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奶粉行業狀況
近年來,國內外品牌嬰幼兒奶粉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奶粉行業環境脆弱。貼牌奶粉、分裝奶粉等魚龍混雜,擾亂國內奶粉市場。消費者在選擇奶粉時表現出迷茫。一份關于“什么是好奶粉?”的調查結果顯示,73%的年輕媽媽回答“價格貴的就是好奶粉”,67%回答“洋品牌就是好的”,65%回答“廣告多就是好奶粉”,58%回答“給贈品多的就是好奶粉”。
目前,我國奶粉行業存在的問題有三個:一是生產企業存在奶源不自控、研發能力弱、貼牌生產等問題;二是奶粉經銷商對奶粉知識的缺乏,對整頓政策不了解,導致選擇經銷品牌時的盲目;三是由于消費者不了解相關專業知識,存在選擇上的盲目性。
消費者在購買奶粉時要做到“三看”,一看奶粉生產企業,主要有以下幾個判斷標準:一是企業擁有自控、自建的優質奶源;二是企業擁有先進、成熟的低溫濕法工藝;三是企業具有精良的奶粉配方;四是企業擁有嚴格的質檢能力,確保奶粉質量安全。
二看奶源,好奶源是好奶粉的根本。許多奶粉生產企業沒有自建、自控的牧場奶源,采用進口大包裝基粉,進行分裝生產。在這方面,國家新的許可證要求,奶粉企業必須擁有自控、自建的奶源基地。
三看工藝。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只有擁有自建奶源的企業,才能采用國際通用濕法工藝。“濕法生產奶粉工藝是用鮮奶做基料,先將各種配方成分原料充分溶解后再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最后將其進行干燥噴粉成品,這種方法的好處之一,是使所有的配方原料混合得更為均勻,色澤更好。而干法生產奶粉工藝是指用全脂奶粉做基料,將各種固態配方原料分別經過粉碎、過篩后,再用物理方式將其進行混合而成,這種方法生產的奶粉營養均勻性不如濕法。”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王丁棉如是說。柯藍集團董事長李濤也指出:“干法混合奶粉只能成人吃,嬰兒不能吃。”因此,奶粉生產企業要具有先進、成熟的低溫濕法工藝。針對生產工藝上的亂象,國家出臺的審核新政取締了簡單的基粉攪拌,國內分裝。
國家密集出臺相關政策
黨和政府對嬰幼兒奶粉安全問題特別重視,特別是2013年以來密集出臺多項措施,這些政策措施對提高奶粉生產準入門檻,凈化流通消費環境有重大意義。2013年5月31日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拉開嬰幼兒奶粉“新政”序幕。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工作,決定把優質國產品牌樹立起來,使消費者的信心提起來。為此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包括,一是推進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鼓勵嬰幼兒奶粉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二是按照嚴格的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
工信部加快嬰幼奶粉兼并重組。2013年6月18日,工信部召集127家奶粉企業開會,發布了“雙提”行動方案,要求對嬰幼兒乳粉參照藥品管理,并鼓勵乳粉企業兼并重組,提升嬰幼兒乳粉質量、提振消費者信心。參照藥品的管理模式,工信部計劃利用2年時間,逐步完善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行業準入、全程監管和企業退出制度;三元、伊利、蒙牛、完達山4家乳企試點建成追溯體系。
2013年6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工業部、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九部委文件,聯合出臺新舉措,強調生產企業必須嚴格執行“五不準”——不準委托加工;不準貼牌生產;不準分裝生產;不準用同一配方生產多品牌配方乳粉;不準使用牛、羊乳(粉)以外的原料乳,對于銷售單位實行“誰銷售、誰負責”的追究制度。
多部委支持成立委員會
嬰幼兒奶粉流通領域存在滯后性問題。目前中國市場上委托、貼牌、分裝生產奶粉,不僅涵蓋進口大包奶粉在國內進行分裝,還包括不少個人或公司到新西蘭等海外注冊品牌,并委托海外工廠加工。
為此,2014年1月25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農業部、工商總局、國家發改委、食藥監總局等多部門發起并支持的“中國嬰幼兒奶粉安全經營工作委員會”旨在加強嬰幼兒奶粉市場經銷環節的安全經營工作。“中國嬰兒奶粉安全經營行動計劃”在北京、河南成功啟動后,組委會決定在全國各省開展“中國食品安全中國嬰幼兒奶粉安全經營示范單位”創建活動。組委會決定以市縣為基本單位,協調各市縣食品安全辦、食藥監局等有關部門領導參加“中國食品安全嬰幼兒奶粉安全經營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原則上一個鄉鎮只樹立一樣板示范店,提高銷售集中度和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