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高黎貢山南段與鄰近地區種子植物區系間的數量結構、物種分化程度、綜合系數等比較及區系聚類分析,能夠更好地了解該地區種子植物區系組成、起源、地位及性質。結果表明高黎貢山南段是種子植物多樣性較為豐富、地理成分較為復雜的區域,該地區屬種分化程度較強,被證實為滇西多樣性中心的重要組成。區系聚類分析顯示高黎貢山南段與瀾滄江自然保護區、高黎貢山北段區系最為接近。
關鍵詞:高黎貢山南段;種子植物;植物區系;綜合系數;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Q94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4-0802-04
A Comparative Floristic Study on Seed Plants of the Southern Gaoligong Mountains and Its Neighbour Flora
LIU Jing-lun,WANG Jian-yun,YANG Li-hua,YAN Ai-fen,YANG Wen-lei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Baoshan College,Baoshan 678000,Yunnan,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quantity structure of the flora, species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 comparison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flora, floristic composition, origin, status and nature of seeds in the southern Gaoligong Mountai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t diversity of the southern Gaoligong Mountains was abundant, and geographical composition was complex. In the southern Gaoligong Mountains, species differentiation was strong.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southern Gaoligong Mountains we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diversity of western Yunnan. Cluster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outhern Gaoligong Mountains were close to Lancang River Nature Reserve and the northern Gaoligong Mountains.
Key words: the southern Gaoligong Mountains; seed plants; flora; integrative coefficient; cluster analysis
1 材料與方法
1.1 高黎貢山南段與鄰近地區植物區系地理位置
高黎貢山南段行政區劃為怒江州的瀘水縣、
2 結果與分析
2.1 數量結構比較
高黎貢山南段種子植物科屬種[7-10]的數量與鄰近地區比較結果(表2)表明,高黎貢山南段種子植物種的數量少于銅壁關自然保護區和高黎貢山北段,種的數據受多因素影響,如區域面積、生態環境、保護程度、分類系統、研究范圍與深度等。系統分類中,同屬內的種具有同一起源和相似的進化趨勢,分類學特征和生態學特征較科接近,因此屬較科更能具體反映植物進化和變異情況[11]。由于分類系統存有差異,本研究采用了屬種比例(屬種系數)研究各區物種分化程度(表3),高黎貢山南段屬種比例要小于其他4個臨近保護區,表明高黎貢山南段分化程度明顯強于4個鄰近地區,這可能是由于高黎貢山南段環境變化劇烈,如喜馬拉雅山提升導致海拔提升,板塊北移使緯度變化等。然而,從屬種系數看出高黎貢山北段生態環境的變化程度比南段更劇烈,引起北溫帶植物南遷等。
2.2 綜合系數比較
高黎貢山南段及鄰近種子植物區系成分的Si值:高黎貢山南段為0.315、高黎貢山北段為0.087、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為1.052、瀾滄江自然保護區為-1.280、元江自然保護區為-0.067、南滾河自然保護區為-0.109。由此表明,銅壁關、高黎貢山南段植物區系最豐富,瀾滄江自然保護區最貧乏。
2.3 屬的分布式樣比較
屬的分類學特征相對穩定,分布區比較穩定,同時在進化過程中,隨著地理環境的變化發生分異,使得屬之間有著明顯的地區性差異[11]。因此屬的分布型比科或種更具體地反映植物的演化擴展過程、區域分異及地理特征。
由屬級分布區類型數據比較分析結果(表4)可知,高黎貢山南段與瀾滄江自然保護區區系最為接近類型,如熱帶成分與溫帶成分的比重較接近,熱帶屬的比例分別為57.30%、52.90%,都略高于溫帶成分,這與區系所處緯度與海拔相近有關。高黎貢山南段較接近的是高黎貢山北段區系,其原因是兩者同屬橫斷山脈最西支,在區系起源和演化上一致,溫帶東亞成分由北段沿高海拔山體由北向南遷移,熱帶亞洲成分沿低海拔河谷由南向北遷移,南北成分融合導致這一結果。
元江、南滾河和銅壁關的熱帶成分遠遠高于溫帶成分,說明這3個區系形成與古熱帶植物區有直接的聯系,同時緯度對植物區系性質也有重要的影響。隨著緯度的升高,區系熱帶成分比例降低,而溫帶成分比例升高。
東亞分布類型中,高黎貢山北段、南段、瀾滄江自然保護區比例較高,分別為17.29%、13.62%、13.48%,表明這些地區同為東亞植物區中國—喜馬拉雅森林植物亞區。而銅壁關、元江和南滾河東亞分布類型成分為9.24%、7.93%、4.60%,與其屬于古熱帶植物區馬來西亞植物亞區有關。
中亞分布型的亞型、中亞至喜馬拉雅和我國西南分布、西亞至喜馬拉雅和西藏分布的屬群在高黎貢山南段、北段、銅壁關自然保護區有分布,如南段有假百合屬(Notholirion sp.)分布,短瓣繁縷(Stellaria brachypetala)、冰川蓼(Polygonum glaciale)、圓柱柳葉菜(Epilobium cylindricum)、越桔葉忍冬(Lonicera myrtillus)、西南琉璃草(Cynoglossum wallichii)等中亞成分,從地理位置看這3個區系都位于橫斷山脈的最西端,而其他3個區系都沒有,說明橫斷山脈對植物區系有一定的生態隔離作用。
2.4 聚類分析
根據各個植物區系成分所占比例,利用STATISTICA統計軟件得出各區系關系的層次聚類分析結構圖(圖1)。
根據聚類分析結構圖,6個區系可分成兩組:Ⅰ組有高黎貢山南段(F2)、瀾滄江自然保護區(F4)、高黎貢山北段(F1);Ⅱ組有銅壁關保護區(F3)、元江自然保護區(F5)、南滾河自然保護區(F6)。表明兩組區系屬不同植物區,Ⅰ組區系屬東亞植物區中國—喜馬拉雅森林植物亞區,而Ⅱ組區系屬古熱帶植物區馬來西亞植物亞區。
3 小結
1)通過與鄰近區系比較得知,高黎貢山南段是種子植物多樣性較為豐富、地理成分較為復雜的區域;其較強的物種屬級分化程度和區系成分豐富程度證實其為滇西多樣性中心的重要組成。
2)高黎貢山作為橫斷山脈的最西支,起到了生態隔離作用,使得中亞分布型的亞型,中亞至喜馬拉雅和我國西南分布,西亞至喜馬拉雅和西藏分布受到較大影響。
3)區系聚類分析表明,高黎貢山南段與瀾滄江自然保護區、高黎貢山北段最為接近,這與三區系同屬東亞植物區系且緯度、海拔、區系起源等相似有關。銅壁關自然保護區、元江自然保護區和南滾河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區系接近,與其同屬于古熱帶植物區馬來西亞植物亞區有關。
參考文獻:
[1] 李 恒,刀志靈,郭輝軍.高黎貢山植物[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2] 王金亮.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北段森林土壤垂直分異規律初探[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13(1):83-90.
[3] 孫振華,彭聲靜,歐曉昆.高黎貢山喬木樹種豐富度快速評估及其環境解釋[J].科學通報,2007,52(s2):195-199.
[4] 李 嶸.高黎貢山北段種子植物區系研究[D].昆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03.60-104.
[5] 汪建云.高黎貢山植物研究[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
[6] 李 嶸,刀志靈,紀運恒,等.高黎貢山北段種子植物區系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07,29(6):601-615.
[7] 尹五元.云南銅壁關自然保護區植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研究[D]. 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6.
[8] 和 菊.瀾滄江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區系研究[D].昆明:西南林學院,2006.
[9] 李海濤,杜 凡,王 娟.云南省元江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區系研究[J].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08,16(5):446-451.
[10] 馮建孟,徐成東.云南南滾河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分布區類型多樣性的垂直分布格局[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 30(1):46-50.
[11] 王振杰.河北山地高等植物區系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6.
[12] 左家哺.植物區系的數值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1990,12(2):17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