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中國的朋友們”——英國首相卡梅倫近期的訪華可謂“先聲奪人”。出發前3天,他在新浪開通個人官方微博,關注英國駐華使館及大使吳思田。短短幾天他的微博粉絲已超過25萬,微博處女秀轉評即達4萬多條,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V。
這位喜歡微笑、精力充沛的年輕首相,上臺之初曾給英國政壇帶去過一股難以抵擋的蓬勃朝氣。
“讓陽光贏得一切”是他在演講中常說的一句話。然而,首相的工作可并非晴朗如四月天,經濟疲軟、嚴重赤字,讓英國民眾怨聲載道;如何防止歐洲一體化進程損害自身利益,同時避免由于“脫歐”導致自身邊緣化,都考驗著卡梅倫政府的能力。
在卡梅倫此番訪華前,近幾個月來,包括能源與氣候變化大臣、財政大臣、倫敦市長在內的政府要員走馬燈似地來訪。在英國頻繁示好的背后不難看出卡梅倫的小算盤。
暴怒的紳士
雖然出身貴族家庭,就讀于以遵循傳統教育為特色的伊頓公學,成年后加入持中右翼立場的保守黨,然而,卡梅倫身上似乎并沒有那些古板的“遺老”做派。相反,他樂觀、溫和、親切,也因此受到年輕人和女性選民的追捧。
卡梅倫在演講中,常說的名言是“讓陽光贏得一切”。
但一層陰霾籠罩在倫敦上空,即使是卡梅倫的“陽光”也很難穿透,那就是嚴重的財政赤字問題。
卡梅倫就職首相時,英國的財政赤字問題就已到了必須解決的地步。2009至2010財年,英國政府財政赤字為1454億英鎊,創歷史新高。于是,卡梅倫決定采取削減開支和增加稅收的方式,“勒緊褲腰帶”度日。
卡梅倫“勤儉持家”,而在野黨工黨和不少民眾并不領情,畢竟緊縮政策再加上金融危機,會導致普通民眾收入縮水。
英國在野黨工黨趁機指出,英國的經濟增長并未惠及普通民眾,并承諾若在2015年大選中勝出,就凍結能源價格20個月。而事實上,英國四大能源企業今年10月剛剛上調天然氣價格。
不僅如此,工黨還拿出了嘲諷挖苦的撒手锏,企圖激怒首相,因為他們認為,卡梅倫生氣時就是他最脆弱的時候。
在2012年一次“首相問答”辯論中,鮑爾斯說,作為影子內閣大臣,他需要首相“告訴我們有關經濟衰退的實際情況”。
卡梅倫開始的回答還算淡定。他說,不論英國還是歐洲,現在迫切需要做的是聯合削減赤字。突然,他破口大罵起來:“如果我們只是在這里聽坐在我對面的白癡(鮑爾斯)嘟囔,那我們永遠不會得到這些信譽。”
工黨成功地激怒了卡梅倫,卻沒有動搖他減赤的決心。必須承認的是,三年過去了,卡梅倫政府削減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英國經濟回暖。據英國國家統計局2013年10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第三季度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5%,環比增長0.8%。各經濟預測機構也上調了對英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然而,在民眾生活水平快速下降的現實面前,英國經濟的緩慢增長似乎顯得微不足道,且依然脆弱,存在下行風險,急切需要外部支持。
英國民眾最終能否體諒卡梅倫政府削減赤字的“苦心”還不得而知。不過,距離下一次大選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如何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讓民眾獲得實惠,考驗著卡梅倫的決斷力。
與馬云玩自拍
在動身來中國之前,卡梅倫在新浪微博開通了名為“英國首相”,認證為“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的賬號,頭像是其本人的標準照,微博的背景圖片則是從空中俯瞰威斯敏斯特宮。
微博的個人資料中還大方地注明了首相的生日和星座,工作信息一欄填的是“英國首相辦公室”。
2013年11月29日,該賬戶用中英文發出第一篇微博:“HELLO中國的朋友們,我非常高興能加入微博。期待不久后的訪華!”2分鐘之后,“英國駐華使館”的新浪微博即轉發,并評論道:“大!Boss!來!微!博!了!”
到中國后,卡梅倫繼續在微博上和網友互動,如在2013年12月2日晚發送的一條微博中,卡梅倫說道:“謝謝你們關注我。我很高興能作為英國首相再次訪華。我很想了解你們的想法,所以請留下你們的問題,我會在我的訪問結束前回答一些。”
發完微博,卡梅倫又在上海玩起了“自拍”。卡梅倫在他的推特上曬出了一張和馬云的自拍合影,并且寫到,“Jack Ma(馬云)給我倆來了一張自拍,我一定要分享一下”。
和馬云“自拍”之后,卡梅倫首相和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又為倫敦出租車(LTC)做起了車模,兩人興致勃勃地乘坐了吉利旗下公司生產的倫敦TX4型出租車。
英國的“首席推銷員”
細心的人會發現,卡梅倫訪華期間的活動安排,與他來訪的目的密切相關。
卡梅倫政府成立后不久,曾定下中英雙邊貿易額到2015年突破千億美元關口的宏大目標,現在時間早已過半,雖然中英貿易額已經從2009年的392億美元增至2012年的631億美元,但要實現既定目標還需要跑得更快。
為了推進計劃,卡梅倫正在努力。這次訪華,他率領了一個由150人組成的龐大商貿代表團。這是卡梅倫擔任首相以來出訪時帶領的規模最大的代表團。這支代表團的大部分成員,是英國企業界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代表并非都來自大公司,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等規模公司的代表,而數量龐大的中等規模公司則是英國經濟的真正支柱。
卡梅倫本人對本次訪華的經濟目標也毫不諱言,他指出,此次訪華會幫助英國的公司來評估中國的巨大市場,并為英國迎來更進一步的中國投資做準備。
占領市場和吸引投資,這是英國訪華代表團的重要任務,而團長卡梅倫正是英國的“首席推銷員”。而從首相以下,自打英國聯合政府上臺以來,唐寧街邊上的外交部就有向“對外經貿部”發展的趨勢,外交部的官員們都成了打著米字旗的推銷員,在向各國推介英倫三島產品和服務的同時,順帶招商引資。
此前,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訪華時就宣布,將對中國商務人士和游客放松簽證要求。按照《金融時報》的說法,如今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游客,2012年中國人在境外旅游期間共消費1020億美元。奧斯本說:“西方沒有一個國家比英國對投資更開放,尤其是對來自中國的投資。”
卡梅倫則用“大白話”向中國企業發出邀請:“你們已經在英國投資的,多投一點吧!如果你們還在思考,就來看看吧,肯定會受到熱烈歡迎。”同時他叮囑英國企業,“要用雙手緊緊地抓住中國機遇。”
目前,中融集團計劃重建倫敦南郊的水晶宮;總部基地投資10億英鎊改造倫敦東郊廢棄已久的皇家碼頭;萬達集團收購了英國頂級游艇品牌;倫敦城里滿街跑的黑色出租車也已屬于浙江吉利;中國平安集團已經買下了勞合社大廈;而在其特殊伙伴美國認定華為威脅國家安全之后,華為首席執行官任正非則成為卡梅倫的座上客。
英國《每日快報》評論說,中國這個長期被稱為世界工廠的國度,已經把倫敦視為投資中心,未來中國投資英國的規模將是空前的,可創造數萬個工作機會。
卡梅倫也高調表態:“英國要做中國在西方的最強支持者。”此番表態和他率領的“史上最大規模訪華貿易團”一樣吸引外界眼球。卡梅倫的高調表態則被批評為“賣力討好中國”。
“卡梅倫為此次訪華投入了較大政治成本,”復旦大學教授陳志敏表示,“西方對中國的成見,不是一次訪華和幾項合同就能改變的,但居高臨下的姿態帶來的只有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