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病毒性出血癥俗稱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如果預防工作做得不到位,將會給養兔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一、兔瘟的臨床癥狀及剖檢表現
該病多發生在50日齡以上的兔子,潛伏期為1~3天。死前不吃食,呈短暫的興奮狀態(如在籠中亂躥、尖叫等),體溫比正常體溫高1~2℃,有時體溫在41℃以上,手摸病兔耳根有發燙的感覺,死亡率高達100%。部分死兔的鼻腔出血,死后呈角弓反張姿勢。剖檢死兔時可發現:血液凝固不良、肝臟有出血點并壞死、脾臟腫大呈暗紫色、腎臟腫大,大部分死兔的喉頭和氣管黏膜高度充血或出血。及時剖檢死兔可發現血管中有大量的血樣泡沫,胃腸道有出血癥狀。
二、兔瘟發生的原因
1.免疫失敗。免疫失敗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疫苗質量低下、免疫程序不合理、 疫苗保存不當、免疫注射操作不當(如注射量不足或漏免)、部分該免疫的兔子沒有及時免疫等。
2.管理不到位。飼養管理不完善、沒有進行定時定量投喂、缺乏科學飼養技術、兔舍衛生條件太差、舍內空氣質量不好、溫度(濕度)控制差、兔子感染其他疾病后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等原因,都會使兔子的抗病力下降或免疫接種之后不能產生高水平的抗體。
3.品種品質原因。由于品種品質方面的原因,兔子的體質較弱,抗病力較差,容易受到兔瘟病毒的侵襲而感染。
三、兔瘟防治措施
1.加強綜合防治措施。做好兔群的日常飼養管理工作,提高兔群的整體抗病能力。對兔舍、籠具進行定期嚴格消毒,嚴禁場外人員入場,場門口消毒池內的消毒藥液要定期更換。嚴禁從疫區購入種兔和飼料,引種后應立即接種兔瘟疫苗并做好隔離觀察工作,確定引進兔健康之后方可進行混群飼養。
2.疫苗免疫。目前,兔瘟疫苗主要是組織滅活疫苗。一般情況下,單苗的免疫效果好于二聯苗和三聯苗。兔瘟免疫的首選日齡應在40~50日齡,此后,每半年免疫一次即可獲得足夠的保護力。根據臨床診斷經驗,兔瘟疫苗免疫次數不宜過于頻繁。
3.治療。兔子一旦感染上兔瘟,沒有特效藥物治療,只能對其他健康兔用加倍劑量的活苗進行緊急預防接種,在1周之內疫情可得到基本控制。發病期間應嚴格封鎖疫區并用消毒藥物進行帶兔消毒,每天一次,在帶兔消毒時要注意通風。飼養人員出入兔舍也要進行消毒,嚴防飼料、飲水、墊料等被污染,不同區域的飼養用具也應該分開使用。有條件的地方,可用兔瘟高免血清治療。
(河南省中牟縣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申艷麗 郵編:45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