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具有巨大的活動空間和獨特的教學方式,體育教學的游戲性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寓教于玩,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循序漸進,強化學生的體能鍛煉,加快學生的個性發展,體育教學與游戲性結合的實踐效果為體育教學游戲性提供了依據。
在體育課堂上,教師講授理論知識和練習規范,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體育游戲形式應用,使體育課變得生動、輕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教師提出運動量和鍛煉目的,然后由學生自己設計體育活動項目,自己組織體育游戲活動,把校內體育教學與校外學生體育活動聯系起來。學校領導應重視學生的體質健康和體育鍛煉工作,加大資金投入,增設學生體育設施和場所,為教學教改這個中心服務,把改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作為體育教學中游戲性結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現在學生嬌生慣養,不愿吃苦,四肢不勤,身材看似高大了,絕對力量卻差了,無要求無目的地憑興趣玩,或有要求達到一定目的地玩,兩種玩都以身體的運動為主要形式,學生學習任務太重,活動時間根本無法得到保證,對體育活動沒興趣,有怕苦怕累現象。在體育教學中,提出游戲性相結合,是把玩作為教的輔導手段,以玩助學,以玩促練,也就是在玩的過程中體現教的意圖,達到教的目的。學校在安排體育課時,取消了一些較苦、較累、較危險的運動項目,如器械體操、長跑等,使學生的勇敢拼搏精神大為減弱,教師應從引導、誘導角度,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在漸進過程中使游戲性的形式、內容在結合上日益緊密,使學生一步一步地按照體育教學的要求有目的地進行各種玩的活動,在課內外積極推廣長跑運動,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兒童心肺器官的功能,增強他們的體質和適應外界自然環境的能力,而且對培養青少年兒童刻苦耐勞、勇往直前的體育精神也有積極作用。在體育教學中應用游戲性結合的方法必須注意分寸,把握尺度,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和教學實際需要組織必要的玩,防止玩偏問題的發生。
游戲性的結合,豐富了體育教學形式和體育教學內容,滿足了學生的情趣特點和心理需求,實現了教者與學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鳴。教學內容單一,可用器材太少,學生沒有興趣活動。因此,要重視提高學生興趣,在體育課堂上,使學生精神飽滿,興高采烈,自覺、主動地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加強反映速度素質的50米跑,反映下肢爆發力的立定跳遠水平,反映腰腹肌力量的仰臥起坐水平,以及反映肺功能的800/1000米肺活量這幾項監測結果。在體育教學中,由于穿插了一些體育游戲,吸引了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使學生的運動量增加,達到了運動負荷,通過玩達到了運動量,促進了體能的增強。教師要引導每個學生都享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強化他們的鍛煉意識,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教師輕松愉快地完成教學任務。游戲性的結合,為體育教學營造了比較自由、民主的寬松環境,賦予了學生獨立自主的權力,使學生可以根據主觀愿望,運用獲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選擇與個人愛好和體能實際相適應的體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健康的情趣,鍛煉堅強的意志,促進學生個人性格、氣質的發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趣味游戲,活躍體育課堂氣氛,刺激學生運動神經的活躍。如,在教授體操時,可在課間放一段歡快的樂曲,讓學生嘗試按照音樂節拍以舞蹈形式做體操,使學生有了更廣闊的知識天地,在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協調等方面全面發展,促進思維、判斷、記憶等方面能力的增強,為學生智力的提高創造條件。
學生的情趣特點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游戲性。情趣是一種比較普遍、具有恒久性的人性。愛玩好動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常常以直接興趣為動力,這就要求體育教學應從學生的情趣特點出發,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寓教于玩。情趣是強大的內部動力,它推動學生對知識信息的吸收。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又能在娛樂游戲中體現體育教學內容,達到體育教學目的,把學生的情趣因素放在重要位置,同時對教學內容的情趣因素進行深度開發。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階段,其骨骼硬度小,韌性大,易彎曲變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負氧能力差,易疲勞,這些身體素質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游戲性,學生的運動負荷不能過大,運動時間不宜過長,通過上體育課強身健體。學生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有張有弛,無疑是必要的,加大體育鍛煉與健身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系統等進行廣播,以校報全面宣傳學生體質測試的重要性,經常開展小型多樣的健身活動和比賽,增加體育人口數量,營造體育鍛煉的良好氛圍。學生的接受能力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游戲性,學生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都比較差,在體育教學過程中, 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似懂非懂,這就說明體育教學只強調教是不夠的,還必須同玩結合,通過做游戲等趣味活動啟發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做到潛移默化,適當減緩學生的學習壓力。尤其是初三和高三的學生,要有一定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體育教學的目的在于育人,即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人才,這就要求在體育教學中體現出能夠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個性、增強學生體質和培養學生思想品德,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精心教導,學生要自我鍛煉,學校及體育教師不要因為害怕傷害事故的發生而降低對柔韌性、力量、耐力素質的要求,例如體操課的教學,耐力跑的練習,專門的力量練習,等等,使學生明確體育課的目的、原則、方法,促進學生消化理解教學內容,增強實踐能力。同時,通過有目的的玩,還可以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其個性,增強其創造力。在體育活動內容的安排上,要重視選擇具有一定運動負荷、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體育項目,以此改善學生的心肺功能、增強體能、提高耐力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總之,通過積極的體育鍛煉,學生能夠不斷增強體質,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發展體育鍛煉的興趣與愛好,充分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提高體質健康水平,從而健康、快樂成長。采用游戲性結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應在體育教學中繼續堅持運用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