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客機失聯,至今尚未找到下落,4月15日,韓國“歲月”號客輪又發生傾覆事故。兩次災難,數百條生命,死死揪住媒體與民眾的心。面對如此重大的生命損失,人們真的不知道除了同情和慨嘆還能做些什么。作為媒體人,一直以來我都在思考,難道這樣的災難不能預防嗎?即使不能預防,難道偌大世界真的在災難來臨之際束手無策而聽任鮮活生命消失嗎?難道在如此重大災難面前某些國家還會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三緘其口嗎?
也許答案都是否定的,也許真的因為各種條件所限,救援工作本來就應該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如果這樣,那我們真的應該相信人類之脆弱以及生命的意義不過如此,相信人生如夢隨遇而安的生存之道,相信競爭奮進不過是蠱惑人心的夸夸其談。
然而,我們仍心存希望。因為在災難發生后所看到的一些細節告訴我們,雖然災難很難預防,但人類在災難預案中已經設計了包括生命臨危的應對方案,例如所有交通工具上的安全警示以及逃生設施;我們也看到一些生命為了挽救另一些生命而消失,例如經常聽到消防員犧牲的消息以及“歲月”號拯救行動中的海軍救援人員的殞命;我們還看到,一些幸存者因良心驅使和道德自責而再次放棄生命,例如“歲月”號事故中檀園高中的那位姜姓校監。
殘酷而嚴峻的現實令我們疑慮叢生的同時也帶給我們啟示。
啟示之一:生命其實隨時處在危險之中,對個體而言,珍愛生命不但是本能而且應當是責任。
啟示之二:生存和發展是每個生命與生俱來的權利,但這種權利一般通過國家來實現,因此理所當然希望國家強大到足以充分保障這個權利。
啟示之三:不要等到生命臨危時才想起許多該做的事情全都沒有做,懺悔沒有好好讀書、沒有好好愛、沒有孝敬父母、沒有勤于工作等等,要抓住活著的每一次機會把這些事情盡全力做得至少讓自己不遺憾。
啟示之四:回顧人類歷史,世上所有爭斗絕大多數都是無謂犧牲生命和滯止文明進程的悲劇,國家之間如此、種族之間如此,甚至家庭鄰里之間也不例外。因此還是應當倡導親和友善、倡導和平相處、倡導以競爭的方式取得優勢。即使沖突不可避免,也應當盡力保護生命。
啟示之五:某些崗位賦予了性命攸關的責職,如機長、船長、列車長、司機等等,如果入職前不能準確判定其職業操守狀況,但入職后一定要多加培訓考察,并根據表現及時調整崗位,以免災難當頭這些人先行離崗保命,亦或防止他們就是故意的災難制造者。
啟示之六:國家意志和形象通常能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找到感覺,但在突發災難來臨時感受尤切。因此我們應當盡一己之力做兩件事:一是管好自己少出麻煩,二是有機會時為國效力,為社會增加正能量。其目的都是讓自己和自己的國家都強大起來。只有這樣,在真的麻煩降臨時,我們才能夠不被輕易擊倒。
最后的啟示是,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紛繁復雜的時代,即使我們曾經是那樣的“人之初、性本善”、那樣的激情勃發、那樣的胸懷大志,但面對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困擾,總難免被消磨、被惑亂、被邊緣化,但面對困難我們還是應當堅守一個信念:相信自己能行、相信社會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