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春夏之際是施肥高峰季節,合理科學施肥是確保發揮肥效的關鍵。在實際生產中,由于施用方法不當造成肥料流失和環境污染的問題一直困擾許多農戶。本期特介紹作者在下鄉調查中發現的一些施肥誤區,并在誤區后面兼談科學施用方法,方便廣大農戶參考。
1.碳銨地表淺施和隨水撒施。地表淺施,不僅肥料利用率低,而且在氣溫高時氨氣易從土中逸出,熏傷莖葉;碳銨隨水撒施,很容易在作物上沾附碳銨,造成莖葉不同程度的灼傷,尤其是在清晨露水未干時撒施更為嚴重。因此,碳銨作追肥時應開溝深施并嚴密覆土,深施可提高利用率10%~30%,比淺施增產10%左右,比隨水撒施增產8%左右。
2.磷酸二銨隨水澆施。有些農戶在用磷酸二銨做追肥時,往往隨著澆水一塊施下,認為這樣省工——澆了水又施了肥,一舉兩得。實際上,磷酸二銨隨水澆施,不但其氮素易揮發損失,而且其中的磷素只停留在地表,很難隨水流至根系密集處,因此肥效很差。磷酸二銨提倡做基肥施用,如一定要做追肥施用,則應開溝早施,施肥深度以10厘米為宜,施后嚴密覆土。蔬菜需要大量的氮素和鉀素,而需磷較少。例如:茄子需要氮、磷、鉀之比為3∶1∶4,芹菜為2∶1∶5,甘藍為8∶1∶7。而磷酸二銨的氮、磷含量為1∶3,磷多而無鉀,不適合在蔬菜地里施用。
3.過磷酸鈣直接拌種。過磷酸鈣中含有3.5%~5%的游離酸,腐蝕性很強。若拌種后長時間放置不播,會對種子造成腐蝕,降低種子的發芽率和出苗率。用過磷酸鈣做種肥時,可施在種子的一側或種子下面,用土把肥料與種子隔開。
4.鋅肥與磷肥混合施用。由于鋅、磷之間存在嚴重的“拮抗作用”,如將硫酸鋅與過磷酸鈣混合施用,在極大程度上會抑制硫酸鋅的肥效,使鋅的有效性下降。鋅肥與磷肥應分開施用,磷肥做基肥、鋅肥做苗肥,或鋅肥做基肥、磷肥做苗肥,這樣,才能提高磷、鋅肥的肥效。
5.鈣鎂磷肥做追肥。鈣鎂磷肥在水中不溶解,肥效緩慢,做追肥特別是在作物生長中期以后追肥,利用率低,效果差。鈣鎂磷肥只能做基肥與有機肥料混施,拌種肥效也較好。
6.鉀肥單一施用。硫酸鉀、氯化鉀都是水溶性速效鉀肥,如果單一施用,施入土壤后,鉀離子容易被土壤膠體的陽離子置換后固定下來,作物難以吸收利用。因此,鉀肥只有與氮、磷肥配合施用才能發揮較好效果。另外,鉀肥宜做基肥,追施宜集中條施或穴施于作物根系附近,鉀肥能在農作物下部莖葉中轉移到頂部細嫩組織再利用,所以作物缺鉀癥狀比缺氮、磷癥狀表現晚。鉀肥應在作物苗期或在拔節前追施,或一次性做底肥施用,忌在農作物生長后期追施。
7.長期施用硫酸銨。硫酸銨屬于生理酸性肥料,在一塊地里長期施用,會增加土壤酸性,破壞土壤結構。在堿性土壤中施用硫酸銨,硫酸銨中的銨離子被吸收,而硫酸根離子殘留在土壤中,與鈣發生作用,會使土壤板結變硬。
8.單獨施用復合肥。復合肥養分比較固定,應根據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時期作物對各種養分的需求,與其他化肥配合施用。如磷酸二銨含氮18%、含磷46%,用于需氮較多的作物時,應按磷素計算用量,不足的氮素用碳銨、尿素和硫銨來補充。另外,將復合肥施于豆科作物也是不合理的,大豆、菜豆、蠶豆、花生等根部都有固氮根瘤菌,過多施用含氮復合肥,不僅會造成浪費,而且會抑制根瘤菌的活動,降低其固氮能力。
9.含氯化肥施于鹽堿地和忌氮作物上。氯化銨、氯化鉀等化肥施用于土壤中,氯離子會殘留在土壤中,長期施用會使氯離子累積過多,導致土壤酸化。在鹽堿地上施用,會加重鹽害。對忌氯作物施用含氯化肥,會降低作物產量及品質。
10.鉬肥拌種后過夜。大豆、花生等用少量鉬酸銨拌種效果較好,但拌種后如過夜或隔幾天才播種的話就會造成種子肥害,抑制萌發出苗。用鉬酸銨拌過的種子,當天必須播完,做到播多少拌多少;另外,拌了鉬酸銨的種子即使播不完也不能食用。
(湖南省沅江市農業局 曹立耘 郵編:4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