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麗鄉村建設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工程,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本文介紹了農業有機廢棄物的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的途徑,并以江蘇省南京市為例,對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地位及發展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美麗鄉村建設;地位;發展策略
中國分類號:X71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5.025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力度的加大,農村面貌日新月異,且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人居環境建設整體還是比較落后,不少地方臟、亂、差現象依然存在,尤其是農業生產中形成的各類有機廢棄物,由于處置不當,不斷侵占著土地,破壞著農村環境,成為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源頭,并因此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嚴重制約著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1]。
作為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資源,農業有機廢棄物通過合理地資源化利用,不但可以變廢為寶,為人類創造財富,而且還能有效解決其處置不當引起的各類環境污染問題。農業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具體措施,是一項利國利民、意義久遠的重要工作。
1 農業有機廢棄物分類及廢棄物資源化
1.1 農業有機廢棄物分類
農業有機廢棄物(agriculture wastes)俗稱農業有機垃圾,主要有秸稈、落果等第一類生產性廢棄物,畜禽糞便、畜欄墊料等第二類生產性廢棄物,農產品加工、貯存形成的酒糟、菇渣等第三類生產性廢棄物及農村居民生活排放的人糞尿和生活垃圾等第四類生產性廢棄物[2]。根據有機廢棄物的形態,可將其分為固態廢棄物、液態廢棄物和氣態廢棄物[3](圖1),其中最主要的是固態廢棄物。
1.2 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
目前,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主要途徑有肥料化、能源化、材料化、基質化、飼料化和生態化。肥料化利用是我國應用最多的途徑,主要有直接還田、發酵還田和加工生產復合肥等,其中直接還田最為普遍,如秸稈機械化深耕還田、覆蓋還田等;能源化利用主要有發酵產生沼氣、纖維素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生物質熱解液化制備燃料油等;材料化利用主要有生產紙板、建材、活性炭、保溫材料等;基質化利用主要有通過發酵生產園藝作物有機基質、食用菌培養料、蚯蚓養殖料等;飼料化利用主要有通過青貯、氨化處理植物纖維類作飼料,通過無害化處理畜禽糞便、加工業下腳料作飼料等;生態化利用是指將農業有機廢棄物作為產業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多重循環和多次轉化利用,達到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整體效益的方法[3],生態化是我國急需大量推廣應用的高新技術。
2 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地位分析
2.1 美麗鄉村建設
“美麗鄉村”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2005年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念[4]。2008年初,安吉縣率先開展了“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行動,努力打造“村村優美、家家創業、人人幸福、處處和諧”為標準的現代化新農村樣板,構建了全國新農村建設的“安吉模式”。
南京市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了更好地響應國家“美麗中國”建設的號召,市政府于2013年5月5日發布了《南京市美麗鄉村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創業富民生活美、空間優化形態美、綠色發展生產美、村社宜居生態美、鄉風文明和諧美”的“五美鄉村”(圖2)的指標,確定了5年內建設“美麗鄉村示范村”具體目標及十大建設工程內容[5]。市委書記楊衛澤強調,要堅持走大都市帶動新農村的一體化發展之路,走符合生態文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路,走發揮優勢、凸顯特色的差異化之路,以保障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有序推進[6]。
2.2 美麗鄉村建設中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重要性分析
2.2.1 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是農村生態環境改善的必然要求 盡管國家和地方政府對農業有機廢棄物處置工作十分重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許多地方的農村,生活垃圾、糞便處置嚴重滯后,養殖場隨意排污情況十分普遍,作物秸稈丟棄和焚燒現象屢禁不止,這些惡劣現象造成農村大氣、水體和土壤的污染,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最大障礙。而通過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比如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秸稈栽培食用菌、生活垃圾發酵沼氣等方法,可以將各類農業有機廢棄物充分合理地利用起來,徹底改變當前臟、亂、差的舊面貌,改善農業生產環境、農村生態環境,最終形成綠樹成蔭、水清流暢、空氣優良的宜居村社。
2.2.2 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是農業生產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 綠色發展理念是人類對自身生產、生活方式的反省,它是一種以環境保護為目標,資源的循環利用為方法,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模式創新,是在充分考慮資源承載力和生態環境容量約束條件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綠色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
美麗鄉村建設中,通過大力開展農業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工作,使廢棄物資源物盡其用,可以有效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促進高效設施、休閑旅游等農業產業的升級改造,促進農業綠色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從而最終達到農業現代化指標。
2.2.3 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是農民生活不斷富裕的必然要求 有學者明確提出農業有機廢棄物為“第四產業”的概念[7],其涉及新能源、環保、節能等多個產業,是符合發展低碳生產、集約型社會理念的新興產業。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可以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更豐富的內容,為農民增收拓展渠道,從而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使農民生活富裕起來,而物質生活的富裕可以保障精神生活的富有,保障農民生活向健康文明良性發展,為創建平安村、文明村等工作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 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發展策略
3.1 總體發展戰略
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不僅關系到簡單層面的資源再利用和保護環境安全,關系到美麗鄉村建設,它還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及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緊密相關。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總體發展戰略思路是按循環經濟理論,以人為本,由廢棄物的生態循環開始,逐級發展到循環農業,循環社會的“三環”遞升發展[8](圖3)。第一“環”是農業有機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發展模式;第二“環”是生產-生活-生態-生命(人)“四位一體”的農村發展模式;第三“環”是在前兩個循環的基礎上,形成具有循環社會特征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小康社會。
3.2 主要發展思路
3.2.1 緊扣農業循環經濟,著力解決突出問題 我國當前的循環農業還存在著脫節的問題,造成現有農田有機物投入缺少。農田有機質的缺乏嚴重制約著耕地生產力,因此農田有機質投入是我國農業增產、增匯、增效的根本需求,農業生產急需有機物質循環投入來扭轉對化肥的高度依賴[9]。因此,農業有機廢棄物首先應該全面開展肥料化利用工作,但肥料化利用不應局限在簡單的發酵后直接還田,應全面推廣各種循環模式,深度利用資源,并且要特別注意加強后續管理工作,確保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效益的發揮。比如結合美好鄉村城鄉一體化建設,通過科學的整體規劃,利用人口密集的村莊和畜禽養殖場等處所的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建立中大型沼氣池重點項目,形成秸稈+人畜糞便—沼肥—農業生產、秸稈—食用菌—沼肥—農業生產等循環模式,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推進美好鄉村建設的步伐。
3.2.2 找準產業發展方向,注重效益分配平衡 農業有機廢棄物產生于一、二、三產業,但不依附于任何產業[10]。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應該以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上升到循環經濟技術體系中的產業地位才能與之相適應。但產業發展中,一定要注重效益的分配問題,一般從政府層面來分析,產業發展往往較看重的是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比重,而普通百姓則更看重經濟效益的產生。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產業發展不能只顧當前利益,顧此失彼,急功近利,而是必須從長遠的發展效益考慮,從三大效益的平衡分配考慮,有方向有目標地發展,以確保這一新興產業健康成長。
3.3 發展保障措施
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任重道遠,應當持續在科研力量投入、扶持資金增加、農民意識提升、政府政策落實等方面加強保障(圖4),并長期堅持,使其資源化利用途徑得到實現,才能充分發揮其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作用,最終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
3.3.1 科研力量投入 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經過多年的努力,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尤其是資源化利用的技術很多還不成熟,有一些仍處在理論可行性論證方面,無法與農村實際情況相吻合,與地方經濟承載實力相適應[11]。因此科研技術的開發必須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以關鍵技術為突破口,通過加大科研力量的投入,創新研究,形成切實可行的技術工藝進行推廣應用,才能讓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取得全面發展。
3.3.2 扶持資金增加 國家及地方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農業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工作,在財政上也給予了很大的扶持,但要形成一個合理的體系,除了政府在資金扶持上的持續加力,還需盡快完成各種資源利用技術產業化,吸引社會資金的投入,促進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建立長期穩定的投入機制,從而更好地推動產業的發展,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3.3.3 農民意識提升 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農民本身的知識水平還普遍較低,多年傳承的小農意識加上長期的生活習慣,讓很多人的思想還無法上升到環境保護的高度,政府應加強督促,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通過各個媒體積極宣傳,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對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的意識,讓他們清晰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12],自覺積極加入到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工作中。
3.3.4 政府政策落實 人類文明源自農業和農村,但農業和農村在社會生活中卻被大大弱化[13],現階段我國的農業還是一個弱質產業,需要政府部門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明確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發展的方向是循環經濟和生態農業,并以此制定完善的政策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而政策的有效執行才是其成敗的關鍵。恩格斯說過,一個實際行動勝過一打行動綱領。只有將政策落到實處,并堅決貫徹執行,才能保證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工作的有序開展,否則,再嚴密的政策,也只能是一紙空文。
參考文獻:
[1] 駱敏,李偉娟,沈琴.論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的美麗鄉村建設[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11-12.
[2] 孫振鈞,袁振宏,張夫道,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與農村生物質資源戰略研究報告[R].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戰略研究,2004.
[3] 彭靖.對我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思考[J].生態環境學報,2009,18(2):794-798.
[4] 嚴建國.水利工程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地位及開發模式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9):1-4.
[5] 中共南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市美麗鄉村建設實施綱要[EB/OL].[2013-08-10]http://zgb.mof.gov.cn/zhengwuxinxi/gongzuodongtai/201307/t20130716_966543.html.
[6] 楊衛澤.全面落實統籌為要方針打造獨具魅力的都市美麗鄉村 農民幸福家園[EB/OL].(2012-02-28)[2013-08-10]http://www.njdaily.cn/2012/0228/95793.shtml.
[7] 孫振鈞,孫永明.我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與農村生物質能源利用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6,8(1):6-13.
[8] 孫永明,李國學,張夫道,等.中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現狀與發展戰略[J].農業工程學報,2005,21(8):169-173.
[9] 潘根興,林振衡,李戀卿,等.試論我國農業和農村有機廢棄物生物質碳產業化[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1,13(1):75-82.
[10] 李偉偉,劉榮章,李建華.農業循環經濟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策略[J].臺灣農業探索,2006(2):36-39.
[11] 丁愛芳.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途徑及策略分析——以江蘇省句容市為例[J].生態經濟:學術版,2012(2):271-273.
[12] 季國軍,趙荷娟,伍冠鎖,等.南京地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支持體系構建[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3(2):28-33.
[13] 舒慶堯.美麗鄉村——歐洲的農業與農村[J].新農村,201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