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衛視在2013年第四季度重磅推出了一檔明星親子互動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以五對星爸萌娃為主要表現對象,通過一系列游戲活動全方位展現了現代親子關系,引起諸多電視觀眾的情感共鳴,同時也引發觀眾對父親這一家庭本位角色的思考。本文著力從父職參與的角度探析《爸爸去哪兒》火爆熒屏的原因。
【關鍵詞】《爸爸去哪兒》父職參與 湖南衛視
最早提出父職參與概念的是Lamb,他的三因素模型理論將父職參與劃分為:投入、可接近、責任三種。繼Lamb之后,相繼出現了更多關于父職參與概念的深入研究,研究者開始注重父職參與的多角度研究,并且各有不同的側重點,有的側重于交流、教導、監督、生活撫養等;有的側重于執行功能、社會情感功能、日常照看功能、教育功能;國內研究者鄒揚則將父職參與定義為,父親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指導”“人際關系的指導”“情緒行為問題的處理”“學校相關活動”四個主要方面的直接參與。本文將父職參與定義為父親所參與的對孩子成長和自身有一定影響的活動。《爸爸去哪兒》是一種特殊的父職參與,是電視鏡頭對親子互動的還原、對父親角色參與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想化表現。
《爸爸去哪兒》是湖南衛視購買韓國《爸爸!我們去哪兒?》的版權和模式而重磅推出的明星親子互動真人秀節目,節目一經播出便席卷熒屏,引來收視狂潮,成為幾乎“零差評”的收視冠軍,開創了中國綜藝明星親子類真人秀節目的先河。《爸爸去哪兒》集娛樂和公益于一身的節目定位和制作理念,使其一度成為傳遞正能量、弘揚新風尚的社會標桿。同時,節目極力塑造的具有符號化、標簽性的五位星爸形象,在親子互動過程中逐步實現了“父親”這一家庭本位角色的回歸,父職參與成為該節目熱議的焦點。
一、《爸爸去哪兒》的社會詰問
現實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被逐漸建構并獲得了合理實踐,女性逐漸內化的“撫育孩子、以家庭為重”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女性對男性父親角色的行為期待,無形中降低了父親參與照顧、教育孩子的積極性。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女性走出家門走向社會,越來越多的女性承擔起了各種各樣的職業角色,女性的社會化進程勢必帶來家庭內部性別角色分工的調整和變化,原來父親家庭缺位帶來的弊端和矛盾越來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問:在孩子成長和撫育教育過程中,爸爸去哪兒了?這一詰問傳遞了家庭育兒父親不宜缺位的新育兒觀念,更是對“父親角色重建、親子共同成長”的思考。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爸爸去哪兒》應運而生。《爸爸去哪兒》以介入明星真實生活為突破口贏得了明星真人秀節目的先機,著力表現明星老爸帶孩子、做飯、教育孩子等不為人知的家庭生活,將理想化明星與現實性老爸以一種看似矛盾卻又真實存在的生活狀態原生態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節目中跟蹤拍攝和星爸專訪等環節,在滿足觀眾窺視欲、好奇心的情況下,真實表現了明星老爸的父位回歸,同時也是觀眾學做父親、促進親子關系和諧的活教材。
二、明星雙重角色的反轉與融合
《爸爸去哪兒》是五位明星老爸職業角色和家庭角色有效融合的典型代表。節目中的五位星光熠熠的明星老爸:集演、唱、老板等各種角色于一身的“不老童話”林志穎,小有名氣的演員“石頭爸”郭濤,“跳水王子”田亮,導演王岳倫以及混搭模特界和廚藝界的“平民偶像”張亮,他們都是各領域的“佼佼者”,節目組將他們作為主要表現對象,找準了觀眾收視心理的引爆點。但是,真正引起觀眾持續關注,節目產生強烈反響的還要是明星老爸的家庭回歸和父職參與,明星從遙不可及的神壇走向人間,家庭角色的標簽更能拉近他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爸爸去哪兒》節目組特意將拍攝場景安排在郊區或者鄉村,并設置一系列由星爸和萌娃共同完成的任務,星爸在此過程中承擔起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的責任,在不熟悉的環境中狀況百出的星爸通過做飯、完成任務等環節逐漸對父親這一角色有了更好的角色認同和生活體驗。節目中,他們努力擺脫的是明星光環,把自己還原成鄰家老爸和孩子,表現的是生活中普通百姓也會遇到的養育、教育孩子的問題,節目除了不可避免的作秀成分,更多詮釋的是五位明星老爸對父親這一角色的定位和理解。
五位父親的明星光環是吸引《爸爸去哪兒》攝制組的重要因素,同時借助《爸爸去哪兒》這檔電視欄目的熱播,五位明星老爸也重新“回爐”,隨著電影版《爸爸去哪兒》的新年檔熱映,寶貝們的各種廣告片約,明星老爸的各種商演等等,讓這些明星老爸在回歸家庭的進程中真正成為真正家喻戶曉的大明星。《爸爸去哪兒》實現了五位老爸職業角色和家庭角色的有效融合,讓看起來矛盾的兩種角色結合的渾然天成,也成為節目的看點和賣點。
三、父職參與的多元化建構
照顧、教育孩子的話題從來都是老生常談,但是《爸爸去哪兒》讓這個話題充滿新鮮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原因之一就是父親這一曾經不被重視的家庭角色開始真正發揮作用,甚至開始影響觀眾的現實生活。在照顧孩子和教育孩子方面,五位明星老爸身先力足,為觀眾做出了示范,讓父職參與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1、“既當爹又當媽”:承擔起孩子的飲食起居
在現實生活中,父親更多承擔的是養家糊口的大事,很多諸如做飯買菜、看孩子的重任都落在了母親身上,所以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幾乎和父親這一家庭角色沾不上邊。因此,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身體力行、真正盡到做父親的責任,是每一個家庭討論的重點,也是觀眾關注《爸爸去哪兒》的焦點所在。正如李湘讓王岳倫參加《爸爸去哪兒》是為了培訓“不識人間煙火”的老公,明星老爸因為職業的特殊性導致他們在照顧孩子這個問題上有更大的不足和更多的看點。
《爸爸去哪兒》像一個童話世界,在這個童話里主角不是孩子而是父親,它用事實見證了幾位明星老爸在照顧孩子方面的進步和成長。林志穎從不會包水餃到可以為兒子做一頓香噴噴的炸魚;王岳倫從做得不堪入目的面疙瘩湯到可以用女兒拔來的紅蘿卜游刃有余的做一道連“石頭爸”都稱贊的拿手菜;從只會“煮泡面”到可以為兒子做“蛋炒飯”的“石頭爸”;從連女兒哭鬧不止都無計可施到可以和女兒共同完成任務并且和女兒“打豆豆”的“跳水老爸”;從“咬式三明治”到手把手教兒子做“大鍋燉魚”的“時裝界大咖”張亮等等的細節,讓明星老爸在與孩子的互動中找到了存在感。
2、“以身作則”: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自古便有‘養不教,父之過’的古訓,對于這樣一檔親子互動節目,教育問題當然是節目要挖掘和表現的重中之重。節目中五個孩子的相處,有歡樂也有摩擦,五位老爸以遵遵教誨教導孩子們要禮讓、互助。石頭的“大哥風范”與其說是遺傳了他老爸“真漢子”的性情,不如說是“石頭爸”一直提醒石頭的“你是哥哥,要照顧好弟弟妹妹”產生了作用;angela和kimi是觀眾經常拿來開玩笑的“一對”,也是偶爾會“大打出手”的兩個小朋友,但是各自老爸道歉的勸說,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會留下友好的印記。
“說教”當然是對教育、規范孩子行為比較立竿見影的一種方式,但是父親的以身作則對孩子更能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在節目中,張亮的表現是其他父親應該效仿和學習的榜樣:五位明星老爸第一次舉杯暢飲時,唯一站起來碰杯的是張亮,謙卑、平民化的舉動讓大家對他更加喜愛;五位老爸比賽河里抓魚環節,“哈哈哥”王岳倫因為不想讓女兒失望而努力,結果卻兩手空空,張亮見狀偷偷遞給王岳倫一條魚,救“哈哈哥”于水火,給足了他在angela面前的面子;張亮在“交換爸爸”環節,見angela摔倒,他用草搓干凈手上的淤泥,迅速的抱起angela并為她擦洗,細節彰顯出張亮柔情和細膩的男性魅力。張亮的表現讓比賽、競爭環節顯得更加溫馨,同時他也為兒子做了榜樣,以至于天天成為大家的“暖神”:張亮做飯環節的“狗尾草”最少,天天執意想為老爸去門外找一棵“狗尾草”;張亮的“咬式三明治”讓天天吃得津津有味,并且他還振振有詞的說“你是我老爸,我不嫌棄你的口水”;在比賽放飛天鵝環節,天天幫著angela趕天鵝,盡顯友好。我們不得不承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起到重要的規范和示范作用。
另外,在雞鳴島一期中,節目設置與當地老人同吃、同玩的環節,在星爸的指引下,五位萌娃和星爸一起演繹“孝”的詩篇:星爸幫當地居民修房屋、為當地老人親自下廚做飯,萌娃唱歌、玩游戲、陪老人聊天。這些細節讓觀眾在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的社會大背景下,情感為之動容,節目傳遞了溫情、幸福,也無形中形成社會正能量。同時對于五位孩子和父親而言,這是一段記憶,更是一種成長,一筆財富。
3、“父親”角色的互換與成長
每個人都是在互相學習中進步和成長。《爸爸去哪兒》“爸爸互換”環節可以說是表現父親這一角色定位的高潮和轉折點,更是節目精心準備的以提升節目水準和看點的部分。五位明星老爸在這個環節中取長補短,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啟發和獲得了成長,也擔當起了沉甸甸的“父親”稱謂。一向不會做飯的王岳倫在照顧石頭的時候,會努力試著為他做個蛋炒飯;石頭爸在kimi面前變得“鐵骨柔情”;張亮把驕縱的angela照顧得服服帖帖;田亮和天天像兄弟般相處,并利索的把天天扛在肩膀上,發揮了自己運動員的優勢,并一度讓天天覺得“他和田亮個性比較合得來”;林志穎和cindy做游戲,氣氛其樂融融,但是陰晴不定的cindy也著實讓林志穎覺得還是自己的小kimi比較容易搞定。五位老爸在互換環節,“石頭爸”學會了柔情,“哈哈哥”王岳倫立志為女兒做飯;林志穎學會了以嚴厲的方式對待kimi的不自立;田亮學會了與孩子的平等交流和相處。
“爸爸互換”環節,讓五位老爸在與其他老爸和孩子的交流和相處中獲得共贏。如果說節目一開始塑造以下兩類父親形象:以王岳倫、郭濤為代表的是相對比較契合傳統社會認知的嚴父;以林志穎、張亮等為代表的經過改造和調整過的能和孩子“打成一片”的玩伴型父親形象,那么“互換爸爸”環節,是逐漸見證爸爸們氣質相互融合、轉換的重要部分。“石頭爸”開始學習林志穎的柔情,細心呵護kimi,同時對待石頭的態度也由強硬變成軟硬皆施;一向驕縱女兒的王岳倫在女兒任性的要脫衣服時,也會拿出嚴父的訓斥作為維護父親權威的武器;林志穎也大膽放手,讓溫室的花朵kimi一個人獨自完成任務。這些老爸身上剛性和柔性的巧妙融合,背后隱藏的是一種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和引導了五位星爸的思想和行為。
結語
湖南衛視重磅推出的《爸爸去哪兒》不僅彌補了明星親子互動真人秀節目的不足,在節目模式、制作團隊、傳播策略等方面為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提供了借鑒意義和參考藍本。當然,節目對父職參與的深度挖掘也是該節目成功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提高了該檔節目的可讀性和藝術水準。□
參考文獻
①鄒揚,《上海市父親參與孩子早期教育的現狀及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