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海河2013年藍藻生長暴發過程、監測數據、感觀表象、相關因素、監測數據等方面的初步分析,將總氮、總磷、氮磷比、水溫和氣溫等藍藻生長、暴發的影響因素與藻密度進行對比,發現藍藻暴發與水溫、最高氣溫、氮磷比、總氮等影響均存在一定相關關系。
【關鍵詞】海河;藍藻;影響因子;相關分析
0 引言
近年來,天津海河藍藻持續暴發,雖然采取了補水、換水、人工曝氣、打撈等多項措施,但仍未得到根本解決。那究竟藍藻的暴發與那些因素相關,又如何較為直觀的判斷藍藻暴發的程度呢?本文通過對2013年海河藍藻暴發過程、監測數據、感觀判斷、相關因素等方面進行分析,初步探討海河藍藻暴發的相關因素及感觀判斷方法。
1 海河藍藻2013年暴發的過程概述
海河市區段自子北匯流至海津大橋全長13公里,按照地理位置和藍藻暴發的區域性特點,可將海河分為三個區段,分別是上游段三岔口至赤峰橋、中游段赤峰橋至光華橋、下游段光華橋以下。
2013年海河藍藻自6月至9月主要經歷了四次暴發過程:第一次,自6月末至7月初,海河藍藻暴發最嚴重的區域在海河的上段區域;第二次,發生在7月15日左右,重點在海河市區的中段和下段區域,;7月26日上段藻密度較低,而中下段到達全年的最大值,即第三次暴發,至8月初降至較低水平;第四次,8月12日至19日藍藻數量又逐漸增多,但已不能達到前幾次暴發時的藻密度峰值。
2 各類誘因對海河藍藻生長影響的初步分析
2.1 藍藻生長相關因素的篩選
藻類水華的暴發涉及物理、化學、生物因素,相關學者普遍認為,促進水華發生的因子主要有充足的營養鹽、緩慢的水流流態和適宜的氣象條件。只有這三個方面條件都比較適宜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某種優勢藻類瘋長的水華現象。
而海河由于上游基本無來水,除汛期下游二道閘提閘外,水體幾乎不流動,滿足藍藻暴發的條件,且由于提閘次數較少,其變化對藍藻生長變化的影響可以忽略。故本次主要選取營養鹽(TN、TP)和氣象(水溫、氣溫)因子進行分析。
2.2 營養鹽(TN、TP)影響分析
由于氮和磷是藻類生長和水華暴發中不可缺少的營養,根據相關研究表明藻類的“經驗分子式”為Cl06H263O110N16P,臨界的氮磷比按元素計應為16:1,按重量計應為7.2:1。這就是說,從理論上講,如果氮磷比小于該值,氮將限制藻類的增長,如果氮磷比大于該值,則磷可認為是藻類增長的限制因素。
而根據2013年夏季對海河上藻密度與水中總氮(TN)、總磷(TP)的監測值的關系:藻密度與總磷(TP)之間的關系并不明顯,藻密度最大值出現在0.5至0.6mg/L之間,而次大值出現在0.2至0.3mg/L之間;藻密度與總氮(TN)之間有如下關系,藻密度較大時,TN一般在3至5mg/L之間,藻密度的最大值出現在3至4mg/L之間;藻密度與氮磷比之間有如下關系,藻密度較大時,氮磷比主要分布在7.5至10之間,占總監測數據的60%。而當氮磷比小于7或大于20時,藍藻都不會處于暴發狀態(藻密度小于1億個/L),總體實際檢測值較理論值7.2偏大,且在一定范圍內變化;故在營養鹽因子中,氮磷比與藻密度的關系最為密切,可在今后的工作中重點研究,作為預報、判別和抑制藍藻暴發的重要依據,如圖1。
2.3 氣象因子(水溫、氣溫)影響分析
根據相關研究,在氣象因子中水溫和氣溫也是藍藻生長、暴發的重要條件,一般認為25~30℃是水華藻類的最適宜生長溫度。我們將2013年藍藻暴發時的水溫、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與海河藻密度進行比較。
由圖2可知,藍藻暴發時的水溫都集中在26至32℃之間,與相關研究認為的25~30℃是水華藻類的最適宜生長溫度基本相吻合,故水溫與藍藻暴發之間的關系比較直接且穩定。
2.4 葉綠素與藻類數量的關系
由于藻密度檢測難度很大,而葉綠素相對簡單,如果能找到二者之間的關系可大大提高藍藻暴發判斷的效率。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當葉綠素a濃度高于40μg/L時,各水樣葉綠素a濃度與藍藻密度的變化趨勢趨于一致,具有高相關性。
具體到海河,根據2013年6月至8月間的藍藻及葉綠素的檢測記錄,二者之間的關系如圖3:
由圖3可知,檢測數據僅有1組大于40μg/L,絕大多數數據均小于40μg/L故線性關系不明顯,線性相關系數約0.73。這與上述相關研究的結論基本相符,故由于海河藍藻暴發時,葉綠素濃度大部分時候小于40μg/L,所以在海河藍藻監測中暫不能用用葉綠素指標代替藻密度指標,但葉綠素指標可以作為藻密度指標的重要參考。
3 結語
通過對海河2013年藍藻暴發相關監測數據的初步分析,將總氮、總磷、氮磷比、水溫和氣溫等藍藻生長、暴發的影響因素與藻密度進行對比。發現藍藻暴發與水溫、最高氣溫、氮磷比、總氮等影響均存在一定相關關系,為海河藍藻的預報、判斷和治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李英,蔣固政.水華成因分析與防治措施研究進展[J].環境科學與工程:英文版,2009,12:15-20.
[2]王小藝,唐麗娜,劉載文,等.城市湖庫藍藻水華形成機理[J].化工學報,2012,5:1492-1497.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