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血壓日漸成為現代社會的常見病,也是心腦血管最主要的發病元兇。其發病人群由高齡向低齡蔓延,病情種類日趨多樣化。關于高血壓的治療,中西醫有截然不同的觀點和方法。本刊記者就此采訪了山東省中醫院心病科副主任張世亮。
“現代病”的古方療法
作為遺傳性疾病,高血壓自古有之。
《黃帝內經》云“故咸者,脈弦也”,意思是愛吃鹽者脈象如弦,即容易得高血壓。不只在中國,前幾年出土的一具4000年前的埃及木乃伊已出現動脈硬化,而動脈硬化與高血壓互為因果。
在中醫理論中并無“高血壓”一稱,中醫古文獻對于高血壓癥狀的描述散見于“眩暈”、“頭痛”、“肝陽”、“肝風”、“中風”等論述中?!吨T病源候論》有記載:“肝氣勝為血有余,則病目赤善怒,逆則頭暈,耳聾不聰。”《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等。
“高血壓病在中醫上屬于‘眩暈’、‘頭痛’范疇,主要是由于情志失調、飲食不節、久病體虛、失血勞倦及外傷、先天稟賦不足等等因素,引起肝腎功能失調,而導致的風、火、痰、瘀上擾清空引起的,以頭暈、頭疼及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p>
據張世亮介紹,我國中醫界對高血壓的研究起步于50年代初,當時對于病因的認識僅限于“肝陽上亢”;六七十年代后,人們運用氣功、針灸、推拿、磁療等方法輔助治療高血壓;時至九十年代,中醫界已將高血壓劃分得更加細致。
“目前中醫治療高血壓,主要是內外兼治,調理肝腎,配合西藥,從而達到中西藥結合標本兼治?!奔幢闳绱?,傳統中醫藥典為現代中醫治療高血壓提供著養分,針對不同種類的高血壓病,“許多老祖宗留下來的方子,可以直接拿來用”。比如,肝火型適合飲用天麻鉤藤飲;腎虛型適合用枸杞、首烏之類進行滋補調理;腎陽虧虛,肝火不升型要采用溫補療法,宜服四逆湯之類;肝郁肺氣不宣則宜疏肝宣肺,佐以補氣;痰淤雍滯型治宜活血,去濕熱等。
西醫降數值,中醫緩癥狀
“作為兩套醫學體系,西藥在降低血壓方面迅速可靠,但是中藥改善癥狀方面更靈活,效果也理想?!睆埵懒帘扔鞯溃拔魉幹委煾哐獕?,像給蔬菜用化肥,長得快但不好吃;中藥像有機肥,瓜果長得慢,但是可口?!?/p>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從事高血壓病防治以來,張世亮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在他看來,降低數值并非高血壓治療的終極目標,西藥能使血壓快速下降,卻不能緩解腦部、心臟等器官供血不足的情況。
有些長期高血壓患者已適應高血壓狀況,如使用西藥強制降壓,可能出現血壓迅速下降后患者不適應的狀況,頭疼等癥狀也就更明顯,反而不如中醫循序漸進、整體調理來得可靠。同時,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可以達到“減副增效”的作用。比如長期服用鈣拮抗劑硝苯地平(心痛定)會出現浮腫癥狀,同時配合中藥健脾利濕,既能減輕浮腫,也可以更好的發揮藥效。
據張世亮介紹,中醫在高血壓早、晚期應用較多,發病早期使用中藥可以綜合治療疾病導致的身體不適感;晚期高血壓常有靶器官損傷,也需要中藥調理。而中期血壓值高,癥狀特別明顯時則需要依靠西藥降壓。
“原發性高血壓病因不明,通常難以治愈,伴隨終生。因此患者應長期服藥以避免血壓的暴漲暴跌?!睆埵懒翉娬{,無論中西,任何一種療法都需要以正常作息、健康生活方式和日常保養做基礎,“忽略日常保養而進行治療,是浪費醫療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