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本意,一方面是梳理自身的文化根脈,另一方面是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發展提供機緣。
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非常關注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產的價值認定,并于上世紀90年代初組織了三次大規模的絲綢之路文化遺產考察活動。進入21世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加快了絲綢之路研究、考察的步伐。2003~2004年,又組織兩個專家考察團,分別對中國段絲綢之路進行申遺調研,并形成了考察報告,為近年實質性推進中國和中亞國家聯合申報絲綢之路工作奠定了基礎。
2006年8月,國家文物局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在新疆吐魯番召開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國際協商會議,簽署了《絲綢之路跨國申報世界遺產吐魯番初步行動計劃》,標志著絲綢之路跨國(中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聯合申遺工作正式啟動。
絲綢之路申遺工作啟動以來,甘肅省政府非常重視這項工作,時任省長徐守盛在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做了安排部署,強調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開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做好絲綢之路整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和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 ,并將之列入甘肅省2007年重點工作。
由此,甘肅省絲綢之路申遺工作拉開序幕。
2007年
1月,省文物局召開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協調會議。
8月,國家文物局委派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專家對絲綢之路甘肅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備選點進行實地考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水簾洞石窟群、榆林窟、馬蹄寺石窟群、鎖陽城遺址、駱駝城遺址、懸泉置遺址、玉門關遺址、果園—新城墓群、張掖大佛寺11處遺產點被列入申遺預備名單。
9月,省政府成立甘肅省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副省長咸輝任組長。
10月,省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了絲綢之路甘肅段申遺工作總體方案。
12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絲綢之路甘肅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通知》(甘政辦發〔2007〕168號)。由國家文物局主辦、省文物局承辦的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協調會議在蘭州召開。
2008年
3月,省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召開協調會,聽取相關市州和文博單位工作匯報,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
4月,副省長咸輝在全省文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就做好絲綢之路申遺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絲綢之路甘肅段11處申遺備選點申報文本正式上報國家文物局。
10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麥積山石窟保護管理辦法》、《炳靈寺石窟保護管理辦法》和《榆林窟保護管理辦法》。
11 月,嘉峪關市人民政府印發《嘉峪關市新城魏晉墓群保護管理辦法》。
12月,省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召開第二次擴大會議。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張掖大佛寺保護管理辦法》、《馬蹄寺石窟群保護管理辦法》和《駱駝城遺址保護管理辦法》。
2009年
2月,副省長咸輝在全省文化局長會議上要求加大絲綢之路申遺工作力度,突出抓好文物本體保護維修、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等工作,確保申遺工作按計劃有序推進。酒泉市人民政府印發《果園墓群保護管理辦法》、《鎖陽城遺址保護管理辦法》、《玉門關遺址保護管理辦法》和《懸泉置遺址保護管理辦法》。
4月,張掖市人民政府第 29 次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絲綢之路申遺工作。
8月,高臺縣人民政府召開駱駝城遺址申遺工作推進會議。
11 月,國家文物局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在西安召開絲綢之路系列申遺協調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2010年
4 月,文化遺產地麥積山石窟保護建設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
11月,國家文物局和省政府在蘭州簽署《關于合作加強甘肅文化遺產工作框架協議》,雙方提出重點合作加強絲綢之路甘肅段重要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推動絲綢之路申遺。
2011年
7 月,炳靈寺石窟第 171 窟大佛維修工程開工。
12月,國家文物局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絲綢之路跨國系列申遺協商會,確定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以“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名稱先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2012年
2月,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絲綢之路申遺工作推進會,初步確定了絲綢之路申遺首批名單,甘肅省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鎖陽城遺址、懸泉置遺址、玉門關遺址、張掖大佛寺六處入選。
3 月,省文物局召開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推進會議,傳達國家文物局相關會議精神,分析各申遺備選點存在的主要問題,安排部署下一階段工作。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甘肅星宇測繪科技有限公司啟動實施各申遺備選點測繪工作。
8月,省委常委、副省長咸輝在全省文物工作會議上要求全力推進絲綢之路申遺工作,切實加強我省各申遺備選點的文物本體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等工作。
10月,國家文物局對甘肅省六處申遺備選點進行實地考察。
2013年
1月,國家文物局公布我國22處首批絲綢之路申遺名單,甘肅省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鎖陽城遺址、懸泉置遺址、玉門關遺址入選。省政府辦公廳公布《麥積山石窟管理規劃》和《炳靈寺石窟管理規劃》,酒泉市人民政府公布《鎖陽城遺址管理規劃》、《玉門關遺址管理規劃》和《懸泉置遺址管理規劃》。
3月,國家文物局與河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六省區政府在北京簽署《關于保護絲綢之路遺產的聯合協定》。省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在蘭州召開第三次擴大會議。
5月,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對甘肅省申遺備選點進行實地考察并就申遺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副省長張廣智帶隊專題調研麥積山石窟、鎖陽城遺址、懸泉置遺址和玉門關遺址申遺工作。
2014年
1月,“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申報文本正式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6月,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世界遺產委員會建議將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命名為“絲綢之路:長安 —天山廊道的路網”并一致同意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絲綢之路各個時期的線路基本都途經甘肅省,沿途分布有大量的文化遺存,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在石窟寺、古城址方面具有比較優勢。這些豐富的文物資源不但需要認真保護,更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加以合理利用,為全社會甚至全人類所共享。絲綢之路申遺成功不但有助于提升文物保護水平,也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其社會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申遺成功對擴大遺產所在地的知名度、擴大對外開放、發展旅游業、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等各方面都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