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9日,已經行動不便的蘇州87歲老人鄭天仙冒著途中發生意外的危險,不遠千里來到西塘,向49年前為了救她兒子而獻出青蔥生命的恩人家屬道謝,并拜祭恩人。
當年,兩家人都沉浸在失子之痛中,匆匆地見過一面后就沒再聯系。想著失子之痛,鄭奶奶愧疚難當,卻因各種原因無法與恩人家屬取得聯系。為在臨終前完成道謝的夙愿,她向警方求助。最終,善良的兩家人結為“親戚”,續寫了一段特殊的情誼。
少年救人獻出青蔥生命
“有個恩人讓我思念了49年,卻一直找不到……”5月5日,浙江嘉善西塘派出所收到一封求助信,寫信的是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的87歲奶奶鄭天仙。究竟是什么事讓鄭奶奶牽腸掛肚半個世紀呢?
原來,1928年8月24日出生的鄭奶奶年輕時是蘇州的評彈藝人。
但那時,經濟條件不好,又育有兩子一女,生活十分困難。她就和丈夫胡先生到全國各地賣藝糊口。
60年代前后,考慮到自己居無定所。不利于孩子們的學習,她一家遷到往來客商比較多的古鎮西塘短期居住。當時的鄭大姐經常被嘉善縣文化部門抽去演出。
1965年8月4日下午,時值農戶“雙搶”期間,文水中學組織初三全體學生到紅旗塘邊的生產隊中參加“雙搶”勞動。
當天高溫,天氣十分炎熱,在勞動結束后,不識水性的胡永杰和同學偷偷地到遠處一水塘里游泳。
由于對水深認識不夠,涉水過深,兩人開始在水中掙扎呼救。路過這里的徐漢濤見此情景,二話沒說就跳入水中救人。徐漢濤先救出情況更危急的那位同學后,再次入水。哪料他所處的水里出現漩渦,將體力不支的徐漢濤一并卷去。聞訊趕來的老師也跳入水中試圖施救。無奈距離較遠,徐漢濤等不到后方援手便已經體力不支,與胡永杰雙雙沉入水中。兩人被救上岸時都已沒了呼吸。
徐漢濤與胡永杰并非一個班的同學,兩人也就認識而已。那一年,徐漢禱19歲!
文水中學為表彰徐漢濤英勇救人而犧牲的事跡,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在追悼會上,鄭大姐一家和徐漢濤的家人匆匆見了一面。因為悲痛,他們忘記了詢問徐家的家庭住址等情況,而善良的徐家人非但沒有責怪他們,還在悲痛中留他們吃飯、住宿。
第二天,鄭大姐和胡先生便按老家的習俗,匆匆地護送兒子胡永杰“回歸故里”,再也沒有去西塘,只記得徐漢濤有個孿生哥哥,兩人的名字只差一個字。
魂牽夢縈掛念恩人半世
兒子的逝去,給了鄭天仙毀滅性的打擊。她整日整夜地哭泣,以致于身體極度虛弱,多次咳血。求醫多年,卻無法根治。
80年代初,兒女們決定去美國發展。考慮到家鄉觸景傷情,美國的醫療技術又比國內先進,鄭天仙隨家人一起去美國治病。
在異國他鄉,受親友照顧的鄭奶奶對“報恩”二字的理解更加深刻。每每看到與胡永杰年齡差不多的親友,便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那段傷心的往事。除思念兒子外,她心里還伴隨著深深的愧疚。因為離去的不只兒子一個人,還有為救他而同樣失去年輕生命的徐同學。徐家人那么善良。徐家父母的年齡比自己還大,很可能已經離世,卻連聲“謝謝!”都不曾聽到……每當想起這些,鄭奶奶便覺得肝腸寸斷,她很想給徐家寄點美國特產,傾訴思念與愧疚。可自己除了記得恩人徐漢濤在西塘,有個名字與他只差一個字的孿生哥哥外,連街巷、門牌都不記得了,怎么寄呢?
抱著一絲希望,鄭奶奶開始給徐家哥哥寫信,信中表達了邀請他來美國發展,她一定像兒子一樣幫助他完成心愿。可惜的是,因為收件地址與收件人都不甚詳細,這些漂洋過海的信件在西塘的大街小巷轉一圈后,又回到她手中。
鄭奶奶有些失望,但她沒有放棄。每次和國內的親友聯系,她都委托他們打聽徐家人的下落,但都無果而終。
千盼萬盼中,鄭奶奶終于等來一個機會。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侄女回國辦事。她叮囑侄女一定去趟西塘,找到徐家人,跟她通次電話。一個星期后,鄭奶奶終于接到了跨洋電話。可惜打電話的是自己的侄女。她在西塘及周邊的村莊找了一圈,只了解到徐家人在兒子出事不久后就搬走了。至于搬到了哪里,鄰居也語焉不詳。
2002年,胡先生突發心臟病去世。彌留之際留下“遺囑”,他說:“咱們愧對小徐啊,你有生之年一定要找到他家人,得謝謝人家。”
鄭奶奶感到一陣揪心的痛。料理完后事,她想讓子女們陪她回國,親自去找恩人的家屬。可是,她的行動已經不便,兒女們的工作也都丟不開,只好作罷。
2013年底,落葉歸根思想特別嚴重的鄭奶奶和“老伴”回到蘇州吳江。一不經意,鄭奶奶就會看到兒子的遺物,老伴的臨終囑托便情不自禁地在耳邊響起,愧疚便洶涌而來。與大洋彼岸相比,西塘近在咫尺,可自己卻沒有辦法前去尋找,鄭奶奶黯然神傷。
今年4月5日清明節這天,與兒子“闊別”幾十年的鄭奶奶來到胡永杰的墳前,兒子的點點滴滴便情不自禁地浮現在眼前,徐同學靜靜躺著的模樣也仿佛在眼前。憋了太久的思念、愧疚便如潮水般涌來……都說有困難找警察。經侄兒提醒,鄭奶奶決定尋求警方的幫助。
情義感動民警鼎力相助
鄭奶奶在信中說徐漢濤為了救他兒子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她一家人卻連謝意都未曾表達,一家人愧對恩人。這事已成了她心中一塊時常隱隱作痛的心病,困擾她近半個世紀。而今,老伴已經去世,自己所剩時日也不多了,倘若完成不了老伴的遺愿和自己畢生的夙愿,她在九泉之下不會瞑目……信是用一張泛黃的便箋寫的,字數也不多,懇切的言詞卻讓所長俞忠明淚花閃動。為給耄耋老人一個滿意的答復,他當場拍板,把它當成“必破案件”,讓90后的戶籍警孫心兒“主辦”。
一籌莫展的小孫試圖通過走訪“破案”。可半個世紀的時間實在是太久,時代的馬車早已將當年的人與事碾軋得一片模糊。在鎮上走了一圈,也沒找到有用的信息。
第二天,小孫到幾里外的徐家埭村走訪了一位戰戰巍巍地杵著拐棍的老大爺。老大爺雖沒有提供徐家的近況,卻提到自己模糊地記得60年代時,文水中學為一個救溺水同學而獻身的學生開過追悼會。老大爺再次提到學校的追悼會,讓小孫突然想到學校應該有檔案,進一步詢問,發現“文水中學”就是1982年并入嘉善三中的西塘中學的前身。
找到“文水中學”的檔案成了當務之急。幾經周折,小孫在嘉善三中的檔案室跟管理員一起翻箱倒柜后,終于找到一本泛黃的卷宗。滿滿的一頁紙除了當年那段感人的悲壯往事外,卻沒有徐家人的任何信息。
無奈,小孫只得發動同事及家屬,跟她一起“大海撈針”。
5月9日,小孫終于得到一條有價值的線索。原來,這戶徐姓人家早在70年代就搬遷到縣城魏塘了。再查閱相關的戶籍信息,小孫興奮不已——縣城魏塘街道中山社區有位叫“徐漢章”的老伯符合條件。他會不會就是鄭奶奶要找的人呢?
好在這位徐老伯人緣好,一打聽就問到了。徐老伯說他與“徐漢濤”不是孿生兄弟,但有個弟弟叫“徐漢濤”,49年前救人獻身了。“案件”終于“告破”,鄭奶奶與徐家斷了半個世紀的感情線終于牽上了。
千里感恩續寫別樣情緣
突然間提及當年的往事,徐漢章感慨萬千。他一臉的驚訝,根本沒想到時隔半個世紀,鄭家人竟然還記掛著他一家。
徐家祖籍浙江紹興靖仃,移居西塘。時隔49年,徐漢章也75歲了。父母在90年代已過世,在7個兄妹中,他是長子,排行第三,徐漢濤最小,其他兄妹早年移居安徽、上海、湖州等地,只有他還在嘉善養老。
“過去這么久了,人也都走了。”徐漢章說,弟弟出事時他在合肥工作,在弟弟的追悼會上見了最后一面。從心里講,他確實也不好受,畢竟弟弟這么年輕就沒了,但人死不能復生,過去了也就過去了,希望鄭奶奶不要過于傷心。
接到徐老伯的電話,鄭奶奶悲喜交加。找了幾十年的恩人家屬終于聯系上了,鄭奶奶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只是一個勁地道歉,懇求徐老伯原諒,還表達了“希望能去西塘拜祭徐漢濤,燒點紙錢……”
“都已經87歲高齡了,還惦記著徐家,這份情誼十分難得。”5月13日,徐漢章收到了鄭天仙寄來的掛號信,他在回信中說:“兩家人都失去了親人,更加要相親相愛,相互安慰。”還讓鄭奶奶“保重身體,不要再掛念傷心了,身體要緊。等身體養好了,來西塘的話,我一定陪您去弟弟墳上拜祭。”
每逢佳節倍思親。因自己年事已高,行動又不便,怕將來更沒機會出遠門,端午節前夕,鄭奶奶在家里坐不住了,天天嘮叨著要去西塘。為完成49年來的夙愿,她決定豁出去一回,特意挑選祭祀吉日。
6月9日,鄭奶奶瞞著在美國的兒女,在侄兒的護送下,冒著發生意外的危險,來到西塘,找到了徐漢章。
“真是對不住啊!”憋了49年的肺腑之言終于如愿說出,鄭奶奶再次淚流滿面。回憶起當年的悲壯往事,兩位老人哭成淚人,約定要把這份用生命換來的情誼傳遞下去,讓他們結為親戚,經常往來。之后,鄭奶奶在徐老伯的陪伴下拜祭了恩人徐漢濤。
“徐漢濤見義勇為,年紀輕輕就犧牲了,我要請政府評他為烈士。”這是鄭奶奶最后一個愿望,她說回去后要給嘉善縣有關部門寫信……
李從淵摘自《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