科學制定設計任務,調整設計步驟
根據各種沖壓制件的要求,設計出具有性能可靠、安全省力、產品穩定、操作簡便的冷沖壓模具,主要是工程師或工程技術人員的工作,本科教育正是培養未來的工程師,其“課程設計”的訓練思路就放在設計計算、查閱資料、繪制圖紙、編寫技術文件等“動腦”能力的培養。作為職業學校,培養目標是: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加工、制造人才及勞動者,所以同樣是“課程設計”,其設計內容和訓練思路要放在識讀圖紙、加工制做、安裝調試、拆卸維修等技能的培養,也就是,要突出“動手”能力的培養。
如同樣的課程設計題目:《設計一付沖孔—落料復合模》,本科生的設計步驟是:產品的工藝性分析—方案論證及擬定—工藝設計計算及校核—模具結構確定—模具總裝圖設計—模具零件圖設計—編寫設計說明書。最終完成的任務量是:若干張設計圖紙的繪制和幾十頁設計說明書的編寫;而職業學校學生的設計步驟:找出沖孔—落料復合模模型及對應圖紙—按照圖紙對應找到組成模具的各個零件—理清各零件的位置、作用及整付模具的工作原理—熟練拆卸、安裝整付模具—探究各零件的形狀及模具的內部結構—完成模具總裝圖測繪—完成典型零件圖測繪—編寫模具使用說明書。要求完成的任務量是:測繪(或抄畫)模具總裝圖一幅,測繪(或抄畫)典型零件圖一至兩幅,編寫以模具的動作原理、操作規程、注意事項為主,包含有少量模具間隙計算、典型零件加工工藝方案設計、模具的安裝調試步驟、易損件的拆卸維修程序等內容的說明書一份。
調整后,職業學校《冷沖壓模具》課程設計并非以“設計”為主,更可歸結為“看圖說話”的訓練。實際上是通過研究模具成品及圖紙,并施以動手安裝和拆卸模具的認知過程,從中探究設計者的意圖,達到與設計者溝通,從而,反思各類模具的結構特點及所組成的零、部件的形狀、位置及作用,理解整付模具的工作原理;再輔助以“照貓畫虎”的繪圖技能訓練,進一步加深理解理論專業知識,提高識讀圖的能力,達到“看圖說話”的目標,為將來加工制造出符合設計者要求的產品打好基礎。
2 講好第一堂課,講活關鍵課
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課程設計實訓課,是學生接受專業教育的又一種獨特方式,是教給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重要環節,是完全不同于學生從小到大所熟悉的學習形式,所以指導教師要上好課程設計第一堂課。課程設計第一堂課所講的內容,除了下達課程設計的題目及任務,講解設計要求、設計步驟及進度安排等,重要一點是要讓學生明白,這是為將來從事的職業而進行的演練和嘗試,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建立學生的自信心,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特別是要開啟課程設計方法的大門,引領學生邁開獨立完成課程設計的第一步。
職業學校的課程設計指導教師,不可僅在第一堂課集中講課,其余時間只采用個別指導,由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完成設計工作,即采用“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指導方法。而應增加集中講課次數,在設計的每一個階段結束,下個階段開始的關鍵點、轉折點,指導教師都要精心準備,講活、講透關鍵課。關鍵課的內容最好制成指導課件,將設計難點、模具零件之間的關系及特點等,以圖形、動畫、文字等多媒體方式演示出來。
3 個別指導,因材施教
課程設計的實質是學生綜合運用模具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知識,利用工程語言—機械制圖而做的大作業。學生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時常感到“橋殘路斷而步履艱難”,指導教師這時最好采取個別指導的指導方法,既可及時為學生指點迷津,答疑解惑,又很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挖掘學生的潛力,開發他們的創新能力。
教師在個別指導中應做到五勤。眼勤,用目光巡視學生,觀察他們是否需要幫助;腳勤,邁開雙腿,走到學生中間,及時幫助學生排除設計中的障礙;腦勤,分析學生可能遇到的困境,想出應對解決辦法;嘴勤,運用精準的語言與學生交流溝通,引導他們的思路走上正軌;手勤,對學習能力較弱或理解易走偏的學生,不厭其煩地做示范,手把手地糾正錯誤。
4 培養典型,激勵創新
雖然“課程設計”的要求是學生獨自完成的綜合性大作業,但眾所周知,團隊的力量遠遠超出個人的能力。學生都存在個性差異,每個人都有其所長和所短,所以在課程設計第一堂課上,指導教師最好把學生劃分出幾個小組,選出能力強、作風好的學生為各組的帶頭人,既減輕了指導教師的負擔,也便于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另外,在課程設計的不同階段都有表現突出的學生,及時發現并將他們樹為典型,可激發其他學生的好勝心,營造出比、學、趕、幫、超的氛圍,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樹為典型的學生會更加自信,積極開動腦筋,大膽創新。
例如:課程設計開始階段,學生畏首畏尾,對自己的能力很不自信,設計圖紙上每畫一筆都要反復對照模型或樣圖好多遍才肯畫下,就怕畫得與模型或樣圖不一樣,設計上沒有創新,大家千篇一律。這時,指導老師樹立設計有創新的學生典型,就會促使一些有能力的學生不愿照搬照抄,重復別人的老路,開始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大膽創新。于是出現了設計題目相同,但許多學生的設計圖紙都會有不同的改變的好現象。
在課程設計指導中,采用樹立榜樣、典型,提倡團隊合作的策略,能樹立正確向上的班風、團結互助的學風,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新性,有利于每個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更便于學生優良作風的培養。
5 結語
從以上分析可見,《冷沖壓模具設計》課程設計實訓課的指導教師,采用有效的指導策略,使學生由知覺(拆卸、安裝模具)準備入手,經模仿(測繪模具模型)、探究,逐漸理解、消化,最后達到整合、創新的目的,使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完成了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職業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