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責任是媒體從業者立足的根本,它決定著媒體在履行自身職責時,能夠引導社會和諧,傳播人文關懷,彰顯主流價值。作為輿論引導和價值傳播者,評論員的價值觀、社會意識的正確與否和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息息相關。本文以梁宏達及其主持的節目為例,從自身素質、節目特點和評論風格等三個方面談談評論員怎樣提升社會責任感,如何對受眾產生直接或間接的示范帶動作用。
【關鍵詞】社會責任感評論員評論節目
在今天電視行業關注收視率的大背景下,評論員不能以單純追求收視率而忽略甚至放棄履行社會責任,應該把社會責任感貫穿于具體工作之中,要對話筒前、鏡頭里所說的每一句話和表達的每一個觀點負責,時刻完善自己的素質,塑造自己的形象。
梁宏達,人稱“老梁”,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個電視時事、媒體雙棲評論員。①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評論員只能擔任嘉賓的角色,但老梁是個例外,他評論的節目大多是單人脫口秀,既當評論員也當主持人,是個徹徹底底的“多面手”。這類略顯枯燥的節目的主持人如果不能作為社會公眾利益的代言人,不為受眾的利益搖旗吶喊,不能提出務實誠懇的意見建議,觀眾是不會買賬的。懷著對新聞事業的熱愛,對受眾負責的態度,老梁以實際行動肩負起評論員的責任和義務。
一、從節目特點看社會責任感
1、節目定位平民化
雖然普通話說得不算標準,但梁宏達對受眾的了解,對新聞熱點的把握,是一般評論員不能相比的。老梁知道什么樣的熱點話題最能夠吸引受眾,怎樣深入淺出的點評問題,怎樣防止受眾看不懂、不愛看的情況出現。
老梁的節目立足百姓平臺,堅持“平民化”、“低門檻”的定位,以便最大限度吸引受眾。以2014年新推出的法制類節目《老梁有看法》為例,眾所周知,這類節目由于專業性強,很多受眾感到難以看懂。為此,老梁通過故事化的敘述,通俗化的解析,娛樂化的手段,只對一般法律常識進行解讀,不過分糾結于高深的法律知識,這樣就避免了填鴨式的普法教育,大大降低了節目的專業性,使節目顯得輕松幽默、通俗易懂,讓受眾在開懷大笑中潛移默化地增長知識。
2、關注民生熱點
一個生活閱歷豐富的評論員對社會和人生有更深的體會,更容易贏得受眾的信賴和尊重。在做評論員之前,梁宏達先后在機關、報社、雜志社都干過,積累了媒體從業經驗,當200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進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擔任世乒賽評論嘉賓時,他抓住機會連說7天,獲得聽眾和臺領導一致好評,從此,“能說”的老梁成功進入評論員行業?,F如今,老梁評論各檔節目及其重播,加上客串嘉賓,一年在電視上露臉的次數超過3000次。如此高的出鏡率是一般評論員達不到的,這也是他為什么能在電臺、電視臺、網絡等媒介之間自由騰挪的重要原因。②
“一個真正關注國計民生,希望兼濟天下、獨善其身的知識分子,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投到政治、經濟、文化這些方面。”③從最初說體育的“單項”,到后來侃各種話題的“全能”,這樣的轉變一直是梁宏達的理想?,F在,他的節目基本涵蓋了國內外歷史和現實中的各大熱點事件,涉及時事、人物、體育、文化、法律等多種領域,兼具文化性、科普性、教育性、服務性,牢牢地把握住大眾真正關心和喜愛的民生熱點話題,滿足了百姓的需求,給受眾以尊重,并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應。
二、從自身素質看社會責任感
1、“三貼近”的工作作風
看過老梁節目的觀眾都佩服他能說,而且說得很到位,從不瞎說。究其原因,除了多年來堅持讀書學習之外,老梁“三貼近”(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的工作作風功不可沒。
“做評論很重要的一點是對中國人的家長里短、人情世故、利益走向都得了解。”梁宏達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比如為了解菜價高漲的原因,他曾親自去蔬菜批發市場、蔬菜生產基地深度調查了一整天,守在門口看進出貨情況,問商販們為何會漲價,找蔬菜運輸司機了解運輸成本。除了專題調研,老梁還經常以身邊的人和事為切入點,密切關注百姓的生存境遇,用心揣摩大眾的所思所想,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都能成為他的調研對象。2009年他在一家醫院做眼睛手術,住院期間他給護士們講故事,護士悄悄告訴他為何“藥價貴”、“看病難”,醫院內部的利益鏈條是怎樣形成的。④
老梁“三貼近”的工作作風,大大拉近了節目本身與觀眾的距離。這種可貴的平民情結是優秀評論員人格魅力的反映,是認識上的定位和實踐上的到位的具體體現,更是履行社會責任的真實寫照。
2、強烈的人文關懷精神
有人把評論員與受眾之間的關系比喻成“魚和水”的關系,評論員只有充分了解受眾、熱愛受眾,為受眾謀福利、想問題、辦事情,才能在節目中體現人文關懷,傳遞“以人為本”的報道思想。梁宏達就有這么一種以受眾為中心的情懷。
例如,2013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資深”糖尿病患者老梁推出一期特別節目《糖尿病來了》,他攜自己12年的“抗糖”經驗現身說法,喚醒國人對糖尿病的重視,并告誡1億多糖尿病患者“管住嘴,邁開腿”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平度事件的四角關系》中,主要探討的是如何解決農村集體土地征收中的問題,老梁代表平度村村民乃至億萬農民敦促全國人大要盡快出臺《集體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使農村征地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在《昂貴的公共服務》中,他痛斥電信、電力、自來水等公共行業的壟斷地位是對消費者權益的巨大侵害,號召老百姓要提高警惕,敢于通過合法途徑促使政府盡快還原這些機構的公共本性。⑤
老梁時時關注百姓的生存境遇,處處揣摩民眾的所思所想,這種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人文關懷是他憂患意識的真實寫照,也是他履行社會責任的生動詮釋。
三、從評論風格看社會責任感
1、語言風格獨特
一般認為,傳統評書和網絡用語是兩種風格迥異的表達方式,但老梁卻能將兩者相互協調、相互補充,讓語言展現較高的審美價值,既有古典的文化底蘊又有流行的時尚元素,實現傳統和現代不同風格的統一,帶給受眾多元化的視聽盛宴。
唐裝、紫砂壺、竹扇和醒木是老梁最愛的“四君子”,也是彰顯節目評書特色的標志性道具。因為拜過曲藝家為師,老梁從小就精通京韻大鼓、評書、相聲等傳統曲藝,沒想到這一絕活在做評論員之后也能用上。在脫口秀中穿插評書,老梁這種帶有濃郁傳統文化特色的評論方式在業界算是一個不小的創舉。以《體育評書》為例,老梁總會用一首定場詩來做開場白“歲月如梭天天天,寒來暑往年年年。指點江山侃侃侃,體育評書談談談?!本o接著傳來拍醒木的聲音,示意觀眾節目開始了,類似的表達方式在老梁節目中經常出現,不僅深受中老年朋友的喜愛,也讓青少年朋友耳目一新。
除了評書,老梁語言的另一大特點是擅用網絡用語的橋段增加幽默效果。需要強調的是,網絡用語是吸引受眾的重要元素,脫口秀節目需要通過受眾的反饋才能達到傳播效果,脫離受眾的評論將失去生命力。以《老梁故事會》為例,在《劉備的奸雄本色》這一期中,他在翻譯某句文言文時用到“元芳,你怎么看?”;在《老男孩王治郅》中,他用“追風少年”和“老男孩”分別代指王治郅的青年和中年;在《草根祖師爺左宗棠》中,他說“草根出身的窮小子左宗棠終能成功逆襲,順利迎娶這位白富美”……這種生動的評論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讓受眾在會心一笑的同時反思背后沉重的社會話題。
2、敢于講真話
梁宏達曾說:“真話不能都說,但是絕不能說假話?!痹谛侣劰ぷ髦?,敢于堅持新聞的真實性,敢于發出不同的聲音,敢于同不正之風作斗爭,是每一位新聞工作者,尤其是評論員必備的業務素質,也是其社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老梁的評論以犀利的觀點著稱,觀眾總能發現他和別人不同的地方。這一方面因為老梁擅長獨立地思考和冷靜地分析,不簡單地附和著各種媒體的聲音;另一方面源于他不畏權勢、不徇私情、不怕威脅,敢于講真話的求實精神。
在《資本套住了蘇東坡》中,老梁指責大量的資本進入藝術品市場不是好事,藏品市場和藝術品市場有可能被資本和金融手段毀掉,并奉勸想要投資藝術品市場的普通觀眾不要淌這里的渾水;在《文憑權利好親近?》中,老梁揭露高校不是一塊凈土,為換取在立項審批、科研經費、學生就業等方面現實的利益需求,高校私下向握有權力的官員大開研究生文憑綠燈,以實現權力的尋租;在《死刑該不該廢除》中,老梁指出我國司法體系死刑太重,生刑太輕的現狀,提醒司法部門要轉變重審判,輕執行的思維,建議限制死刑,坐實生刑。
老梁勇于揭露社會陰暗面,敢于講真話的精神獲得了受眾的認可和肯定,極大的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知情權。不僅如此,他還以正確的輿論導向為基礎,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增強了媒體的公信力。
結語
隨著人氣的不斷攀升,梁宏達在評論界可謂順風順水,受到越來越多觀眾的信任和喜愛,名嘴“老梁”也成了一張響亮的名片?,F如今,以“老梁”命名的欄目如《老梁觀世界》、《老梁故事會》、《老梁有看法》等共計十余種,雖然每個欄目類型不同,但相同的是老梁獨特的評論風格。相信在以后的節目中,梁宏達將不斷深化“受眾意識”,進一步擔負起評論員的社會責任,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斗?!?/p>
參考文獻
①③百度百科——梁宏達
②④梁益暢,《一位“有才”“多棲新聞人”的成功密碼》[J].《中國記者》,2012(9)
⑤梁宏達:《老梁觀世界》[M].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作者: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