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人高職高專教育中實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將所學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討論了如何抓住實踐教育的教學理念,達到所設想的目標,為國家培養出高分高能的現代化建設人才。
【關鍵詞】實踐教育;創新;技能
0 引言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適合現代企業、市場經濟需要的技術復合型人才,培養人才要使其具有學習能動性,并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并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等等。目前我國的學歷教育系列分為普通教育系列、國民教育系列和非國民教育系列,普通教育系列指由義務教育延續并由國家統一招生錄取的中、高等教育系列,國民教育系列指五大教育,成人教育、電大教育、自考教育、業余教育和函授教育[1]。而今天所討論的成人高職高專的學生是指能過每年的成人高考招收的兩年全日制成人高職高專的學生的實踐教育問題,這些學生均是由國家統一招生考試錄取的,學生的年齡段與普通教育系列錄取的學生一樣,唯一有些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們之中某些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相對于普通教育系列的學生略低,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全日制普通教育系列的學生的模式。所以成人高職高專的目的更是以素質教育為基礎,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較成熟的工作技能,立足于現代化工作生產環境中。怎樣使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去?這就要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教育。
1 實踐教育的模式
在成人高職高專教育中不是想把學生培養成為科學家、思想家,而是通過實踐能力的培養,把學生培養成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的高技術技能型人才,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知識能力結構主要是對技能知識的應用,能在工作中完成相關專業的技術操作。在成人高職高專教育中,要努力改革傳統普通教育系列中的重理論知識培養傾向,增強技術操作能力,要按技術操作能力的培養來組織實踐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期間,就能夠受到較真實生產環境相似的技術崗位的初步訓練,并通過職業技能考試,將所學的理論與實踐知識達到融會貫通。
1.1 教師的教學風格與角色定位
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教師應不懈努力提高個人技能操作能力,確定獨特的教學風格,時刻保持與社會相關產業信息同步。確立角色定位:在校內成為教師任課教學,在校外成為專業技師,技術過硬的雙師型人才。不同的課程對此有著不同的要求,甚至是同一門課程在不同的階段要求也不同,以計算機機信息管理專業的平面設計課程為例。
在開設課程的初期,教師應以該課程的特點選擇所需的教材,主要以教會學生對所使用軟件的各個工具的掌握,輔以相應的小例子,可以從網上、書上、實踐工作等處查找。而此時教師就是以教師的身份出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學風格在教學的過程中以語言簡練、流暢,每個例子能做到精確講述工具的使用和注意事項為主。
在開設課程的中期,當學生對所學課程軟件的掌握后,教師可以自定一些題目,或從實際生活中已有的例子讓學生來模仿,以檢查學生對軟件的使用熟練度。而此時教師就是以考官的身份出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中的輔助的例子應盡可能的包括更多的工具的綜合使用,查看學生對軟件的使用情況。
在開設課程的后期,就是檢驗學生對軟件使用掌握情況,可以去校企合作的廣告公司、平面設計公司領取業務,按客戶要求設計出相關產品,再由客戶給出相關的意見。這時教師應以項目經理的身份出現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相關的指導意見,而不參與學生的設計過程,讓學生以個人為單位或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相關的設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求教師對所教課程的理解與掌握,還要求教師在課余時間或假期去企業進行實踐,與社會接軌。要為教師提供充分的資源,可以利用假期去學習相關知識的擴展,包括課程理念的培訓、程序的指導等,要避免使初次講授該課程的教師感到束手無策,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
1.2 學生的學習過程與角色定位
要想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實現學習目的,學生應不斷努力提高個人學習能力和技術能力。在這里應該注意的方面是如何使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能力,靈活掌握技術。不同的課程對此有著不同的要求,還是以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的平面設計課程為例來說明一下學生的學習過程與角色定位。
首先,在學習過程中要明確學習目的,多問幾個為什么。為什么要學習這門課程?怎樣學習?學習以后通過這門課程以后能找什么樣的工作?其次在學習過程中根據教師所要求的三個階段,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第一個階段,主要是熟練掌握各個工具的使用,不僅在課堂上多做練習,在自習課或業余時間應多去圖書館、上網查找相關的資料,尤其是在業余時間應摒棄應試教育模式,只要把教師課堂上所教內容掌握了、會做了,就算完成學習目標,應該活學活用,靈活掌握。在第二個階段,除課堂上按教師所要求完成學習目標外,還應該在業余時間把所看到的平面廣告、立體實物都加以制作,能夠達到所見即所得的效果,說明基本掌握該軟件的使用。在第三個階段,不僅具有扎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應具有團結協作的精神與協調指揮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要有創新精神,不能拘泥于形式,對軟件的使用應靈活。
2 考核方式
現在一般的學校都是將所學的實踐技能操作分割成不同的模塊,按照階段進行學習,學習階段結束后從所學習的實踐技能操作中選取幾個模塊進行考核。考核實施包含應知(理論知識)、應會(技能操作)兩部分內容(其中應會部分占70-80%),考核過程由專業教師全程負責監督,考核方式為單人獨立操作,根據操作要求逐項給出成績,最后以分值形式給出綜合評定[2]。
從上述考核模式來看,考核是在完成整個教學計劃之后進行的,考核項目不夠全面、不夠實用,只能從整個學習階段選取部分內容;而且為了考慮大部分學生的掌握情況考核內容相對于某些同學過于簡單,對于某些同學又過于復雜,難易程度不能很好地把握,考核的結果未必就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并且由于考核方式屬于期末統一考核,在日常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壓力不大,積極主動性不高,學習過程中不求甚解,在考試前一周搞突擊,這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課程的考核也加入到相關的教學中,在課程進行過程中,力求貼近企業實際生產運營過程,為學生創造較為貼近的生產環境,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考核方式方法,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學生們普遍反映新的實踐考核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驅動力,使學習的目的、方法和效果更加明確,實踐訓練的效果更加突出[3]。
【參考文獻】
[1]張仲兵.高職成人教育的困境與突破口[J].成人教育,2012(9):308-310.
[2]梁春蘭,于萬海.高職教育實踐環節考核管理模式研究[J].職教論壇,2006(12X):38-40.
[3]陳永聰.淺談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考核方式[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0):183.
[責任編輯: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