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七月份投資界最“風情萬種”的消息是什么?當然是李冰冰、黃曉明、任泉通過羅輯思維官方微博宣布,將涉足創業投資,并將其投資計劃命名為“Star VC”。明星跨界要當“天使”,一時間從娛樂圈到財經圈再到科技圈,Star VC賺足了眼球。當然,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譬如演戲的來干風投專業么?Star VC的運作模式是怎樣?等等。近日,《證券日報》見習記者陳研研獨家采訪了任泉,這位致力于做一名專業投資人的娛樂圈“男神”,不僅親自揭秘Star VC,同時也大方透露了自己多年來的投資心得秘訣。
《證券日報》見習記者陳研研/文
7月11日,微信、微博、門戶網站等各大互聯網媒體平臺,幾乎被一條Star VC的消息刷屏。“我是李冰冰,我是黃曉明,我是任泉,今天,我們要發起一個預謀已久的計劃,我們給這個計劃取名Star VC。我們準備了足夠的誠意與資金,來尋找中國最有創新力的公司。”
從名為“Star VC 計劃”的新浪微博上可知,消息發出不到三日,該團隊已經收到1021份投資邀請函,涵蓋時尚、健康、娛樂、生活、高新科技等類別,韓都衣舍、果殼網、積木盒子等企業均向其拋出橄欖枝。
VC并不稀罕,但明星合伙做VC確是新鮮事兒。消息一出,投資界瞬間掀起軒然大波,投行、基金經理紛紛感慨,你們都來做VC,這不是搶我們飯碗嗎?不過,也有投資人認為,VC對投資人的專業要求較高,風險較大,如果沒有強大的幕后團隊支撐,明星做VC恐難以勝任。
那么,三位明星合伙做VC背后有怎樣的故事?是玩票呢還是真心想做事?他們有能力做好VC嗎?Star VC會是一個怎樣的VC?日前,在北京朝陽區嘉和麗園的工作室中,任泉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獨家專訪。
開餐廳火了15年
最遺憾當初沒投陳鷗
雖然任泉的名字放在最后,但作為“最具投資頭腦的明星”,他顯然是Star VC真正的操盤手。采訪過程中,每每提到投資,任泉的眼中就會閃出一道亮光,甚至捶胸頓足地告訴記者“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當初沒有投陳鷗”,足見他對投資的興致之高。
事實上,從投資第一家餐飲店“蜀地辣子魚”以來,任泉已經“兼職”做了15年投資人。
1997年大學畢業后,任泉獨立創業成立蜀地辣子魚餐廳。“當初想賺錢,也沒有其他的想法。”任泉坦言,“不過,我從那時就是從自己的消費角度出發,把自己當做一個顧客來定位和經營我的餐廳。”
任泉介紹說,他的第一家餐廳就開在學校旁邊,在一個很安靜的小洋樓里,環境雖然不算高檔,但很有風情。“當時菜單都是我自己定的,我的出發點就是,我能消費得起多少錢的菜。因為自己當時剛大學畢業,也不是明星。我印象特別深,當時我就問廚師說土豆多少錢一斤,那時候好像是8毛錢一斤,半個土豆就可以炒一盤土豆絲,算上辣椒和油成本也就1元,要價6元也不算貴。這么一算,一盤土豆絲就能賺不少錢。”
用這種最原始的方法定菜單,任泉覺得恰恰是“以人為本”。“所以當時幾個大學生花80元到100元就能吃到我那家店的特色菜了,對當時的大學生來說,25元左右的消費還是可以接受的,那時候買盒飯也差不多要十六七塊錢。”
“我的餐廳第一個月就賺錢了,第三個月開始排隊了,排了十五年。”任泉略顯得意地說,在這個過程中他自己也體會到了當老板的責任和壓力。
“投資餐廳給我的不只是一些表象的東西,你去辦營業執照要去找關系,去看房子要了解房產信息,還要了解市場信息、物流信息等等,很多東西你必須去掌握和學習,一路走來,碰到不同的人都會得到一些經驗,包括好的和不好的。”
此后,任泉又陸續投資了“1969”酒吧、“蜀地傳說”、“蜀地時代”等餐廳。不過,到2013年,這些小打小鬧的投資已經不能讓任泉滿足了,在與李冰冰、黃曉明合伙投資“熱辣壹號”火鍋店時,任泉開始考慮商業模式的問題。
“早些年我是業余做投資,主要的精力還是在演戲,所以不可能把餐廳做得很有規模。從這個角度而言,熱辣壹號也是我15年做餐飲的總結。我會去思考如何去復制、量化、標準化的問題。”任泉介紹說,“這些事情以前的我想不到也做不到,但現在我可以做到了。熱辣壹號的中心在成都,但我可以做到全國所有店的爐子里面的東西是一個味道,店里所有的東西都是定制的,從第一家店開始的設計風格也是一樣的,以后全部都復制就可以了。”
除了投資餐飲,任泉還投資過《國色天香》、《愛情面前誰怕誰》等影視劇。值得一提的是,兩年前,任泉還與李冰冰合伙成立了一只天使基金。
“當時我們的資金規模是5000萬元,投了十幾個項目,有的已經進入B輪了,目前為止整體回報差不多三五倍,個別項目投資回報高達十倍、八倍。”
在任泉看來,之所以有這樣的成績,其背后的專業團隊功不可沒。“我覺得我的團隊是非常優秀的,而且是非常專業的,因為做天使的風險是很大的,我的團隊命中率已經算高了,經過這兩年的磨合,我們也覺得這個團隊是可以信任的。”
從過往投資經歷來看,任泉堪稱一位出色的投資人。事實上,不論在投資圈還是演藝圈,任泉早就擁有“最具投資頭腦明星”的美名。去年,身兼演員、制片人、投資人等多重身份的他,還獲得過“最佳跨界明星”的殊榮。
對于外界的評價,任泉坦言,現在的自己已經談不上喜歡或不喜歡了,更多的是接受。“以前剛出道的時候對別人的評論還,會去想或者難過,但現在不會了。別人怎么說我,好的不好的,我都接受,因為我是公眾人物,別人關注我和評論我都是正常的。”
明星合伙不打架
這事兒不是誰都能干
算起來,任泉與李冰冰、黃曉明已經有長達15年的交情了。李冰冰是任泉在上海戲劇學院的同班同學,而黃曉明也一直是任泉的好朋友。
“這種感情和我們相互之間的信任,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早在開第一家餐館時,任泉就曾想過拉李冰冰入股,不過當時李冰冰沒有投資,而是借給任泉三萬元。“她覺得特別后悔”任泉笑稱。而在華誼兄弟上市時,三人都因持有公司股票而穩賺了一把。
這次之所以能合伙成立Star VC,任泉認為主要源于“熱辣壹號”的合作。
“這些年不光我在做投資,他們兩人也各自在做。但熱辣壹號算是我們三個人第一次合伙投資,這次合作給我們帶來了比意想中更大的關注,同時我們發現,把三個人的資源集結起來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應。”
事實上,在今年三月份,三人 任泉投資檔案
1997年,投資成立蜀地辣子魚上海安福路店;
2005年,與耿樂,柯藍合伙投資成立1969酒吧;
2006年,1969酒吧更名為蜀地原生態火鍋;
2006年,入股華誼兄弟;
2008年,投資少兒藝術教育中心;
2009年,投資成立廣東“蜀地傳說”;
2010年,投資成立“蜀地時代”;
2010年,投資成立上海強盛影視文化傳媒有限
公司;
2011年,投資成立任泉工作室;
2013年,與黃曉明、李冰冰合伙投資成立“熱辣”
集團,同年,“熱辣壹號”火鍋店開張;
2014年,與黃曉明、李冰冰推出Star VC計劃。 就曾實名注冊了一家投資公司,把各自的資金、資源做了整合。“起初是我們自己去找項目,或朋友介紹過來找我們投資,局限性很大。后來我們就想,所幸把投資理念跟大家都講清楚,樹立一個明星基金品牌。”
在計劃書中,Star VC列出五類“不投”的企業,不陽光不投、不大眾不投、不需要品牌支持不投、對員工不好不投、影視公司不投。同時,Star VC也列出除了資金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魅力人格、產品品質認可和適當的宣傳。
“我們想投什么企業,不想投什么企業,概念很清楚,我們未來要做什么。首先跟我們最好是有關系的,例如互聯網、時尚、快消品等跟大眾有關的行業,而不是一些利潤率很高的但跟大眾沒有關系的。我們可能更多地去考慮這個產品在大眾當中能有多大影響力,因為未來我們可能就是股東了,我們會考慮入股的企業能跟大家有什么關系,從而我們也能適當地為企業做宣傳,而不是說一味地為了投資。”
任泉強調:“我個人非常明確的是,對員工不好的我們不投,這其實是一個態度,我希望我們投的企業是個健康的企業,老板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不是一味地想能賺錢。另外,之所以初期不投影視公司,是不想讓別人覺得我們一上來就占盡優勢資源。”
很多人擔心三位明星合伙會上演《中國合伙人》那樣最終不歡而散的悲劇。不過,任泉對此并不擔心:“我們三個有不同的分工,黃曉明就是一個CEO,有一些比較好的點子,我可以作為總經理執行一些東西,李冰冰就是我們的形象代言人。”
“我和曉明對投資敏銳一些,冰冰的特點是聽話,她的態度就是‘你們決定就沒問題’,這也是她的好處。”
至于股權比例,任泉透露說采用的是平分原則。“因為我們的資源是共享的,每個人付出的都是一樣的,很多基金公司也都是合伙人制,我不希望大家因為這個有異議,有其他想法。當然,親兄弟明算賬,我們會提前定好原則。”
除了明星合伙人,背后的專業團隊也已磨合多年。“過往我們和這個專業團隊的合作,已經產生了信任。另外,我們之前所投的所有企業,我會給這個團隊留10%的股份作為激勵,成立Star VC后,我們也會這么操作。”
在任泉看來,下一步自己也會慢慢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而對于自己的學習能力,他很有信心。“我一直告訴我身邊人,什么都不怕,只要你想學,什么年紀都可以學到專業的東西。”
同時,任泉覺得自己的一大優點是,“一旦明確一件事情可以做,就會快速行動”。這一特點,使得他不會因為太過理性而錯過好的項目,畢竟,任何投資都需要依賴一定的直覺。
合伙人多年的友情,加上對專業團隊的信任,任泉還有一點自信的因素是這么多年來自己積攢的人品。
“我覺得我情商比較高,能體諒別人。這么多年來,我們這一批演員相互之間都有過合作,大家對我都比較信任。我一不會跟別人攀比,二不會害別人,我也不會去八卦別人,在有一些場合還會去保護一些同行的朋友,做了這些事自然有人看到。”
任泉這番對自己的評價并不是夸夸其談,在采訪過程中,他完全沒有明星的架子,由于采訪結束后還約了兩波投行談事情,面對記者孜孜不倦的提問,趕時 間的他并沒有主動中斷采訪,而是耐心地回答記者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而在采訪間隙中,任泉獨自一個人半躺在休息室的沙發上玩手機的樣子,看上去更像一個與世無爭的大男孩。
與其共事四年的經紀人這樣評價任泉:“泉哥是我跟過的性格比較好的老板,不僅是脾氣好,關鍵的是他會聽你的意見,我跟他在一起,更多的感覺是我們是平等的,他尊重你。” VC中的一枝奇葩
不求顛覆但求個性 三位明星“一拍即合”的主意,同時創造了投行業史無前例的概念。而其受關注程度和火爆程度也讓任泉收獲了意外的驚喜。
“我設想的可能一開始大概會有50家企業找我們,等到下個月我們宣布合作的時候,大概會有100家企業供我們篩選。但沒想到第二天我一覺醒來,朋友圈、網上都在轉這則消息,成為當天頭條。我于是趕緊打開郵箱一看,不到4個小時就收到了300多封企業來信。”
為了表明自己是要嚴肅、專業地做好這件事,任泉強調,“我們三個人在朋友圈都沒有發這條消息,我們是在做事,我們不想用自己的資源去做廣告”。
出乎意料的關注度讓任泉更有信心,“原來這個事件大眾還是把它當做一個與眾不同的新鮮事物來看”。同時,也有不少投資人找到任泉求合作。
“原來我在長江商學院的很多做投行、基金的同學都給我打電話,說你這個事搞大了,公司全都在探討你們要干什么。”任泉越說越興奮,“他們也沒想到,因為原來讀書的時候人家覺得你就是一個明星,雖然做了一些投資,但人家還是把你當演員看。但推出這個概念后,他們反倒有些恐慌,怕我搶了他們的活。”
在投行人士看來,明星做VC有天然優勢,對初創企業而言,同等條件肯定會選擇與Star VC合作,因為明星基金不但有錢、有資源,還能提供魅力人格背書,比代言還能獲得更大的品牌影響力。
而三天吸引上千家企業的數字,更是讓投行人士羨慕嫉妒恨。當下,經濟大環境不好,基金經理苦于找不到好的項目投資,而Star VC卻可以做到坐著等項目主動找上門來。“有的同學跟我開玩笑說你們那么多項目,分給我們50個就行了。”
Star VC的推出,確實給投行界帶來不小的震動。不過,任泉并沒有被外界的贊美沖昏頭腦。他謙虛地說:“我不喜歡別人去說我要顛覆什么,第一我沒有這個野心,第二是我不想去破壞人家行業里的規矩。我們做了這個事件可能是有一些特點,或者跟傳統的不一樣,但是我覺得我們不是主流,不可能顛覆人家,我覺得我們只是投行里面一個比較奇葩、有個性的一只,這是我們想保持的,這也是我們想做的一個品牌。”
除了要把Star VC打造成一個品牌,任泉未來要做的,還可以是一個連接明星與投資人資源的平臺。
明星投資餐飲、房地產、股票并不是新鮮事,但在Star VC之前,明星做投資,更多是單打獨斗,沒有把它做成一個投資行為。“我覺得未來我們會真正做成一個投資行為,最近圈子里面很多朋友也關注我們這次的合作,他們也覺得這是一個現象,很多朋友來找過我說要加入。這種合作在未來都是有可能的,等到我們推第二期的時候,不排除更大的明星加入我們這個LP團隊中,但GP團隊還是我們三個人。”
據任泉透露,Star VC第一期的資金規模大概是8000萬元,預計一年投資不超過10個項目。投資方式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后期的PE,甚至是IPO的投資。
這幾天,任泉的工作量非常大,除了要看企業發過來的資料,還要見各路希望合作基金,甚至還到個別企業去做盡職調查。“我們團隊已經連續幾天每天工作20個小時,8月初我們就會推出一兩家我們想要投資的企業名單。”
任泉的期望是,未來人們知道Star VC比知道他們三個人更多。 演員的特長就是研究人
未來想做專業的投資人 任泉覺得自己最牛的一點就是懂得放棄,于他而言,作為影視明星的任泉已經是他年輕時代的角色了,如今已沒有太多留戀。未來,他更想做的是專業的投資人。
從演員轉型做投資人,一個在臺前,一個在幕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轉變?以下是記者與任泉的一番對話。
“現在投資算是您的副業還是主業?”
“我想這會是我未來的一個主業吧,我可能慢慢不再會是一個演員的身份了,投資人可能是我未來的一個稱呼,希望我能做一個專業的投資人。”
“為什么想做投資人?不喜歡演戲了嗎?”
“我覺得演戲已經不是我留戀的東西了,我已經體會過了。我大學一畢業就拍了《少年包青天》,那時候就很紅了,那種虛榮的東西可能是我年輕的時候最需要的,我已經感受過了。反過來講經歷過當明星后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現在紅不紅對我意義不大,誰說我不紅我沒有感覺,因為我知道我要做什么。”
“你覺得自己適合做投資人嗎?”
“我覺得我適合,因為我不貪,我沒有野心,我沒有需要那么多錢的欲望,所以我每一次投資相對沒有那么激進,沒有那么大的壓力。還有我這個人的性格比較適合在幕后做事,有的時候我比較喜歡跟親人和家人分享我的生活狀態,我不喜歡讓別人去分享我的生活,我對那樣的生活有一點害怕,甚至有一點不踏實。”
“那你有信心能做一個好的投資人嗎?”
“至少我有這個態度。我覺得我在做投資的時候很興奮,你現在再讓我演戲,不會讓我有那么強的興奮感,但是換一個身份,讓我聽人家講一個小時的項目,我會聚精會神,我身上會充滿著熱情,全身的細胞會特別活躍。”
除了興趣,演員出身的他,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好一個投資人。他說:“演員涉及的行業很多,我要演不同的職業我就會去研究。更重要的是,研究人,是我們的強項。我覺得一個好的演員從事各行業都能做得比較優秀,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研究人。”
“我要過我自己。”任泉說。
【相關】
黃曉明
投資項目:華誼兄弟、紅酒、高爾夫俱樂部、餐飲、互聯網、醫療、收藏、環保
黃曉明2007年正式簽約華誼兄弟,成為當家小生,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的時候,黃曉明買了180萬股華誼原始股,后來又增持到360萬股。在華誼兄弟百多位藝人中,如此手筆投資公司股票的僅他一人,這筆360人民幣的投資也讓黃曉明一躍成為億萬富豪,其股票市值一度高達1.1億元。
吳秀波
投資項目:幸福藍海影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
2011年吳秀波入股幸福藍海影視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公司的自然人股東之一,認購價格為9.67元/股,共計認購465.75萬股,持股比例為2%,為公司第六大股東。繳付對價總計4503.84萬元。今年,證監會發布了14家IPO預披露企業名單,其中就有幸福藍海影視文化集團股份公司在列。市場分析認為,如果幸福藍海能順利上市,吳秀波有望一夜暴富、身家過億。
孫儷
投資項目:房產、海潤影視
孫儷在圈中被稱為“隱形富婆”,善于理財的她在北京、上海等地購置過多處豪宅。隨著京滬等地房價的不斷上漲,孫儷所購買的房產亦升值不斷,可謂投資有道。今年5月,多家媒體報道稱,海潤影視即將借殼申科股份,包括孫儷在內的多位明星突擊入股海潤影視。而孫儷則用202萬元獲得了海潤影視2.6%的股份。目前,以其持有的701.62萬股計算,孫儷賬面財富已然超過1.85億元。
胡海泉
投資項目:手游、可穿戴設備,在線旅游,土曼科技
胡海泉的投資始于2000年時一次漫不經心的玩票:他和搭檔陳羽凡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代理全球最大的揚聲器制造商JBL在北京的銷售,然而這筆投資在兩年后以慘敗告終。此后,胡海泉離開華誼自己創業,成立唱片公司和經紀公司,并進入了創投圈,成為了天使投資人。如今,胡海泉玩創投已有五年時間,一開始是憑著興趣投傳統領域,后來開始對新技術感興趣,目前已經投了手游、社交等多個手機應用項目,也在可穿戴設備、在線旅游等領域做過天使、A輪等投資。
劉德華
投資項目:電影;
早在1991年,劉德華就投拍了《91神雕俠侶》并參演,當時在香港獲得了2,000萬票房,轟動一時。但此后連續投資的四部電影戰績不佳,虧損高達4,500萬港幣。直到2002年,劉德華在天幕基礎上創辦映藝娛樂,轉變投資策略,聚焦于中低成本電影。《瘋狂的石頭》300萬投資拿下2,000多萬票房,這甚至成為內地小成本電影大行其道的開端。2011年,劉德華1,200萬投拍《桃姐》,僅憑借版權銷售就在歐美市場上收回了成本,內地及香港票房總計超過3億。
姚明
投資項目:合眾思壯、巨鯨音樂網、健身房、球隊、紅酒、房產
2011年7月20日,姚明正式宣布退役。僅僅一年多時間,他完成了從體育巨星到投資人的轉身,成為中國新富的縮影,曾經的籃球“小巨人”已悄然變身PE新貴。姚明旗下的這兩家基金總規模達到約66億元。2007年姚明投資合眾思壯公司,是其最成功的交易之一。他以每股1元價格買入了37.5萬股,公司上市后收益一度達6000多萬元。此后姚明還先后投資數千萬元涉足健身、酒店等行業;他在2011年成立了一家名叫“姚家族”的葡萄酒酒業公司,公司還曾發布了一款以姚明命名的干紅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