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發現,成績不好的學生絕大多數并不存在智力問題,可見,決定他們成績不好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有關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動機、興趣、情感、性格、意志、習慣等,這些因素對學習影響很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在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還應把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納入進來,把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為教學目標之一。
初中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對任何事物都想探個究竟。對初中物理而言,知識與生活聯系緊密,那么在物理教學中,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這需要教師從如何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情感、引起學習動機、增強學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展開研究。
一、重視實驗教學,提高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加強實驗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將實驗與知識講授相結合,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做好每個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創新能力。
1.做好演示實驗,直觀獲得知識
教師在做演示實驗前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在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成因,推理出相應的結論。
以“做功與內能的改變”的教學為例,教師在實驗前先展示儀器的組成結構和使用方法,注意容器內存在的硝化棉,在快速壓下活塞前提示學生觀察容器底部硝化棉發生的變化,當學生發現所產生的現象時(可能是出現煙霧)會感到驚奇,這時,教師要抓住時機分析硝化棉燃燒的原因,從而得出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增加的結論。此教學過程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使其體驗探究的樂趣,從而激發探究興趣。
2.指導分組實驗,提高動手能力
教師在指導分組實驗時,應注意將動手能力不同的學生組合搭配,實現“兵教兵”。同時,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的實驗并適時作出指導,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動手能力。
3.組織學生活動,培養創新意識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適時組織學生開展多種活動,如小制作、小競賽。初中生已具備一定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擁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教師應讓學生在小制作、小競賽等活動中充分調動思維并有所創新。
二、精心準備課堂,注重情感交流
教師在備課時應明確課程目標,抓住重難點,認真準備每節課的內容。在課堂上應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鼓勵學生努力學習。
1.營造輕松的課堂環境
如果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對待課堂,那么學生會被這種積極的情感感染,這樣的課堂氣氛是愉悅而歡快的。輕松的課堂氛圍能幫助教師將學生引入課堂思考中,學生樂于接受,課堂效率也會大大提升,輕松的課堂筑就融洽的師生關系,這就是“親其師,信其道”。
2.善用生動語言,注重情感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須協調學生的情感因素與智力因素之間的關系。究竟如何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呢?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以生活中的實例來構成概念和規律的感性材料,并以生動有趣的語言表述。生動有趣的語言有助于學生的理解,例如在講到“串聯電路的聯法”時,教師可將其形容成“頭咬尾巴”,串聯電路像一條奔流的江河,在流動的過程中電流不減小,能量減小,電壓降低。這樣能讓學生對電壓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加學習趣味。
3.關注點滴進步,常用贊揚
不論做任何事情,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贊賞,更何況是只有十幾歲的中學生。教師須了解學生希望被贊揚的心理,在日常教學中時刻關注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和他們的點滴進步,時常鼓勵、贊揚,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從而更有動力地投入學習中。
4.用心、細心、耐心,加強學生自信
教學不僅教育知識,還需要用心觀察、細心發現、耐心疏導,關心每個學生的成長。例如在學習串聯和并聯電路時,為了能形象地展現知識,我和學生一起圍成圈展示串聯。我和一位害羞且物理成績不好的學生手拉手,我注意到了他的羞怯,但我用微笑和緊握的手給予他鼓勵和信心。逐漸地,這位學生在我面前變得大方了,敢于回答問題了,對物理越來越感興趣,成績也在穩步提升。由此可見,教師的細心和耐心能給予學生自信,幫助他們成長。
5.借助實例教育,培養學生意志
物理是一門知識量大、構成復雜的學科,要想讓學生學好物理,教師除了對學生的知識教育外,還要培養他們的意志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以科學家奉獻一生于科研的事跡鼓勵學生,例如“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錢學森,激勵學生克服困難,勇攀知識高峰。通過這些事跡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責任感,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的可貴品質,培養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努力學習。
三、結語
對學生的成長而言,智力因素很重要,但非智力因素同樣不能偏廢。教師在教學中要時時不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喜歡探究的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將學生培養成有遠大理想的棟梁之才。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徐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