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應是一個夢想家,要有創造未來的遠見,身為校長,我有這樣的責任和意識。在“十二五”開局之時,我校的定位是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幸福工作,學校和諧發展。旨在呈現這樣的場:校園溢滿書香,課堂充滿智慧,心靈裝滿陽光,家校心手相牽。這個目標是全校教職工的共同夢想,目標產生于學校自身,全體成員在認可的同時也會自覺維護,這是我們努力的精神源泉。
校長須凝聚人心,感召所有教師尋求踐行的策略。本學期,我校提出了“向上向善,共享成長”的目標。教育要不斷激發每個人向上向善,“向上”是要達到的一種狀態,“向”是心懷虔誠的憧憬與向往,“上”是克服重重阻力后的前進與提升,是永不止境的成長與進步,“向上”為我校指明了奮斗的目標。“向上”兩個字寓意深刻,詮釋了教育是對生命的成全,只要有積極的態度、永不言棄的勇氣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就能為生命成長提供可能。如果說“向上”是一種狀態,那么“向善”則是教育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我認為,“善”是人最重要、最珍貴的品質,“向善”是教育成功的美麗愿景。如果要問教育將學生引向何處,或許“向上”“向善”就是我們的答案。這樣的解讀得到全體教職工的理解與認同,朝著這個方向走,我們必將能享受幸福的學校生活,那是成長的幸福生活。
帶著這樣的思考,我校制訂了兩大核心目標。一是謀求質量提升,踐行五大策略,即向培養良好習慣要質量、向提高課堂效率要質量、向教育教學研究要質量、向科學規范管理要質量、向興趣與特色發展要質量。二是大力開展“1+1”教育行動研究,抓實共同體建設,推進學校文化建設。在踐行中,我有以下三點思考:
一、堅持學生立場
教育質量想要得到提升,須落實到各學科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綜合素質上。目前,各學科師資不均,專業教師緊缺,如何保證專業課的質量呢?我們堅持學生立場。在師資緊缺的情況下,努力保證每個學生都能聆聽專業教師上課。例如我校有29個班,兩名美術專職教師,他們每個人要帶14、15個班的美術課,年級跨度大,課務量大,這帶給專職教師不小的壓力,然而,為了讓學生公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我們堅持這樣做。我們鼓勵專業教師克服困難,用“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感召所有教師,盡管困難重重卻努力踐行。不僅美術課采取這樣的方式,音樂、體育、科學等課程都存在教師緊缺的情況,我們采取相同的方式,旨在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二、向好習慣要質量
我校把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采用說教、督查、評先等方式進行,但收效甚微。問題出在哪里,我認為是缺少全員育人的氛圍,缺少全過程評價的機制,缺少全方位評價的眼光。如何讓每位教師真正成為德育導師,是我們應深入思考的問題。只有當所有教師都自覺成為學生的德育導師時,德育教育或者說養成教育才能有所成效。為此,學校努力創建全員育人氛圍,定期開展教師德育講座,制訂詳實完善的評價機制,確保德育的實效。
三、向教學研究要質量
只有當教師真正成為研究者時,教師的成長才成為自覺、能動的成長。我校“十二五”的課題是“‘1+1’教育行動的校本研究——生命化教育的視角”,“1+1”是一種導向、一種思維、一種自覺的行動,強調交往性和自我提升的敏銳度。“1”指個體的我,也是團體的我,是現在的我,也是將來的我?!?”還指向群體,是教師團隊,也是學生社團,還是家長及社會資源。本課題中的“1+1”主要強調個體和群體的不斷成長,追求不斷的突破,泛指對象之間相互作用而產生積極改變的過程,實現自身與他人、個體與群體的互助合作與和諧發展。本課題中的生命化教育立足生命視野對教育的重新認識和理解,它以生命為教育基點,遵循生命特性,不斷為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成長創造條件,提升生命價值,從而使他們不斷獲得豐富感、滿足感和成就感。在主課題下有四個子課題,分別從課堂教學、德育工作、家長工作、教師團隊四個方面開展研究,即培育“1+1”智慧型學習方式的教育行動研究,創建“1+1”互動型學習團隊的教育行動研究,構建“1+1”體驗型評價體系的教育行動研究,推進“1+1”資源型家校聯動的教育行動研究。我們力求讓課題思想成為引領學校各項工作的思想,在課題研究中尋求科學的方法,讓教師在科學方法的引領下開展工作。例如在教師團隊建設研究中,倡導教師廣泛閱讀,以閱讀促進交流與合作,成立教師讀書俱樂部,開展教師論壇,教師們在讀書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在交流中生成新的智慧。通過閱讀活動,教師的教育視野更加開闊,團隊合作也日趨完善。
我們認為,學校管理的成敗關鍵在于思想,因此我校倡導民主、尊重、自律、傾聽,讓教師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逐步提高。教育的變化是緩慢而細微的,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范,我們傳承過去的經驗,在傳承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引領教師成長。羅素曾說:“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擁有幸福的人生。”師生共同成長的學校生活是幸福的,學校應讓這樣的幸福在場。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新區楓橋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徐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