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dāng)?shù)貢r間2月15日,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傳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中國電影《白日焰火》榮獲最佳影片金熊獎,該片男主角、長沙伢子廖凡憑借極富魅力的表演榮獲最佳男演員銀熊獎,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柏林影帝稱號的男演員,為中國電影贏得了斐然聲譽。至此,廖凡終于有了光鮮的前綴:柏林影帝。
在此之前,廖凡一直是這樣存在著的:一張熟臉,演技過硬,卻沒有耳熟能詳?shù)拇碜鳎豢偸桥浣牵恰翱嗝O腳石男二號”。他不徐不疾地朝前走,身上完全沒有那股子“憋”出來的勁兒——以至于他最終“大器晚成”了,也并沒有上演語無倫次的橋段,流著熱淚說:為這個獎,我等了十年……
打小就對表演感興趣
和廖凡扮演的很多角色一樣,他從小就是個重兄弟義氣的男孩。“小時候,我和院里的幾個小哥們玩得特別好。有一天傍晚,看見一個小哥們蹲在角落里偷偷哭,我就過去問怎么回事。他說學(xué)校要交兩塊錢班費,他把媽媽給的錢弄丟了。老師又催他,他也不敢跟媽媽說。我當(dāng)時就拍著胸脯說這事交給我了。然后我就潛伏進媽媽的臥室,偷了兩塊錢出來給了他!之后媽媽問起來,我就用一副受刑訊共產(chǎn)黨員的表情,一字一頓跟她說,我、不、知、道!”
廖凡的父親廖丙炎原是湖南省話劇團團長,曾參演過《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大清風(fēng)云》等電視劇,廖凡能踏進演藝圈,可以說與他的成長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廖凡打小就隔著玻璃窗看我們排戲,高中畢業(yè)突然跟家里說想考表演(學(xué)校),他對這方面從小就有興趣了。”廖丙炎在接受采訪時介紹。
廖凡初中時光在長沙市六中度過,其班主任季福順早已退休,雖多年過去了,但提到“廖凡”的名字,季福順仍然印象深刻。季福順回憶,當(dāng)年廖凡在班里很普通,成績不算是那種拔尖的,但為人很有禮貌,也聽話,“我記得那時候我還去廖凡家里做過家訪,跟他爸爸媽媽也很熟,因為出生在表演世家,廖凡現(xiàn)在做演員一點也不奇怪,他的《像霧像雨又像風(fēng)》《生死線》等電視劇我都看過。上次跟他見面是在2012年,一起在北京吃了飯。”
瀟湘電影頻道副總監(jiān)、影評人楊蔚然是廖凡的高中校友。在楊蔚然眼里,廖凡是一個愛看書的人,聊文學(xué)作品會有共同語言,“像我們這樣的70后,大多受到西方熱潮沖擊,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在大學(xué)校園里有這樣的讀書氛圍,比如像薩特、米蘭·昆德拉的作品都會去看,加上又喜歡搖滾,所以很容易聊到一塊去。”楊蔚然表示,正因為廖凡從小在表演氛圍中長大,所以對于文學(xué)功底、臺詞和音樂的修養(yǎng)很好,他把這些優(yōu)勢帶進自己表演里就能把角色詮釋得更立體。
你所不了解的廖凡
廖凡,要說對他熟悉的人,首當(dāng)其沖的是話劇觀眾;作為中國國家話劇院的演員,廖凡參演過不少很有影響力的話劇作品,比如導(dǎo)演孟京輝的代表作《戀愛的犀牛》和《關(guān)于愛情歸宿的最新觀念》,查明哲導(dǎo)演的《死無葬身之地》以及林奕華導(dǎo)演的《半生緣》。
對常年看話劇的觀眾來說,廖凡是個令他們耳熟能詳?shù)拿帧.?dāng)年還未出名的廖凡,正如現(xiàn)在很多心懷藝術(shù)夢想的年輕戲劇人,默默無聞,卻在舞臺上拿出十二分的氣力,最終為自己贏得一群數(shù)量不算多,卻對他熟悉、了解,并真心贊賞的觀眾群體。
如果說舞臺經(jīng)歷能夠真正讓演員得到歷練,如果說擔(dān)任配角能夠磨煉演員的耐心與開拓演員的戲路,那么廖凡在修煉自己的道路上,走的路足夠長。文藝青年的寵兒能否在電視劇和電影這兩個更為商業(yè)化的產(chǎn)業(yè)中實現(xiàn)突圍,永遠是一個未知數(shù)。
如果說到廖凡的“資質(zhì)”,除了我們看到的那股子在舞臺上噴薄而出的熱情和不斷求新的表演,你很難再看到他會有什么優(yōu)勢從競爭中取勝。他沒有一張明星臉,把他扔在早晚高峰的人群中,你看不出他是名演員,他像所有默默無聞又在辛苦打拼的苦逼男青年一樣,臉上流露著對夢想的向往和現(xiàn)實烙上的辛苦烙印。他甚至也沒有太多可以渲染的噱頭,從私生活到龐雜的演藝圈關(guān)系,沒有任何媒體報道向讀者和觀眾詳細披露過他的生活細節(jié)。
情感都在作品里釋放
廖凡為人低調(diào),戲外他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幾年前他還租住在北京麥子店一個很普通的樓房里,現(xiàn)在買的房子也仍然有貸款沒還完。廖凡說:“我的工作和生活分得很開,不拍戲的時候,就好好享受生活。每次拍完戲回來,我都會拉上一幫朋友到家里,我做飯給他們吃。去劇組前,能帶的都帶去,基本上把劇組也當(dāng)成家一樣了。”
雖說在劇中的感情通常都不順利,但生活中廖凡卻有一段穩(wěn)定的感情。這兩年,他連續(xù)幾次被拍到與編劇霍昕十指緊扣的照片。廖凡不愿多談感情生活,他只是說:“我是一個不太善于表達自己情感的人,我的情感都在作品里釋放。”
潛伏者最值得尊重
因為外形上的局限,在上海戲劇學(xué)院讀書時,每次劇組來選人,廖凡總被劃到人家不需要的那撥里。即便后來戲多了,他也曾一度遭遇演而難紅。“快畢業(yè)時,滕文驥導(dǎo)演的妻子去上戲挑學(xué)生,正好我剛得到學(xué)校一個表演獎,老師就重點推薦了我。那是一個群星薈萃的大戲《北京深秋的故事》,里面有陳寶國、李亞鵬、胡軍等,起點挺高的。后來第二部電視劇是《將愛情進行到底》,合作者是李亞鵬和徐靜蕾。然后就開始有人逐漸提醒我,說和你同時起跑的人,你的同學(xué)、你周圍的演員都紅了,你呢?我同時也開始思索,為什么我沒有達到大家公認的‘紅’?是不是應(yīng)該做一些商業(yè)上的調(diào)整?在這時,趙寶剛導(dǎo)演成了我的領(lǐng)路人。當(dāng)時他跟我說的一句話,對我啟發(fā)很大。他說,你不能總想著走小生這條路。我當(dāng)時聽了很沮喪,后來我理解了他的意思——我和花樣美男這個詞是有距離的。因此我演戲不能靠外形,而要去挖掘自己的潛力。”
廖凡獲獎后,不少網(wǎng)友在贊嘆廖凡獲獎是實至名歸。
導(dǎo)演孟京輝也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寫道:“欣聞。祝賀。刁奕男柏林金熊!廖凡柏林影帝!歡呼理想主義的勝利!”熟悉廖凡的觀眾,大概會很贊同孟京輝的感慨,因廖凡這個由話劇舞臺而起、一度被稱作“黃金配角”并且貌不驚人的男演員,能在本人尚未大紅大紫之時斬獲影帝稱號,不能不說是一個演員心間理想主義精神的勝利。
知名作家、編劇趙趙說:“在睡夢中,我還在想:電影不僅需要故事,也需要情懷。醒來看見《白日焰火》和廖凡得獎,真挺高興的。情懷,是交流觀眾的心,不是盯著他們的兜。看電影不是純粹找樂子,要允許它令觀眾不適,甚至情緒多元……因為它不是相聲。在這一點上,廖凡的演繹十分到位。”
導(dǎo)演高群書在微博上說,“廖凡,段奕宏,范偉,張譯,黃覺,張默,曹衛(wèi)宇,王學(xué)兵……這幾個人這幾年都會突然爆的,我知道,他們既有潛力,又有神助,又尊重表演,在制片人眼里,他們不夠有票房號召力,不夠俗帥,演不上大電影的男一號。但他們,肯定是好演員。潛伏者最值得尊重。”
在《白日焰火》中,廖凡飾演一個窮困潦倒的警察,電影中有一個廖凡在舊舞廳獨舞的長鏡頭,不發(fā)一言卻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現(xiàn)場媒體稱這一幕堪比《低俗小說》里特拉沃爾塔和烏瑪·瑟曼那段舞蹈。廖凡對此也深有所感:“那場舞蹈我覺得是一個華彩,作為這個人物的華彩,非常棒,我給他提很多氣。”也許在戲外,廖凡也正是如此,一言不發(fā),卻又牢牢抓住你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