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團三師五十三團是個少數民族聚居團場,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團總人口的80.4%,是兵團重點扶持的8個少數民族聚居團場之一。
在這里,有一位平凡普通而又勤勞堅強的維吾爾族姑娘,為了夢想她不斷辛勤勞作,歷經挫折不改初衷,她就是三師五十三團六連的勤勞致富帶頭人阿孜古麗·熱合曼。
辭掉工作 立志創業
阿孜古麗·熱合曼,1982年9月出生在五十三團六連一戶普通的農民家庭。2001年高中畢業后,回到連隊從事棉花種植,不甘心碌碌無為的她,當年就報考了中央農廣校經濟管理專業。2003年畢業后,21歲的她來到連隊,負責女工、團支部等工作,于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五十三團六連是個少數民族集體單位,人多地少,連隊農工收入很低,很多人靠著低保金維持生活,連隊干部收入也不高。2003年年底,不甘于貧困的阿孜古麗向親戚朋友借錢,買了10只羊搞起養殖。由于缺乏經驗,不到三個月,羊全部病死。出師不利,并沒有挫傷阿孜古麗的積極性,她不斷鼓勵自己: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站起來。
此后幾年,她一邊還債一邊積蓄資金,同時潛心學習養殖技術,期待東山再起。2009年初,她瞅準團場引進澳大利亞奶牛的契機,籌錢買了十幾只奶牛,辭去工作,專心養殖。
創業路途 歷經艱難
阿孜古麗·熱合曼辭職后,精心照料十幾只奶牛,產奶量很快達到了每天二三百公斤。正在憧憬擴大養殖規模之時,一連串打擊接踵而至:因為團場職工消費觀念的原因,牛奶很難賣出去;水土不服,使奶牛一只只得病乃至病死;更傷心的是,親朋好友得知消息又來討債……
嚴酷的現實,壓得阿孜古麗幾乎直不起身來,周圍的人冷嘲熱諷,更讓她覺得孤立無助。好在家人很理解她,周圍的一些姐妹也一直暗暗支持她,團黨委和連隊黨支部也及時伸出了援助之手。多次給她做思想工作,鼓勵她重樹信心,并很快為她申請了5萬元的幸福工程項目貸款。手捧5萬元錢,阿孜古麗流下了熱淚,并暗下決心:一定要干出個樣子,來報答關心幫助她的人。
辛勤耕耘 終于致富
幾經挫折,阿孜古麗·熱合曼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養殖致富,必須要適應市場需求,還要學會科學養殖形成規模,小打小鬧只能脫貧不能致富。為把設想付諸現實,她找連隊領導出主意、想辦法、算經濟賬,買了30只羊,起早貪黑動手,蓋起了一處標準化圈舍,她除了積極參加團、連召開的養殖培訓班豐富養殖業知識外,還主動到連隊青年書屋尋找養殖方面的書籍,借回家里自學,重新踏上了致富路。
為了這30只羊能夠順利成長、繁殖,她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每天天不亮,阿孜古麗就要起床準備一天所需,等趕羊群出門后,她又要忙著打掃羊圈。養羊期間,她沒有穿過一件時髦的衣服,沒有睡過一夜平穩的覺,有時甚至把鋪蓋搬到了羊圈。日復一日超負荷的勞作,使不到30歲的她過早地青絲染白發,看起來比同齡人老了好幾歲。
辛勤耕耘換來了豐收成果,2010年,阿孜古麗收入就達到5萬多元。她還認真鉆研飼草種植技術,解決了因養殖場規模擴大的飼料短缺問題,現在她的養殖場養羊只存欄數有500余只,產羔率達110~120%,年收入達10余萬元。
反哺鄉鄰 共圓夢想
致富后,阿孜古麗·熱合曼沒有忘記領導對她的關懷,更沒有忘記周圍的大多數人還不富裕,她主動上門,為有養殖致富愿望的農工們手把手地傳授養殖技術,2013年還為十幾位貧困婦女無償提供生產母羊,幫助她們發展養殖業。
阿孜古麗心中有一個夢想:在不斷擴大自己養殖規模的同時,帶動更多的人通過養殖早日脫貧致富??吹竭B隊紅棗規模不斷擴大,她還規劃出一幅更美好的藍圖:將來,棗園可以養田園雞,拓展養殖種類,羊糞雞糞作為有機肥,可以提高紅棗產量。她夢想的組織成立專業合作社,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農戶+基地+協會”的經營模式已經開始啟航,她與鄉鄰們共同致富的夢想不太遙遠。
(新疆兵團三師五十三團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