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員干部密切聯系師生既是高校黨群、干群關系和諧的生命線,也是民主治校的基石。權力錯位導致一些高校黨員干部分不清權力來源及自身角色,使密切聯系師生既無內在動力也無外在壓力。因此,高校必須完善民主選舉罷免制度,健全民主決策監督制度,創新民主考核評價制度,讓權力回歸師生才能開啟黨員干部密切聯系師生的發動機。
[關鍵詞]高校;密切聯系師生;權力回歸;動力
[中圖分類號]D2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8 — 0143 — 02
黨員干部密切聯系師生既是高校黨風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高校科學發展的必要條件。然而,近年來高校黨員干部密切聯系師生的動力明顯不足,“四風”盛行,不但破壞黨群、干群關系,而且影響高校健康發展。因此,找準動力不足的根源、開啟密切聯系師生的發動機是高校黨組織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密切聯系師生:民主治校的基石
(一)密切聯系師生是高校民主建設的題中之義
對高校而言,黨員干部密切聯系師生既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本質要求,也是高校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正如毛澤東所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1〕,“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是我們的出發點……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為,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1〕p1094-1095由此可見,密切聯系師生的內在價值在于廣大師生是高校的主體,是高校發展的動力。因此,高校發展必須從廣大師生的根本利益出發,相信師生,和廣大師生保持密切聯系,依靠師生,以合乎最廣大師生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服務廣大師生。
民主既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高校科學發展的必然。那么,何謂民主?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明確指出“民主的”就是“人民當權的”〔2〕。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也認為,民主是人民享有的決定國家制度和管理國家的權利。所以,民主的實質就是人民當家作主。如果說人民當家作主是人民民主的體現,那么,高校的民主建設就是高校的一切權力屬于廣大師生,由廣大師生共同參與管理學校權力的運行,以確保高校的發展體現廣大師生的意志。因此,從價值取向和依靠主體看,密切聯系師生和高校民主建設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但從內涵和外延看,密切聯系師生內含于高校民主建設,是高校民主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密切聯系師生為高校民主建設提供路徑啟示
誠然,密切聯系師生是高校科學發展的重要法寶。那么如何才能密切聯系廣大師生呢?從歷史經驗看,黨員干部密切聯系師生的方法是走群眾路線,即從師生中來,到師生中去。所以,密切聯系師生方法的運行邏輯可表達為“師生——領導——師生”。而我們黨所堅持的民主集中制則要求做到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基礎上的民主相結合,其運行邏輯可表達為“民主——集中——民主”。所以,從運行邏輯看,二者高度一致。民主集中制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在實踐中的創造性運用和體現,其科學性源于密切聯系群眾方法的規律性。
民主建設的進程和效果取決于能否選擇合適的路徑。那么高校民主建設應該采取什么路徑?是自上而下展開還是自下而上延伸?高校黨員干部密切聯系師生的方法給我們提供重要啟示。廣大師生在基層,只有深入基層、做好基層工作,才能密切聯系師生,打牢堅實基礎。所以,高校要以密切聯系師生為導向,以密切聯系師生的方法為借鑒,建立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制度,充分保障廣大師生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先在基層支部做起,然后擴大到全校,從而走出一條漸進式的高校民主建設之路。
(三)密切聯系師生為高校民主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作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決定人心向背,關乎黨的生死存亡,關乎國家前途命運。我們黨正是憑借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贏得民心,獲取民力,最終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巨大勝利。密切聯系師生作為高校黨組織的優良作風,它內在地包含著理論聯系實際、批評與自我批評、民主集中制以及謙虛謹慎等作風,既是高校黨員干部黨性的集中體現,也是高校克服各種困難的力量源泉。
與高校民主建設的硬件相比,軟件——高校黨員干部的民主意識、民主作風對高校民主建設的有效推進也至關重要。黨員干部是黨的形象代言人,其作風不僅反映黨的性質和宗旨,而且還代表著一種行為導向,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引領和激勵著人民大眾。密切聯系師生作為高校黨組織的優良作風,不僅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和要求,又是高校黨員干部民主意識和民主作風的鮮明體現。所以,密切聯系師生的優良作風既是高校克服各種困難的有力保障,又為高校民主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二、問題與原因:高校黨員干部密切聯系師生的現實困境
(一)高校黨群關系存在的問題
1.黨員干部自身的先進性純潔性不夠。黨員干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既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又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前提。然而,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一些高校黨員干部的先進性純潔性明顯不夠。比如,一些黨員干部特權思想嚴重,不比貢獻只比待遇。也有一些黨員干部目無師生,官氣十足,講排場,比享受,工作只重形式不講實效。甚至還有一些黨員干部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任人唯親,營私舞弊,貪污腐化。他們不僅污損黨的形象,而且傷害師生感情,讓廣大師生嗤之以鼻,敬而遠之。
2.黨員干部對師生的關心和幫助不夠。關心幫助師生既是高校黨員干部踐行宗旨的重要體現,也是密切聯系師生的有效途徑。面對這一本職工作,一些高校黨員干部做的明顯不夠。比如,關心幫助師生的前提是了解師生的需求,然而一些黨員根本不知廣大師生的需求,關心幫助更無從談起。師生的需求或困難是多樣化的,涉及教學、科研、學習、生活等多方面,但一些黨員干部對廣大師生的關心明顯不全面。還有一些黨員干部雖然了解師生的困難,但回應不及時,解決不見效,致使師生的困難不能不能及時解決而拉開與黨員干部的心理距離,疏遠黨群、干群關系。
3.黨員干部密切聯系師生的積極性不夠。密切聯系師生的積極性不夠是當前高校黨風建設的核心問題,概括地說:一是主動性不夠。一些高校黨員干部不能主動、自覺地聯系廣大師生,而是借口工作忙,能躲則躲、能不聯系就不聯系。面對多樣化的師生訴求,一些黨員干部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還有一些黨員干部將師生視為工具,需要時就聯系不需時就忘記。更有甚者,一些黨員干部將聯系師生視為掉身價,不愿聯系。二是徹底性不夠。一些高校黨員干部在深入師生中一旦遇到棘手問題,就存在畏難情緒,缺乏把解決疑難問題解決徹底的決心和勇氣,半途而廢。三是投入性不夠。黨章規定,密切聯系群眾是黨員必須履行的義務,但現實中并非每一個高校黨員干部都能做到密切聯系師生。有的干脆把聯系師生看成是“麻煩事”,影響工作。有的將聯系師生視作“額外工作”,抱怨負擔過重。有的為應付上級檢查,將聯系師生制成制度掛在墻上,但卻不愿落實到行動上。
(二)高校黨員干部密切聯系師生動力不足的根本原因
密切聯系群眾的動力不足既是時下黨政機關也是高校的普遍現象,筆者認為根本原因在于權力的錯位。由于高校權力運行體制的弊端導致一些黨員干部認不清權力來源及自身角色,使密切聯系師生既無內在動力也無外在壓力。具體來說:
1.師生選舉權的虛化。選舉權既是公民當家作主的體現,也是權力運行的起點。然而,在高校權力運行實踐中常常被虛化。一方面,從高校校級黨政干部的產生途徑看,普遍存在由上級組織直接任命或先由上級組織任命后再由選舉確認的現象,無論是“空降型”還是“確認型”途徑都缺少廣大師生的實質參與,導致廣大師生選舉權的虛化甚至缺位。另一方面,從高校中層黨政干部的產生途徑看,通常是先由學校黨委提出任職條件,然后競聘報名,再由學校進行資格審查。審查合格者再經民主測評、應聘答辯等環節,最后由校黨委決定任命。相比直接任命,中層干部的產生途徑似乎民主一些,但不容忽視的是,民主測評的結果一般不公開且只作參考,所以,事實上廣大師生的選舉權處于虛化狀態。選舉權的虛化從根本上模糊了權力的來源及其主人,其結果是,一些高校黨員干部產生權力“錯覺”,眼睛只向上看,只對決定其升遷的上級負責,心中無師生,更生長不出密切聯系師生的內在動力。
2.師生參與權的淡化。《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參與權自然當屬此列。然而,師生在高校民主管理中的參與權普遍存在參與權淡化現象。具體來說,從參與范圍看,一方面,允許廣大師生參與決策、管理的范圍有限。參與領域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參與的效度,然而很多高校在一些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很少或基本不允許廣大師生參與;另一方面,參與主體的范圍有限。參與主體的范圍決定決策信息的全面性,然而在高校管理中,參與群體通常是領導多、一般師生少。尤其是學生,盡管大學生符合參與條件的人數很多,但名額十分有限。從參與時間看,一方面,在參與時間的先后順序上普遍存在“決策在前,參與在后”的確認型參與;另一方面,在參與時間長度上往往是一般師生的參與時間較短,無法保證參與的實效。從參與效度看,除了受參與范圍和時間的制約外,現實中還時常存在將參與建議僅供參考,甚至出現參與與決策相分離的現象,最終決策權仍掌握在少數主要領導甚至某個領導手中,其效度可想而知。總之,廣大師生的參與權事實上處于淡化狀態。參與權的淡化導致師生在一些黨員干部心中的矮化,自然也激不起這些黨員干部密切聯系師生的動力。
3.師生監督權的弱化。監督權是權力所有者為保障權力運行結果服務于自己而對權力運行過程進行監管督促的權力。誠然,廣大師生是高校權力的所有者,理應享有對高校權力運行的監督權。然而高校權力運行中,廣大師生的監督權普遍存在弱化現象。一方面,知情權缺位導致監督權弱化。知情是監督的前提。近年來,高校雖然普遍開始實施校務公開,但是公開的內容不全面,通常公開的是決策結果,而決策過程等并未做到完全公開、透明,致使廣大師生因不知情而無法實施監督。另一方面,教代會、學代會的弱勢地位導致監督權弱化。教代會和學代會是高校師生參與學校管理和監督的重要機構,然而,現實中高校的教代會和學代會缺乏應有的地位和獨立性,與高校黨政權力相比,明顯處于輔助的弱勢地位,逐漸變成高校權力的服務者,其應有的監督處于疲軟和虛化狀態。總之,監督權的弱化導致干群之間的地位嚴重失衡,廣大師生事實上的弱勢地位無法對黨員干部構成任何壓力,反過來,更無法轉化為黨員干部密切聯系師生的動力。
三、權力回歸:開啟高校黨員干部密切聯系師生的發動機
密切聯系群眾既是黨深入群眾、選擇群眾的活動,同時也是人民群眾了解黨、選擇黨的活動。翻閱歷史,不難發現,人民群眾之所以拋棄國民黨而選擇共產黨,其根本原因在于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呢?就是實現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時至今日,雖然世事變遷,但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當家作主從未改變。所以,只有真正確保人民當家作主,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那么在新時期如何確保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呢?馬克思認為必須“通過人民自己實現的人民管理制的發展方向”〔3〕才能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即國家權力必須逐步回歸社會,由人民直接掌握,直接地、廣泛地、有效地參與政治。他在總結巴黎公社的革命經驗時,精辟地論述了社會主人和社會公仆的思想,他從民選制度、國家官吏的選撥以及規定薪金數額、人民監督制度和罷免制度、國家各權力機構之間的關系等方面闡述了“理應屬于政府權力的職能,應當不是由凌駕于社會之上的機構,而是由社會本身的負責勤務員來執行”〔3〕p439的思想,明確權力的來源及主人,從而為根本改善干群關系提供啟示。
當前,一些高校黨員干部混淆甚至顛倒公仆與主人的關系,“四風”盛行,甚至貪污腐敗侵害師生利益等嚴重問題,導致黨群、干群關系緊張,不僅動搖黨的執政根基,也影響社會和諧,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根據馬克思的國家與社會的關系理論、權力來源及其運行思想,只有將高校權力回歸廣大師生,充分確保他們在選舉、決策、管理、監督、考核及評價等方面的應有權利,才能讓黨員干部從根本上明確權力的來源及主人,破滅權力“錯覺”,強化公仆意識,方能激發其密切聯系師生的動力。
1.完善高校民主選舉罷免制度,確保選舉權、罷免權回歸師生。選舉權和罷免權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具體體現。師生作為高校的主人,理應由自己選擇高校權力的管理者——黨員干部,然而由于現行管理體制的弊端和一些人為因素的影響,高校黨員干部的選拔任免并非根本取決于高校的主人——廣大師生,致使一些黨員干部混淆甚至顛倒權力的授受關系,眼睛只向上看,從心理上輕視甚至無視權力的真正授予主體——廣大師生。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所以,只有完善現存的高校黨員干部選舉罷免制度,規范選舉罷免程序,確保廣大師生的選舉權、罷免權有效落實,才能從根本上理順權力授受關系,才能強化黨員干部的公仆意識,從而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其密切聯系廣大師生的內生動力。
2.健全高校民主決策監督制度,確保決策權、監督權回歸師生。一些高校黨員干部之所以不作為或亂作為,甚至貪污腐敗,嚴重脫離群眾,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健全科學的決策監督制度。筆者認為密切聯系師生是一個雙向活動,既是黨員干部深入師生,聯系師生的活動,同時也是廣大師生了解黨員干部,認同黨的方針政策的活動。所以,健全民主決策監督制度是增強高校黨員干部密切聯系師生動力的可行之策。一方面,黨員干部可以在廣大師生的民主參與中了解師生的需求和建議,從而制定符合廣大師生利益的決策,既能提高決策的執行效度,又能贏得民心;另一方面,廣大師生可以在民主參與中了解黨的方針政策,既能增強其主人翁的責任感,又能提高對黨員干部的認同度。因此,健全高校的民主決策監督制度既是黨員干部密切聯系師生的重要途徑,也是激發黨員干部密切聯系師生內生動力的重要因素。
3.創新高校民主考核評價制度,確保薪獎評定權、職務升降決定權回歸師生。既然高校的權力來源于廣大師生,黨員干部與廣大師生之間是一種權力授受關系,那么考核評價的主體應該是而且必須是廣大師生,考核評價的標準自然是廣大師生的根本利益。然而,當前高校在官員的薪獎評定、職務升降中普遍存在考評主體錯位、考評標準單一問題,致使一些黨員干部對廣大師生及其根本利益毫無敬畏之心,主動密切聯系師生更是無從談起,因此,必須及時創新民主考核評價制度。一方面,薪獎評定權必須回歸廣大師生。經濟利益作為高校黨員干部的核心利益之一,直接決定其生存,因此,將薪級和獎金的評定權回歸廣大師生,必將使黨員干部敬畏權力,進而敬畏權力的授予者——廣大師生,從而因壓力而激發密切聯系師生的動力;另一方面,官員職務升降決定權必須回歸廣大師生。政治生命作為高校黨員干部的另一核心利益,直接決定其發展,因此,只要將官員的職務升降決定權真正回歸廣大師生,必將給黨員干部施加壓力,從而產生密切聯系師生的倒逼動力。
總之,將高校的選舉權、罷免權、決策權、監督權、薪獎評定權、職務升降決定權真正回歸廣大師生,不僅可以增強廣大師生主人翁的責任感,調動其建言獻策的積極性,推進高校民主建設進程,而且還可以讓黨員干部厘清權力的來源及自身的角色,從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兩方面調動其密切聯系師生的積極性,開啟密切聯系師生的發動機。因此,將高校權力回歸師生,既是高校民主建設的實踐旨歸,也是高校黨員干部密切聯系師生的動力之源。
〔參 考 文 獻〕
〔1〕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2.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82-383.〔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