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從公交站點乘坐出租車趕往火車站,下車時發現自己的手提包遺忘在出租車上,包內有現金3500元以及銀行卡、身份證、發票等物。出租車司機黃某拾得后既未積極尋找失主,也未報告其主管部門或公安部門,而是據為己有。經公安偵查,黃某承認了這一事實。請問,出租車司機將乘客遺忘的財物據為己有構成何罪? 讀者:王兵
王兵讀者:
黃某的行為涉及民事不當得利和侵占罪兩種。要判斷一個行為是否構成民事不當得利還是侵占罪,可從兩方面進行綜合考慮:一是從遺置物是“遺忘物”還是“遺失物”上進行區別。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或者將他人的遺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構成侵占罪。而我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否則構成不當得利。可見,“遺忘物”與“遺失物”的重要區別,“遺忘物”是指被害人記得財物的遺置時間和地點,適用刑法調整;“遺失物”則指被害人不記得財物的遺置時間和地點,適用民法調整。二是看行為人對遺置物是否負有保管義務。行為人負有保管義務的,則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處理;不負保管義務的,則按《民法通則》第七十九條第二款處理。
結合本案分析,黃某的行為構成侵占罪。你下車后即刻發現手提包遺忘在出租車上,對遺置的時間、地點都十分清楚,因而遺置的財物屬“遺忘物”而非“遺失物”;另外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三百零三條“在運輸過程中旅客自帶物品毀損、滅失,承運人有過錯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規定,可認定出租車司機黃某對遺忘在車上的財物負有保管義務,其占為己有,與侵占罪特征相符。
湖南 吳遠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