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告對女性形象的塑造帶有鮮明的性別屬性。從提線木偶般從屬于男性的地位,到逐漸覺醒掙脫興起女性主義思潮,發展為獨立自信形象,廣告中女性形象的變遷是對性別意識形態控制的一種掙脫,也是思想上的革新和崛起。但廣告在對女性形象塑造的過程中,以男權話語陰影下的女性主義廣告為例,明顯的呈現出男權話語與女權主義的矛盾,解決這一迷思對重新構建廣告中的女性形象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女性形象男權話語女性主義廣告
一、女性主義和男權話語陰影的雙重爭奪
廣告關注的女性形象并不是社會中真實的女性形象,而是關注社會的“象征性形象”,即廣告中的女性是按照傳統的性別劃分進行角色設定的。①傳統廣告中的女性形象,多以消極被動、感情用事和溫柔順從的形象出現,是按照男性的審美標準和感官需要塑造出來的,屈從于男性的權力宰割。為了吸引男性關注,女性在廣告中成了一種誘導,一種男性的供品。美國通用汽車曾用性感的泳裝模特吸引眼球,并在模特最性感的區域、最招眼的地方打上“Beyond The Drawing Board”的字樣。②鏡頭成了攝影者男性的眼鏡,觀眾被預設為男性的觀看者,廣告成了男性對女性的觀看。女性被構建的性別意識所左右,內化了被想象、被扭曲的女性特質,繼而表現出儀式化的行為。③女性陶醉于傳統廣告中所塑造的刻板女性形象——從屬于男性的提線木偶,并從中找到了立足社會的根本。女性開始用男人的眼光看自己,一舉一動下意識地都為了得到男性鑒定者的肯定,并且所有與社會預設的角色相背離的理念和行為都極易碰壁,這使得女性一開始就毫不費力的接受了既定的工具從屬地位的安排,開始全然習慣這種被客體化的角色定位,并很容易把自己打扮成社會上惹人憐愛的被動角色。廣告中的女性被消費、被窺視,卻極大的滿足了男權制度下的社會需求,而其背后隱藏的是一種男權對女性的權利控制。
隨著時代的變遷,女性的經濟地位正逐步提高,女性意識逐漸蘇醒,開始出現女性主義廣告,并涌現出女性主義思潮。女性主義者關注廣告中的女性形象的表現,從女性主義認識論視角批判廣告,抨擊廣告中“女性形象”的刻板化表現、女性被物化、女性被貶損,質疑男權主義結構體系以及這種從屬關系的合理性,試圖回答“為什么女性從屬于男性是一個普遍現象”這一問題,特立獨行地表現出鮮明個性。④她們不愿意成為男人的附庸,而要把女性塑造成同男性一樣有獨立個性和強烈自信的新女性形象,使女性的軀體成為她們快樂和力量的源泉。比如,太太口服液的廣告語——“做女人真好”;耐克的廣告文案《三圍只是買衣服的尺寸罷了》中寫道:“把男人的觀點從女性的曲線上驅逐干凈,因為,對女人而言,三圍只是買衣服的尺寸罷了”。⑤這些案例就像是女性主義的自覺宣言,表現了新時期自由自信自愛的新女性形象。
雖然女性主義廣告中,女性的形象有所革新,女性的思想逐漸覺醒,但女性主義廣告難免讓人產生以下幾點質疑:
廣告中女性多被塑造為自信、干練、美麗、聰慧的新形象,但這些男性缺席的性別廣告是否暗示著,女性只有脫離了男性,才能真正獨立,才能擺脫男權話語中心的籠罩,掙脫男權意識形態的壓抑和構建?廣告中女性強勢、支配的新形象在私人領域已被“符號過剩”所代替,但在公共領域卻依然呈現“符號滅絕”現象。⑥這種過于簡單化的理解和表現女性的刻板印象的廣告,是否意味著女性主義的掙扎無法走出男權主義的陰影?
阿爾都塞曾提出主題構建理論:“性別意識并非自然生成,而是被特定的歷史和文化建構起來的,特別是由長期以來居于主導地位的男權主義文化建構而成。”⑦在女性主義和男權話語陰影的雙重爭奪下,廣告中看似變遷的女性形象,實則卻是“男權中心話語”在新時代新視角中,再度幻化為另一層面的強勢話語。
二、女權主義的反擊:顛覆男權話語
男色廣告的出現,是女性主義思潮的另一個表現,它打破了傳統廣告中男性對女性的觀看,使男性成為被女性觀看的對象。美國達西廣告公司曾為寶潔的“Always Ultra”衛生巾制作過這樣一則廣告:畫面中6個強壯的男性,每人手持一把黑雨傘,廣告文案為“為女性日常需要提供多達六倍的保護”。⑧廣告中,男性成為女性的觀看對象,體現了男權話語陰影下,女性主義對男權話語的反擊,以及試圖對男權話語的顛覆,從而表現出女性的力量和控制。
為了反叛男性中心話語世界對女性的控制,表達女性的控制欲和控制地位,女性主義廣告在革新和變遷中,走上了另一個極端。廣告中作為被控制者、成為被嘲弄的對象的已不再是女性,而是男性。西安的街頭曾出現這樣一則廣告語:“愛一個男人不如愛一只狗”。⑨雖然廣告極力避開冒犯女性,卻以同樣的形式冒犯男性。
女性在廣告中的形象重塑不能建立在踐踏男性自尊的基礎上,也不是只有發展男性歧視廣告,才能重塑廣告中的女性形象。以極端方式捉弄男性,甚至帶有踐踏男性自尊色彩的歧視男性的廣告,是廣告中女性形象塑造中矯枉過正的一種反面教材。
結語
廣告中女性形象的發展是社會意識形態變化的體現。正如西蒙那·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說:“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寧可說是逐漸形成的。”⑩筆者認為,倘若走不出男權話語的陰影,就解不開廣告對女性形象塑造的迷思。即使女性形象在廣告中有所革新和變遷,也只是男性話語的另一種強化形式。因此,塑造廣告中的女性角色時,要認識到兩性在相關特質上的個體差異,通過強調對性別角色和關系的互補本質,把對女性和女性特征的詮釋放在快速更替的社會環境下進行評估,從而合理的重新構建廣告中的女性形象。□
參考文獻
①③張殿元:《廣告視覺文化批判》[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90、93、100
②④⑤⑥⑦⑧⑨胡曉云、張健康:《現代廣告學》[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403、396、405、406
(作者: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傳媒與設計學院2011級本科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