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今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繁榮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社會競爭壓力不斷加大。對于大學生來講升學考研的壓力,畢業就業的壓力以及經濟獨立的壓力等都對大學生價值觀念、道德標準產生重要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科技和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各種因素大學生自殺他殺事件屢見不鮮,逐漸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必要性的闡釋,同時就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必要性及其作用進行剖析,同時,就當前在解決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案例分析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 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247-02
大學生心理危機已經成為當前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之一。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有待加強。心理障礙、心理疾病、升學和就業壓力、感情受挫、經濟壓力以及家庭和學校各方面的急劇變化等都給大學生的心理帶來嚴重的沖擊,大學生出現情緒不能排解、情緒反常甚至出現自殺等行為的現象時有發生。加強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是緩解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直接力量。而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主要是指通過心理篩選、跟蹤訪談、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治療。通過外在事物的干預來打破大學生封閉的小世界,解決其難以排解的情緒困惑。
1 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必要性
1.1 大學生心理特征提高其心理危機發生率
大學生處于心理快速發展的敏感期,心理結構變化比較嚴重,自我意識常常出現模糊、矛盾的狀況。經常出現獨立性與非獨立性并存,理想與現實相互矛盾,理性與感性交織的矛盾心理,在這些心理問題過程中,他們渴望進步,充滿希望,卻面臨諸多問題。同時他們也在自身的動蕩和劇變期間,在不斷打破自身平衡的過程中尋求新的秩序和平衡。同時目前的情感困惑、升學考研壓力、經濟壓力和交往的沖突以及職業規劃等方面都極易引發大學生對自身發展的懷疑,走上極端道路,出現心理危機。
1.2 大學生的重要社會地位
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我國當代社會重要的人力資源。預防、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無論是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同時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產生和演化也是對校園和社會安定的重要挑戰。正確引導大學生遇到的心理危機已經成為大學教育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2 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原則
2.1 預防性原則
由于自殺行為突發性和自殺原因的復雜性,很多學生工作者和學生家長都存在一些消極的看法,認為自殺是不和預防的。從而導致在自殺發生時手忙腳亂,影響自殺干預的實效,要做好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首先是要樹立自殺“可預測”的思想和理念,才能調動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2 生命高于一切原則
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過程中,應樹立“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則,高校在處理大學生心理危機案件時,應該以保護學生的生命健康為最高原則。這一原則要求高校把保證學生的生命作為處理事件的基本原則。在處理心理危機的過程中要犧牲其他物質利益去達到生命健康的保全。
2.3 及時性原則
導致危機最本質的因素是自身感覺中壓力和問題的重要性,當發生超過平時身心能承受的壓力,又無法通過自身合理手段去解決問題時,就會出現驚慌失措的狀態,從而使個人失去組我控制的能力,為了更加激發人心理結構的潛在可能,應該盡早干預。及時的進行調節。
2.4 發展性原則
危機的產生一方面是危機,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機會。通過危機的來臨,也是一個機會去挑戰自己,實現個體的成長和突破。在絕望中看到希望,不斷通過挫折實現成長。堅持機遇和挑戰共存的觀點,積極應對挑戰,抓住機遇,實現自身全方位的發展。
2.5 釋放為主的原則
心理危機的產生是不良情緒達到極點而發生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互相矛盾中不斷折磨著主體。主體自身便會產生焦慮和抑郁的現象。釋放原則的應用是排解壓力的重要手段。尤其對于當代我國大學生來說,尤其要提供情感和壓力釋放的機會。在釋放和疏導的同時加強引導和教育,不斷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愈合能力。
2.6 價值中立性原則
大學生產生情感困惑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自身戀愛失敗、學業受挫等情況影響的大學生的價值觀和處理事情的原則。“價值中立”原則的樹立,有利于個體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不斷與人相處,樹立正確的處事原則形成健康的交際關系。在建設心理健康過程中,通過中立思想的樹立,不斷形成和諧、輕松的氛圍。
3 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可行性建議
3.1 完善高校心理危機和預防和干預體系
制定相關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建立從骨干、班主任、輔導員、到系、部門和學院的快速反應機制,建立健全學院—宿舍—班級一系列的防預體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動態,對心理隱患的同學注重心理援助。
3.2 建立處理學生突發事故的相關機構
學校應該建立突發事件指揮部,對突發事件進行應急處理。在堅持生命第一、家屬參與、分工合作的原則,在危機發生時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危機發生的信息,并且做出一系列的有效性預防方案。
3.3 建立相關信息溝通網絡
運用互聯網和其他相關溝通渠道,及時的進行信息溝通,在預防危機和處理危機等角度充分發揮信息的重要性。通過信息的變化,了解學生的最新動態。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信息網絡,做到預防和治理統一。
4 結語
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所在,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是預防和解決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良好手段之一。無論在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角度還是為祖國培養接班人的角度,大學生心理干預工作都有很強的實用性。發揮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作用使培養優秀大學生和推進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范美香.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探究[J].教育探索,2007(1):110-112.
[2]蔡曙光.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與預防[N].光明日報,2006.
[3]徐李珍.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165-166.
[4]劉濤,江強.高職貧困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32-33,72.
[5]沈衛.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2):258-259.
[6]鄭學勤,黎琳.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12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