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鎮文化廣場建設,是新形勢下加快城鎮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實現城鄉文化資源共享的創新性舉措。本文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專家訪談和綜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從鄉鎮文化廣場和鄉鎮廣場文化兩個視角研究體育文化發展策略,探索鄉鎮文化廣場的體育文化發展對策,為山東省乃至全國廣大鄉鎮文化廣場的體育文化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鎮文化廣場 體育文化 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202-02
鄉鎮文化廣場作為廣大群眾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文化載體,在促進鄉鎮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增加農民之間的溝通,提高農民體育文化素養具有創新性、時代性特征。鄉鎮廣場的中心性、開放性、兼容性、公意性、自娛性,對于提高農民文化生活質量,加快農村體育文化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濰坊市鄉鎮文化廣場建設現狀
山東省濰坊市《2010年小城鎮建設提升工作意見》提出,“以加快城鄉互促共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為目標,重點在城鎮面貌改觀、服務功能完善、鎮域經濟發展、品質內涵提升上實現新突破”[1]。同年4月份就開始籌備鄉鎮文化廣場建設,并把鄉鎮文化廣場項目列入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項目。按照規劃要求,“用5年時間,完成60個以上重點鎮街的文化廣場建設”[2]。在各級政府主導下,鎮街文化廣場建設速度不斷加快,推動鎮街文化廣場建設順利進行。
2 影響鄉鎮文化廣場體育文化發展的因素分析
2.1 鄉鎮文化廣場定位不準確,對體育文化建設的認識不足
山東濰坊市建設的鄉鎮文化廣場采取由“文化站、電影院、新華書店等文化基礎設施,連鎖超市、藥店等商業配套建筑,以及露天休閑健身廣場”[3]三部分組成。鄉鎮廣場體育文化是一種新的體育形態,需要用新的思想觀念去加以研究。調查發現,鄉鎮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對文化廣場的體育文化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對文化廣場所體現出的改善農民生活方式、提高人口綜合素質、豐富鄉鎮文化內涵、推進鄉鎮文化創新等功能缺乏認識。目前部分鄉鎮廣場體育文化建設處于上級不查,基層不抓,計劃管理形式化,使得鄉鎮文化廣場呈現出來的體育文化現象以及體育文化品位在廣場之中所難以展示,“平民化、生活化、社會化”的廣場體育文化新資源潛力難以開發利用。
2.2 鄉鎮政府對文化廣場的管理不到位,體制落后“文化”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部分鄉鎮體育文化基本上處于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狀態,對鄉鎮文化廣場體育文化建設與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根據課題組對山東省濰坊市8個鄉鎮專職體育工作人員的只有3個鄉鎮,部分鄉鎮設有專職的體育工作人員或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編制。由于鄉鎮政府缺乏主要領導負責體育文化建設工作,致使文化廣場的體育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處于無組織、無管理狀態,不能正常發揮鄉鎮文化廣場的功能,不能保證鄉鎮廣場的體育文化建設的正常進行。
2.3 鄉鎮經濟相對落后,體育文化設施較少,不能滿足健身者的需求
濰坊市是山東省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較好的城市之一。從2005年起,濰坊市在全省率先實施了全市廣大農村地區群眾體育健身工程,乒乓球臺、籃球架等陸續在部分農村社區安家,農民群眾的健身條件有了較大改善,在家門口健身的愿望已經或正在逐步成為現實,加快了農村社區體育事業的發展[4]。但是,從群眾體育健身工程建設來看,體育資源缺乏多樣性,僅局限在籃球、乒乓球和少量的健身路徑方面。由于體育資源的過分單一和公共性體育文化活動相對不足,也直接影響到廣場周邊群眾參與體育健身的積極性。
2.4 廣場體育文化宣傳力度不夠,農民運動健身知識匱乏
據被調查的62名鄉鎮政府工作人員和226名農民有效問卷獲知,目前濰坊市鄉鎮政府組織開展體育活動次數偏低,成偶然性,不規律性,體育文化(健身)信息資源缺乏。
數據表明鄉鎮政府在推廣體育知識與鍛煉方法效果非常不理想。由于農村文化背景和體育健身意識等方面比較落后,大部分群眾對體育知識和鍛煉方法僅限于學生時期。因而加強體育知識和鍛煉方法的推廣,使群眾真正明白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到體育鍛煉的好處,又掌握體育鍛煉的知識,學會正確的鍛煉方法,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農民參加社區體育鍛煉[5]。
2.5 鄉鎮文化廣場的財政投入力度不夠.導致鄉鎮體育文化發展遲緩
山東省濰坊市鄉鎮文化廣場的建設,市級財政對鎮街文化廣場建設給予資金扶持,各縣市區、市屬開發區相應財政資金進行配套。鎮街文化廣場建設期內,享受國家、省、市出臺的關于公益性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服務業、小城鎮發展等的優惠政策。由于公共財政投入文化廣場建設的資金扶持,鄉鎮文化廣場建設的速度加快。但是,在鄉鎮文化廣場建設的過程中,也暴露了公共財政投入不足的嚴重問題,致使部分廣場工程進展緩慢。濰坊市財政對鎮街文化廣場建設給予資金扶持和一系列優惠政策,并沒有解決城鄉體育設施建設的公共財政投入不合理問題,公共財政投入的差異,已成為我國當前鄉鎮和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均衡發展的瓶頸。
2.6 全民健身體育專業人才缺乏,制約了鄉鎮文化廣場體育文化建設的開展
由于種種原因,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建設還不能適應體育文化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首先,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兼職人員多,專職社會體育指導員相對缺乏。其次,體育文化骨干隊伍缺乏。這種情況嚴重地制約了文化廣場體育活動層次和水平的提高,制約了鄉鎮文化廣場體育文化的發展。
3 鄉鎮文化廣場體育文化發展對策
3.1 樹立以民為本服務意識,履行服務職能,建立完善服務制度
使鄉鎮文化廣場真正成為一個“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