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今后不是只有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國家了,索契也將成為烙在這個巨大版圖上的一顆明珠。
1980年,蘇聯在莫斯科舉辦了一次并不成功的奧運會。盡管蘇聯政府以空前的耗資進行場館和配套設施建設,希望舉辦一屆出色的體育盛會,證明自己社會主義強國的地位,但由于蘇聯入侵阿富汗,莫斯科奧運會遭到美國等多國抵制,共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缺席,這在現代奧運史絕無僅有。
34年后,莫斯科以南1600多公里的索契舉行冬奧會,可以說,這是俄羅斯總統普京苦心經營多年的形象工程,它的重要意義在于展示俄羅斯10多年來取得的復興成就。不論從領導人的重視程度,還是賽會籌備的巨額耗資都不難看出,俄羅斯要把索契冬奧會辦成一屆最出色的奧運會,證明其在國際舞臺上的強者地位。
索契冬奧會不僅創造了參賽運動員人數最多、參賽代表團最多、電視轉播國家和地區最多……還有一最——索契舉辦了一屆歷史上最昂貴的冬奧會,俄羅斯為冬奧會的總投資達到510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了過去所有21屆冬奧會投資的總和。
名不見經傳小城刷記錄
俄羅斯南部黑海沿岸小城索契過去只是一個度假勝地,并不具備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運營能力。為實現由索契承辦冬奧會的規劃,據俄總理梅德韋杰夫透露,國家的總投資超過510億美元,是其最初120億美元預算的四倍多,超過了雅典(150億美元)、倫敦(140億美元)以及此前的開支冠軍北京(400億美元)的夏季奧運會,打造了史上最貴的一屆冬奧會。據報道,這一數目甚至超過了過去21屆冬奧會投資的總和。
對于這些錢花的是不是值得,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日前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索契冬奧會將加速當地經濟發展,鞏固其旅游勝地地位。
過去,外國投資者常以俄羅斯投資環境惡劣、基礎設施和軟件不完善、交通不夠便利等為由看不上在俄投資。
申辦奧運前,度假小城索契人口不到40萬,公共基礎設施乏善可陳,從首都莫斯科乘火車到索契需36個小時。2007年獲得主辦權以來,7年間,索契及周邊地區大興土木,陸地和空中交通設施獲得進一步完善,城市實現華麗轉型。“變身”后的索契擁有發達的服務業和實體經濟。據當地商業工業協會資料顯示,索契擁有的企業數量超過7000家,其中與服務業相關的住宿餐飲類企業占到近10%。當地適齡勞動力人口比例較高,為將索契打造成國際旅游勝地提供了堅實的勞動力保障。
無疑在本屆冬奧會之后,索契的國際知名度將三級跳式的躍進。承辦冬奧會后,索契還將迎來今年的G8峰會。奧運村主場館菲施特體育場將作為2018年世界杯的舉辦場地,奧林匹克公園今后也將成為索契的又一重要景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510億美元的總投資中,有超過一半的資金來自私人投資,并未如傳聞的那樣令俄羅斯政府背上巨大負擔。例如,索契市的旅館、酒店建設“就沒有花費政府一分錢”。
營銷收入創歷史之最
“索契之最”還在繼續——據索契冬奧會組委會透露,本屆冬奧會的營銷收入達13億美元,創造了冬奧會歷史之最。
在1984年奧委會進行改革之前,奧運會主要收入來源還是轉播和門票。但在改革之后,越來越多商業化元素摻入其中,商業贊助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出現在奧運會。
對于上一屆溫哥華冬奧會的營銷方案,國際奧委會就用了“空前成功”來形容,不過,今年的索契冬奧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據了解,今年索契冬奧會與50多家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而高達13億美元的收入是4年前溫哥華冬奧會的1.5倍。
與倫敦奧運會將贊助商分為四類相比,索契冬奧會更是將贊助商細分成了全球合作伙伴、常規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官方供應商和供應商5類。不同的分級意味著不同的贊助金額、合作關系等。奧運會全球合作伙伴,即通常所說的國際奧委會“TOP贊助商”,其贊助門檻近年來也逐步提高,從8000萬到1億美元的說法均有。“TOP贊助商”分布在不同行業,但每個行業只有一家公司。
索契冬奧會與50多家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傳統奧運贊助商可口可樂、麥當勞、三星、通用電氣等冬奧會全球合作伙伴出資門檻達到8000萬美元以上。而索契冬奧會吉祥物和系列運動服裝的銷售也在全俄受到熱捧,預計特許商品收益將不菲。索契當地的旅游收益亦不容小覷,冬奧會期間幾乎所有的酒店,包括家庭旅館都已爆滿。
2007年申奧成功以來,7年后再次來到索契,眼前的一切,簡直讓人無法相信這是那座曾經來過的城市:市內現代建筑林立,從機場到市區有著便捷的鐵路交通系統,無線網絡無處不在,新建了的阿德列爾火車站,群山之間修起了雄偉的高架橋、隧道,讓人感受到索契的“國際范兒”。走在沿海場館群附近,漂亮的歐式建筑群在遠處雪山的映襯下讓人不禁聯想起瑞士或者奧地利。有俄羅斯媒體認為,冬奧會讓索契的城市建設提前了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