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營林科學化是補充森林資源、保持森林資源永續利用、保證林產工業原料供給的基礎。本文就營林科學化的發展進程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營林;科學化;發展進程
0 前言
林業作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在不斷豐富,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作用越來越突出,任務越來越繁重。營林科學化是補充森林資源、保持森林資源永續利用、保證林產工業原料供給的基礎。傳統意義上的營林科學化生產管理還是采用了行政管理的辦法,不管是造林還是撫育都是按照實際的面積來進行撥款,但是造林的存活率與林木生長的質量則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這勢必會造成“重造輕管”的弊端。本文就營林科學化的實施途徑談幾點粗淺認識。
1 營林科學化的實施途徑
1.1 選擇造林樹種
在更新造林的樹種培育上,尤其是集約經營豐產林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選擇合適的樹種,積極培育高價值用材林分或短周期速生的小徑纖維材林分,做到造林時就設計好林木產品的銷售方向,對用材林分,要對用材林資源的樹種質量從林產工業現在發展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林產工業的產品已向深加工層次發展,由實木利用到單板型人造板的制造,再到非單板型人造板的市場開拓。要研究林產工業的產品結構、布局、規模等,首先考慮原料的供應。所謂的木材資源質量差、數量不足,主要針對實木或單板型人造板而言,如鋸材、膠合板等對樹種、材質、徑級、長度都有特定的要求,原料缺陷決定著產品等級和出材率。若考慮非單板型人造板,數量與質量問題就得重新認識,這類產品對樹種、徑級、長度、木材缺陷無嚴格要求,有原料供應的廣泛性和便利性。根據林產工業對木材原料需求的變化,應對現有的楊樹豐產林營造措施進行及時調整,以迅速發展短周期小徑材人工林。本著培育小徑材豐產林的原則,楊樹在幼齡期對土壤的肥力、土壤的水分及土壤的通透性要求比較強烈。對楊樹造林地每年至少施肥兩次,以施生物有機肥為佳,結合除草同時進行全面松土,爭取做到澇排旱灌,造林地內絕對不允許積水,在楊樹高生長期,根據楊樹對水分的需求,有條件的地塊可以進行適時灌溉,同時要做好楊樹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從楊樹病蟲害角度來講不易重茬作業,根據對木材原料需要及楊樹的生長情況,可逐步進行株間、行間或帶狀間伐,然后采取林糧或林藥間作對其進行土壤改良,形成短周期小徑材速生豐產林,或者間伐后直接引入針葉樹或其它珍貴闊葉樹將其培育成復層混交林。
1.2 加強森林撫育質量管理工作
重點加強后背資源的培育工作,森林撫育方面的工作質量與成效等也會得到穩步提升。林業主管部門要重視從調查設計審批環節入手,加強對森林撫育方面的質量管理工作,對出現不合格的設計需要進行返工,不合格的地段在退回之后,不能再進行上報,要始終堅持全年作業,設計好一塊就審批好一塊的基本原則,為林業局在審批撫育方面的設計與撫育工作的全面執行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要始終堅持立體開發,符合經營一定要按照森林經營的各項基本方案與多種技術的基本規程來執行,充分發揮好森林的生態效益;對于限伐區要進行撫育,并且積極進行更新性的砍伐,進一步更新對野生植物方面的采集工作;對于商品性質的林木,則采取宜撫則撫,宜造則造的基本原則,積極發揮與利用森林自身所獨有的生態方面的優勢,實現立體化的開發。
1.3 改革苗圃運營機制
森工企業應推進苗圃走向市場進程,對苗圃實行競爭機制及多種經營機制,可以采取適當的承包形式或私人經營方式,搞活苗圃。為保證造林用苗,企業可以采取簽定回收合同的形式,制定相應獎懲措施,按苗木等級制定苗木單價,做到以質論價。為保證苗木質量及造林質量,降低育苗及造林成本,激活苗圃競爭機制,可將苗圃作為種苗市場,在保證造林質量的前提下林場按造林設計要求在苗圃中有權自由選擇其所需苗木。企業允許苗圃在滿足本單位用苗的前提下,到企業以外的單位尋找客戶,采取訂單育苗的形式拓寬育苗市場。苗圃不應局限于培育造林苗,還應該培育花卉、綠化苗、經濟植物及野生植物的馴化等,對閑置的苗圃地可以對內承包發展種植業,既提高職工的經濟收入,又降低育苗生產的投入。
1.4 提高林業建設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運用科技,其內涵包括了對資源環境和經濟再發展能力的保護。對于營林工作來講,要基于經濟發展的前提下,來促進環境與資源的發展,而依靠科技來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來將傳統以犧牲自然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加以改變,就成為有效的途徑與手段。因此,在營林工作的發展中,應將先進技術的應用作為實現持續性發展的關鍵內容來抓。當前,技術含量少、水平低是導致我國林業競爭力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日后的林業建設中,應突出技術水平的應用,強調基礎調研,從而使得在營造林中科學技術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近代科技的發展是十分迅速的,在育林工作中,可有效應用計算機技術、數學模擬、生物工程、生態學、遺傳學等。如以遺傳改良造林材料來實施造林,來使人工林符合培育目標,且具有優良遺傳成分,是當前內外集約栽培人工林中發展最有效,也最為快速的手段。長期實踐與研究表明,許多樹木的有利經濟性狀是可以完全遺傳到下一代的,并以選育為手段,實現性狀的進一步加強。其形狀包含了生長速度、管胞長度、木材比重、莖部彎曲、冠形、莖部分含脂量、抗寒性、抗病性等。基因工程是在分子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基礎上綜合發展起來的,它可從生物細胞中將所需基因直接分離出來,使大量的同質基因得到增殖。通過克隆技術,來獲得大量的DNA片段,對基因染色體位置加以測定,分析基因的功能于結構,并以人工方式為手段,來對基因進行合成與改造,從而為實際營林工作的開展提供更為優質的樹種,為其持續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應堅持以森林資源增長、森林質量提高和林農增收為目標,以深化林業改革、調整林業政策為保障,以創新林業科技、加強科技服務為支撐,把科學營林與產業開發和資源保護統一在現代林業建設之中,調動和保護廣大農民科學營林的積極性,確保森林經營工作健康、有序開展。才能真正地實現森林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波,郭景瑞.對抓好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的幾點認識[J].林業勘查設計,2007(3):21-22.
[2]楊金智.營林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探究[J].北京農業,2011(30):212-213.
[責任編輯: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