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土木工程功能化、交通高速化、城市建設立體化,綜合改善人居環境已成為現代土木工程的特征。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土木工程建設得到飛速發展。尤其在近年來,發展極為迅猛,幾乎整個中國成了一個大的建設工地。新的高樓大廈、展覽中心、鐵路、公路、橋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大力研究、開發和應用。土木工程中使用的材料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其中所蘊含的科學技術的比重也越來越大,我們作為行業的從業人員,應該學會使用這些新興材料,從而使我們的工作更進一步。
【關鍵詞】新型;土木工程;材料;技術使用
土木工程材料是指在土木工程中所使用的各種材料及其制品的總稱。它是一切建筑工程的物質基礎,是組成建筑結構物的最基本構成元素。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土木工程的新型材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表現出節能、高效、環保等特點,并呈現種類繁多,性質各異,用途不同的特性。
1 高性能混凝土(HPC)
HPC要求具有高耐久性和高強度、優良的工作性,首先體現在較高的早期強度、高驗收強度、高彈性模量;其次是高耐久性。可保護鋼筋不被銹蝕,在其他惡劣條件下使用,同樣可保持混凝土堅固耐久;最后是高的和易性、可泵性、易修整性。可配制大坍落度的流態混凝土,而不發生離析;可降低泵送壓力,修整容易。冬天澆筑時,混凝土凝結時間正常,強度增長快于普通混凝土,低溫環境下不冰凍,高溫環境下澆筑混凝土保持正常的坍落度,并可控制水化熱。
1.1 低強混凝土
這種材料可用于基礎、樁基的填、墊、隔離及作路基或填充孔洞之用, 也可用于地下構造。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可用低強混凝土調整混凝土的相對密度、工作度、抗壓強度、彈性模量等性能指標,而且不易產生收縮裂縫。
1.2 輕質混凝土
利用天然輕骨料(如浮石、凝灰巖等)、工業廢料輕骨料(如爐渣、粉煤灰陶粒、自燃煤矸石等)、人造輕骨料(頁巖陶粒、粘土陶粒、膨脹珍珠巖等) 制成的輕質混凝土具有密度較小、相對強度高以及保溫、抗凍性能好等優點。利用工業廢渣,如廢棄鍋爐煤渣、煤礦的煤矸石、火力發電站的粉煤灰等制備輕質混凝土,可降低混凝土的生產成本,并變廢為寶,減少城市或廠區的污染,減少堆積廢料占用的土地,對環境保護也是有利的。
1.3 自密實混凝土
自密實混凝土不需機械振搗,而是依靠自重使混凝土密實。該種混凝土的流動度雖然高,但仍可以防止離析。配制這種混凝土的方法有:(1)粗骨料的體積為固體混凝土體積的50%;(2)細骨料的體積為砂漿體積的40%;(3)水灰比為0.9-1.0;(4)進行流動性試驗,確定超塑化劑用量及最終的水灰比,使材料獲得最優的組成。這種混凝土的優點有:現場施工無振動噪音,可進行夜間施工,不擾民;對工人健康無害;混凝土質量均勻、耐久;鋼筋布置較密或構件體型復雜時也易于澆筑;施工速度快,現場勞動量小。
2 高摻量粉煤灰混凝土
高摻量粉煤灰混凝土隨著人們對粉煤灰的顆粒形態效應、火山灰活性效應和微集料效應等內在潛能的認識日漸深入,以及混凝土外加劑技術的迅速發展,粉煤灰成為繼外加劑之后混凝土的又一必需組分的觀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粉煤灰的摻量也有不斷增大的趨勢。在混凝土技術方面較先進的美、英、加等國,自20世紀 80 年代中期就開始了高摻量粉煤灰混凝土(粉煤灰摻量占總膠凝材料用量的 55%以上)的研究與應用。
3 新型節能墻體材料
3.1 新型砌體材料
采用砌筑結構的墻體,通常依靠選用導熱系數小、保溫隔熱性能好的砌體材料,以此來達到墻體傳熱量小的目的。這類材料主要有空心鉆土磚、加氣混凝土砌塊、普通混凝土以及粉煤灰、煤研石、浮石等混凝土空心小砌塊等砌體材料,采用保溫砂漿作為砌體膠凝材料。近年來發展應用由保溫絕熱材料與傳統的墻體材料(例如實心黏土磚、混凝土等)或新型墻體材料(例如空心磚、空心砌塊等)復合而成的節能墻體。
3.2 新型復合墻板
新型節能復合墻板是由高效絕熱保溫材料、外墻板、內墻板復合而成,按照標準尺寸或模數在工廠實現工業化生產,包括門、窗等構件均可和墻板一體化制造,運送到施工現場安裝在結構框架上,即形成房屋建筑的外圍護結構,這是近年來發達國家采取的主要建筑形式。用于這種建筑物的復合墻板不承受外力,厚度一般在 100~150mm,質量輕,保溫性能好,尺寸精確,施工效率高。
4 FRP復合材料
土木結構主要受兩大問題困擾,過早退化和結構功能不足。近些年來,纖維增強聚合物(FRP)已經成為解決這些結構問題的一種可行途徑。工程實踐表明,FRP 復合材料能適應現代工程結構向大跨、高聳、重載、高強和輕質發展以及承受惡劣條件的需要,符合現代施工技術的工業化要求,因而正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橋梁、各類民用建筑、海洋和近海、地下工程等結構。應用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替換鋼筋或鋼管直接應用于新建結構中;二是,用于舊有結構的維修加固,以取得良好的建筑效果。
5 智能材料
大型土木工程結構和基礎設施的使用期都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在其使用過程中,由于環境載荷作用、疲勞效應、腐蝕效應和材料老化等不利因素的影響,結構將不可避免地產生損傷積累、抗力衰減,甚至導致突發事故.為了有效地避免突發事件故的發生,就必須加強對此類結構和設施的健康監測。一種稱為碳纖維機敏混凝土材料的智能材料,在大型土木工程健康監測中已得到應用。
6 結束語
納米材料由于超微的粒徑而具有常規物體所不具有的超高強、超塑性和一些特殊的電學性能。納米材料被應用于很多領域并取得了顯著的增強、增韌及智能化等效果。混凝土作為一種傳統材料,其性能越來越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其提出的更高要求,智能混凝土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發展方向。納米材料還賦予混凝土智能特性,水泥基納米復合材料其電阻率隨應變而線性變化,并且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和重復性。水泥基納米復合材料作為一種本征智能材料強度高,傳感性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土木工程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在我們切身經歷的施工過程中感受到了其帶來的合理、高效。促進了現代土木工程技術的發展。作為工程技術人員和工程碩士,我們有理由和義務在今后的施工過程中開發和應用各種土木工程新技。
【參考文獻】
[1]張正雄.土木工程材料[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王毅.房屋建筑施工中一些常見問題的探討[J].廣西城鎮建設,2006(02):59-60.
[3]張樂.土木工程安全管理的問題和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0(04).
[4]趙躍林.淺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質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1(04).
[責任編輯: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