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職業教學強調以社會際需求為中心,培養企業所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基于這樣的要求如何整合學校與企業的資源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成為了學校教學改革的重點。
【關鍵詞】物流管理;實踐教學;研究
1 高等職業教育的特征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具有高等教育的特點外,還具有其他教育不具備的獨特的特征。主要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培養目標來看,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生產、經營、管理與服務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第二,從人才培養模式來看,高等職業教育突出以“能力為中心”,強調職業性和適應性。其具有六條基本特征:以培養企業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設計教學體系和培養方案;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體系,基礎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實踐教學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在教學計劃中有較大比例。
第三,從教學方式與教學過程來看,在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強調相關專業的教學實踐環節。重視校內實驗、實訓設施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重視學生動手操作和模擬實習的能力培養。
2 現階段物流管理專業實訓室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達到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各級學校都加大了實踐教學的力度,而進入企業實施教學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但由于物流行業以企業工作環境、時間問題所限,物流管理專業只要有部分課程的部分內容可以轉移到企業,其形式也只能以短期參觀、指導為主,絕大部分課程還得在學校教室進行,因此很多學校在物流實訓室的建設中投入了大量資源,無論硬件還是軟件的先進程度都達到很高水平,旨在將實訓室打造成一個現代化操作平臺,借此以提升實踐教學質量。但相對于實訓室的建設而言更重要的是實訓室的使用是否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提升技能水平,鍛煉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
通過對多所院校物流實訓室建設及使用情況的調查,發現很多實訓室的利用率并不高,僅僅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或是學院對外展示窗口存在,并沒有完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通過各方面的分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由于物流實訓室建設的投入很大,許多學校擔心學生如果操作不當會造成設備不必要的損壞,因此只是在上課時間,在教師嚴格的監控下,學生才能進行一些操作,而且每個學生操作時間非常有限,平時絕大多數情況下實訓室都是束之高閣。在這種條件下,學生只能浮皮潦草的了解各種設備與技術,而實際操作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的鍛煉。
第二,為了配合物流實訓室的使用,專業教師會編寫各種實訓教學材料。這些材料的編寫在一定程度上參照了企業實際業務流程,但是很多實訓材料根本上還是以教科書的理論教學體系為基礎,將實踐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一種延伸和練習而存在,并沒有真正按照企業業務流程進行編制。因此實踐教學環節無法有效與企業實際工作對接,學生不可能體驗到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這樣就造成了學校教學與企業實際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
第三,學校的實訓室是按照教學的需求而使用的,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被動的使用,無法給專業、給學校帶來實質的收益,每年還會消耗大量的耗材,給學校帶來一定的開銷。因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實訓室的使用,使其無法發揮真正的作用
如何提高物流實訓室的利用率,使實訓室真正成為學校教育與企業實際之間的紐帶成為了提升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
3 基于實訓室的“校中廠”實踐教學模式的優點
筆者曾經參觀過天津職業大學眼視光專業,其專業辦學,課程設置與企業銜接等方面的做法都很先進,有許多值得推廣的地方。根據該專業的經驗和物流行業的特征,筆者認為物流管理專業實訓教學可以采取“校中廠”模式進行,即將物流企業引入校園,按照企業業務管理流程重新設計教學流程,將專業實訓室變成企業在學校內的一個分支,并幫助企業在校園開展業務,因為學校本身就是一個大市場。這樣“校中廠”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幾點好處:
第一,將企業引入專業實訓教學,學校可以利用企業的實際業務流程、管理方法、甚至是企業的某些資源如設備、各種物資等來支持教學,這樣才能使學校教育實實在在的具備實操性,能有效引導學生認識行業與企業,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如果再能將企業深層次的文化引入到教學中來的話,那么企業的氛圍和環境將會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第二,由于眾多的學生,學校本身就是一個蘊藏巨大商機的市場。隨著企業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企業已經瞄準了校園市場。通過合作,企業可以利用學校和專業的資源,甚至組建校園企業來開發校園市場,幫助企業獲得經濟利益,并且這種合作對于企業來講是獨占性的,有很多的誘惑力,這樣它們就介入到實訓室的建設和實踐課的教學中來。
第三,通過“校中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將專業實訓室變成了企業在校園內的一種延續,這樣就保證了學校教育與企業工作做到了有效對接,并且在這里學生變成了主角。他們在利用實訓室資源除鍛煉自身動手操作能力之外,他們可以代表企業在校園內業務服務,這樣學生就變成了管理者和執行者,在學校和企業教師的引導下,獨立管理校園市場,服務校園市場,其組織能力、統籌能力等綜合能力與素質將得到有效提升,這正體現了高職教育本質。同時企業所得到的將是即懂專業知識與具備全面市場管理能力的復合型技能人才,這是企業所最希望的。
第四,當“校中廠”模式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利用物流實訓室可以將學校各專業教材等資料的管理與分揀、學校各種物資的存放與管理等工作轉移至實訓室由專業學生完成,這樣能進一步提高實訓室的利用率,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機會,真正做到物盡其用。
總之,這樣“校中廠”式的實踐教學模式對于學校和企業來講是一種雙贏的合作。
4 現階段“校中廠”實踐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筆者學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在《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銜接研究與實踐》課題建設過程中,就嘗試著利用“校中廠”實踐教學模式與企業合作,在實踐教學中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參與“校中廠”管理的積極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同時也發現了很多的問題,如由于學生眾多,學生輪崗的安排、教學時間與企業時間匹配、各種管理制度的完善、提高“校中廠”工作效率避免給企業帶來損失等,亟待解決。
[責任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