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4月19日,中國最后的紅色娘子軍戰士、100歲的盧業香于海南瓊海的家中病逝。盧業香1931年參加紅色娘子軍,曾任娘子軍二連二排二班班長。她曾在攻打敵人炮樓時負傷,晚年在“紅色娘子軍紀念園”生活過4年。她的離世,意味著中共歷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婦女武裝徹底謝幕。
革命之路
紅色娘子軍最初在黨史中的記載只有30個字:“在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獨立師師部屬下有一個女兵連,全連有一百二十人。”1957年,海南軍區政治部宣傳干事劉文韶寫出了報告文學《紅色娘子軍》,這段隱匿的歷史遂開始浮出水面。
紅色娘子軍成立于1931年5月,全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女子軍特務連的首任連長叫龐瓊花。為逃避父母為她定下的婚約,她在16歲時就參加了革命。1932年,在一次肅反運動中,龐瓊花被懷疑為“托派分子”而遭撤職審查,隨后由馮增敏接任連長。同年,特務連擴建至兩個連,下轄4個排、12個班,共140余名女戰士。
1932年夏,國民黨部隊派出了一個旅的兵力進攻中共瓊崖特委。為掩護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撤退,女子連配合紅軍的一個營在馬鞍嶺進行阻擊。在堅守了3晝夜后,女子連彈藥瀕絕,最后把僅剩的幾十發子彈留給二班的10個女兵,其他人撤退。后來,當馮增敏帶著一個班回去接應時,二班的10位女戰士已全部犧牲。在之后的追剿中,女子連越走越散,馮增敏等9人為甩掉追兵,退進了原始森林。而為走出森林,她們餐風飲露,跋涉了7天7夜。其間,女戰士王運梅還生下一名男嬰,出世不到3天就夭折了。
1932年年底,在國民黨軍隊第四次“圍剿”之下,瓊崖(即現在的海南島)紅軍組織被迫化整為零,轉為地下斗爭,女子特務連也因此解散。馮增敏等人相繼落到國民黨手中,包括首任連長龐瓊花、一連指導員王時香、二連連長黃墩英、二連指導員龐學蓮等。龐瓊花被俘后的一張照片,曾刊登在1933年2月15日上海出版的《時代》畫報上。當時,負責瓊崖“圍剿”工作的國民政府第一集團軍警衛旅旅長陳漢光曾對被俘的女戰士挨個提審,但收效甚微。此后,馮增敏等8人被送往“廣州國民特別感化院”繼續關押,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國共第二次合作后,她們才被放出。
命運波折
這些娘子軍雖重獲自由,但一年多的戰火考驗和5年的牢獄之災,已為她們的人生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按照瓊海農村習俗,女孩很小就會被送往別人家里當童養媳,25歲之后若還沒嫁人,就要在族譜上除名。而這些娘子軍被釋放時,她們中年齡最小的馮增敏都已經25歲,加上她們的特殊身份,很少有人愿意娶她們。馮增敏出獄后嫁給了一個農民,生有一女。后來丈夫病故,她將女兒寄養在親戚家,一個人又重返組織。龐瓊花被釋放后嫁給了一個文化人,過了幾年平靜日子。后來日軍打到龐瓊花的家鄉,要求她丈夫出任維持會長。遭拒后,日軍將其殺害。不久,逃至深山的龐瓊花也命喪日軍之手,年僅31歲。
龐學蓮被捕前就已結婚,但她出獄后發現牙醫丈夫已另娶妻室。后來在丈夫的要求下,龐學蓮只能接受現實,與他們組成了特殊的一夫二妻家庭,直到她1999年去世。
王時香和黃墩英的命運更為曲折。王時香19歲就加入娘子軍,因為上過3個月夜校,被上級任命為連指導員。被捕前,她曾有過一段婚姻,丈夫是師部的傳令隊長,在一次排雷任務中喪生。王時香出獄后,母親害怕女兒的經歷會拖累全家,將她許配給了國民黨的一個民團清鄉隊長劉恒應做妾,以尋求庇護。劉恒應不但大王時香15歲,還身有殘疾。后來海南解放時,劉恒應被瓊崖縱隊擊斃。黃墩英同樣在母親的壓力下,嫁給了已有妻室的國民黨區長李昌厥。在黃墩英身陷囹圄的日子里,她同為共產黨員的父親、哥哥、弟弟和妹妹死的死、逃的逃,深深地刺激了她的母親。為求平安,母親極力勸服黃墩英接受了李昌厥的求婚。
其他回歸到日常生活中的娘子軍戰士,也一樣不乏波折。在行軍中失去一男嬰的王運梅回到家庭后,和丈夫龐隆焜又生了一個女兒。沒過多久,丈夫為躲避國民黨抓壯丁,遠避馬來西亞。后來日軍占領海南,王運梅與丈夫通信中斷。龐隆焜聽聞妻子在戰亂中離世,遂重新娶妻。王運梅卻不知情,守著女兒等了丈夫一生,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才獲知丈夫的消息。
更多的紅色娘子軍戰士在部隊化整為零后,則過起了平淡的生活。她們像守著一個秘密一樣將往事深藏,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煩。可是,厄運在1949年后的土改、鎮反運動、“文革”中陸續降臨到一些人頭上。
1951年土改時,李昌厥被人民政府處決。此后,黃墩英頂著“地主婆”、“叛徒”的帽子成為歷次政治運動的批斗典型。與黃墩英經歷相仿的王時香在絕望的時候,企圖自殺以逃避現實帶給她的苦痛,被她大兒子及時發現救下。
馮增敏在1949年后歷任博鰲人民公社副社長、瓊海縣婦聯會主任等職,劉文韶的報告文學一度讓她成了名人。1960年,她受邀到北京參加全國民兵代表大會,毛澤東親自接見了她,授予她自動步槍一支、子彈100發、學習筆記簿3本。可是,“文革”開始后,馮增敏先是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后又被遣送回家接受勞動改造。1971年11月,她因胃穿孔加闌尾炎病發去世。
1978年后,曾經被打倒的馮增敏、黃墩英、王時香等人相繼被平反。1979年春,中共海南區黨委為馮增敏補辦了一場隆重的追悼會。這時,當年英姿勃發的娘子軍戰士們已步入人生的晚年。據海南省黨史部門1984年的調查顯示,當時健在的娘子軍已不到60人。
2000年,“紅色娘子軍紀念園”在瓊海市白石嶺景區落成,被中宣部批準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王運梅、盧業香、歐繼花、王先梅4位幸存的娘子軍獲邀入住。
最后一位紅色娘子軍辭世
盧業香1914年農歷11月13日出生在瓊海市,1931年參加紅色娘子軍,曾任紅色娘子軍二連二排二班班長。在拔除(瓊海)文市炮樓戰斗時,盧業香的左手中指被敵人的子彈打斷了。她曾化裝農婦,一人深入敵堡附近偵察,還曾赤手空拳俘虜國民黨的兩名“民團”。部隊化整為零后,她回到地處深山密林的家中,多次機智躲過敵人的搜捕。2004年,已在紀念園度過4年的盧業香患上阿爾茨海默癥,認知能力逐步退化,家人把她接回家中。
近幾年,盧業香連家人都無法分辨。在兒子翁祚雄的印象里,母親難得的一次清醒是在去年103歲的王運梅去世時。獲知消息后,盧業香噙著淚說了一句:“運梅婆,你先去了,為什么走得這么早?”
今年1月,盧業香因右腳趾燙傷,被送往瓊海市人民醫院治療,后出現心電圖異常、心肌梗死等狀況。經過治療,老人的病情曾一度穩定。2月26日,盧業香老人的病情出現反復。4月19日凌晨2時許,盧業香老人突然病危,醫護人員全力搶救無效。7時許,老人被家人接回家中。8時40分,盧業香逝于家中,享年100歲。至此,世上再無紅色娘子軍。
(綜合《博客天下》、《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