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心理咨詢醫生,多家媒體特約心理撰稿人
女兒反對我再婚
Q兩年前我離婚,女兒的撫養權歸我。她跟爸爸的關系很好,因此非常希望我跟前夫復合。現在女兒12歲了,我準備再婚并且再生育,但我每次試探性提起,她的反應都很激烈。我該如何跟她溝通這個問題?
看來在女兒心中,你和她還有她父親依然是一家人,如果僅限于她內心的感覺,其實并不一定是壞事,家的形式保留在孩子的內心,至少可以推斷你們分手對孩子沒有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女兒依然享受著雙方的關愛。青春期的女兒容易逆反,她可能想不通為什么同樣愛著自己的父母兩人就不能為自己而生活在一起,甚至會偏激地認為父母應該為自己而忍受或湊合著過。
敏感的問題需要溝通,關鍵是溝通的方式。比如說:時機的選擇、話題的深度、成人的態度(溫和、有耐心),這些方面都要有所考慮。另外,不知你和前夫的關系怎樣,如果雙方人格相對成熟,從他的角度協助你對女兒進行說服也是一個思路,當然,這需要你和前夫先溝通,看看有無可能性。如果你和女兒實在不能達成一致,可暫時不涉及這個話題,擱置和等待也是一種處理方式。你不想妥協的事情就堅持,你不妥協對方就有可能妥協。好在女兒在成長,以后會逐漸理解我們成人才能懂得的感情和關系,理解你的生活不等于她的生活,不再像小女孩那樣想當然和執拗。
總是愛上已婚男
Q我總是被已婚男士吸引,尤其是那種愛老婆愛家庭愛孩子的男人,他們成熟、有責任感、體貼細致。我總是忍不住想去吸引他,每次看到他們的溫柔不是給我,我就瘋狂地想搶奪和占有。但是我并不想讓他們為我離婚,因為那樣做就不是我喜歡的好男人了。
總是被已婚男士吸引,他們的一些人格特點已經被你總結出來:成熟、有責任感、體貼細致,愛家表明有責任心,相信這些人還應該是能擔當的。我覺得你的“吸引”一是想從對方身上索取什么,再就是想驗證什么——索取你以往缺失的、現在依然需要的某種愛,同時還審視和驗證他們最終是不是你心中的好男人。如此的話,他們若未被你“吸引”時,你渴望獲得、搶奪和占有,但當他們注意到你時,甚至流露出那么一點點非分之想后,就證明他們不再是好男人,你也就沒有興趣了。
如何理解你,或者說你怎樣理解自己呢?第一點,你要的那種成熟的男人始終愛著你,但又不會冒犯你,你們之間不具有性愛關系,那就是父親。好的父親角色使女兒早年的愛獲得滿足,她對未來的戀人是不會寄托父愛或者類似父愛的期望,性愛和父愛是兩種不同的愛,投射在一個男人身上就會產生混亂感。第二,你在其他男人眼里是一個女人,如果他們被你所“吸引”或顯露出對你有點意思,多數是帶有性意味的,他們根本不會想到你的意圖,沒有男人會想到眼前的女孩要的愛和自己能給予的愛根本不搭界。建議你最好做做心理咨詢,分析一下早年親的密關系以及帶給自己的影響,如果一切能夠澄清并梳理明白的話,就不會再以糾結和混亂的方式呈現了,祝福你未來有成熟的兩性之愛。
愛表演的女兒
Q女兒1歲多,喜歡跳舞表演給大家看,但是經常會遇到在戶外表演給周圍人看時,人家對此不感興趣,因此對她很冷淡甚至不耐煩,孩子此時會很失落和傷心,我看了很心疼。這種情況會影響她的自信心或自尊嗎?
一歲多的小幼兒,她的年齡決定了她的互動對象更多是家庭成員,并且,在這個年齡,對她意義更重大的,也正是家庭成員對她如何反饋。即便是她在戶外對著眾人表演,家長也還是在身邊。如果其他人反應冷淡,家長多多欣賞,孩子也會很開心。家人的這種積極互動,會給孩子儲備自信,幫她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鼓勵她以后凡事都渴望做好。
有研究表明,3歲以下的小幼兒,還沒有形成連續的自我意識。他們知道自我,但還無法對過去和未來的自我有連續完整的反思性思考。所以,這么大的孩子,通常沒有大人那種“面子”、“自我形象”等概念。家長不必按自己的感受來揣摩孩子。隨著孩子長大,開始有自我意識,注意到并逐漸在意外人的評價,那么這時,外人的不感興趣,正好可以給孩子更多真實的反饋,讓他/她懂得,只有真的做得很好才會贏得別人的贊賞。
所以,不論哪種情況,家長都不必過多擔心,孩子沒那么脆弱。
兒子不適應幼兒園
Q兒子2歲半,每天上半日幼兒園小小班,2個多月了依然不適應,老師說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哭,我接他時看到他的眼睛是腫的,嗓子都哭啞了。我本意是想讓他提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但他卻說我不要他了。我該怎么做?
很多家長有這種想法:為了讓孩子提前適應或是早些學習和交往,而讓孩子早入園。問題是,孩子的生長就像植物的生長,有他自己特定的時間和規律。提早,孩子各方面發育沒有到位,不但無法起到鍛煉的作用,反而會妨礙正常的成長節奏。
比如,我們通常認為孩子入園的最佳年齡是3歲。在此之前,孩子的自理、語言、情緒管理等各方面發展尚未做好準備。3歲前,他在心理方面的主要任務不是獨立地與外界交往,而是跟家長建立良好的依戀關系、通過學習自理來形成基本的自信。當然,如果家里實在條件所限,不得不把孩子送園,家長要在前期多做準備工作。比如,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發展語言表達,教給孩子各種情況下應該怎樣說;帶孩子熟悉環境,了解幼兒園一天的日程;給孩子講一些關于幼兒園的繪本,讓孩子從心理上一遍遍地“上幼兒園”;告訴孩子,老師都是比媽媽更會玩的人,專門會帶領小朋友做游戲;我們是因為長大了才上幼兒園,這是成長的標志,媽媽為你自豪;讓孩子多跟不同家人玩,逐漸適應跟他人接觸;開始上半天,或提前上一些早教課讓孩子對集體環境有個了解等。在孩子已入園但非常不適應時,家長要酌情處理。比如,可以改成上半天或幾個小時。如果家里有條件帶孩子,也可以等滿3歲再上。如果幼兒園非常好,老師可以很耐心地陪伴孩子適應,并給孩子更多機會,家長也多做努力,可以幫孩子盡早適應。
陪產嚇壞了丈夫
Q我生孩子時由老公陪產,他被當時的場景嚇著了,因此對性生活有了心理障礙。性趣變得很低,還有些陽痿了,怎么才能讓他恢復?
丈夫陪產當然有其積極意義,可是也可能出現類似的丈夫性欲低下甚至性厭惡的情況,這是因為他的精神準備不夠,而且心理素質比較差。由于性欲是會受內在與外在環境產生的情緒因素的影響,所以最好和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咨詢與治療。有些措施也會有所幫助:1.消除顧慮。安慰他暫時沒性趣并不意味著永久消失,給他一些恢復的時間,體檢也是不錯的辦法,正常數值的體檢報告和詳盡的解釋也可以消除他的顧慮,恢復他的信心。2.妻子的支持。讓他感到你對他的關心,并沒有因此而嫌棄他。3.暢談內心感受:讓他充分地表達出內心的畏懼、憤怒、悲痛、焦慮和其他令人不適的情緒,有助于清理他頭腦中的混亂干擾,減弱它們的消極影響。咨詢或治療時選擇溫和、有同情心的醫生,也能幫助他放松緊張心理。4.脫敏。不必刻意回避,對于那些造成干擾而解不開的心理困惑,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提及。當然不是指責,輕描淡寫但是反復地提及,可以使這件事對他的影響逐漸減少乃至忽略或消失。
他的身材VS尺寸
Q我的前男友身材瘦小單薄,但是陰莖卻又粗又大,現在的男友身材高大威猛,可是沒想到陰莖卻小巧玲瓏。我聽不少人說,男人的陰莖大小長短和他的身材成反比,是這么回事嗎?
實際上關心陰莖大小問題的朋友不少,有些女性認為陰莖的長度和周長都很重要(尤其是周長),不過大多數研究表明,陰莖的尺寸對女性性生活的整體滿意度或達到高潮的幾率應該沒有什么影響,可是如果女方經驗豐富而男方的器官大小確實又十分懸殊,那就不可能沒有影響了,有比較就有差別。陰莖的大小固然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可是女性的陰道大小、形狀和敏感度同樣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所以大多數夫妻不會在意什么大小的偏好或匹配問題,合適就好。而且真正的問題往往不在大小,而是如何用好,比如要懂得對方的敏感點,才能有的放矢。當他們一旦真的遇到尺寸匹配問題,那就必須采取額外的努力注意揚長避短,太短的要想辦法增加接觸,太長的要避免造成對方的不適。
什么樣的問題才屬于陰莖大小問題,現簡單做一介紹。
1.青春期發育延緩。有的男孩直至17~18歲,甚至20歲以后才進入青春期,這是個體差異,不治自愈,通常有家族史。只要孩子不存在染色體或內分泌問題,家長千萬不能著急亂用藥來拔苗助長。2.性腺功能低下導致性不發育。這需要進行專業的檢查和治療。3.發育正常但偏小,其激素水平肯定都在正常范圍之內,無需治療,也不可能有所謂“二次發育”,再給激素也沒用。
勤奮≠優秀
Q我是做銷售的,工作很勤奮,業績也算中上等,可是我的績效獎金卻總是部門的中下等,我很不忿,難道領導看不到我有多么努力嗎?
早起的鳥兒卻沒有更多的蟲兒吃,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應該清楚地意識到,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你的主管并不會因為你很忙,就給你獎勵。幾乎所有的企業,管理者評估一個員工主要看結果,盡管有些企業也會關注過程,但是最終評估的是結果。所以不能為了忙而忙,要考慮怎么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怎么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
管住自己的嘴巴
Q我的性格比較“二”,愛說愛開玩笑,可是奇怪的是我在單位的人緣卻不太好,經常是我對別人交了心,對方卻不夠坦誠,甚至有些同事還挺防著我,這是為什么?
你的優點可能恰巧成了致命傷,你應該學會管住自己的嘴巴。1.事情沒完全確認前,先不說,好比錢沒到賬就不是你的,萬一有變數你會尷尬。2.任何秘密,就地消化,到你為止。3.說話別夸張,為了一時效果驚人,你要付出不靠譜的代價。4.口無遮攔者都是只管自己說得爽,不管別人聽的心情。5.你總認為你說的話別人不會知道,其實都會知道。
如何現實地擇業
Q我大學畢業好幾年了,似乎一直在求職中,我的目標是找到一家規模大一些的、相對穩定、待遇較好的單位,當然最好能跟我的專業相符,您覺得我的目標很不現實嗎?
你對工作有自己的規劃,這本身沒什么錯,但是想要在每年都有大批新生力量加入的求職大軍中,謀得自己如此滿意的一席之地,確實很難。我能給你現實一點的建議是:1.不要期望找到一個可以干一輩子的工作,多考慮經驗的形成、資歷的積累、能力的交叉提升。2.不要只看單位大小,多考慮行業領域和發展前景。3.不要簡單追求福利待遇高低,多考慮企業文化和對人才的培養重視。4.不要過于強調工作部門與專業的對口,多考慮直接領導的人品、能力與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