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建議,乳腺癌高危人群除了每月自我檢查乳房外,還應每1~2年定期到醫院進行乳腺X線鉬靶攝片檢查。
所謂的乳腺癌高危人群包括:①月經初潮過早(<12歲)或絕經年齡過晚(>55歲);行經年齡超過35年者;月經周期過短(<21天),經量很少,或經期過長不規則者。②親屬中有乳腺癌病史者,患乳腺癌危險性升高3~5倍,若親姐妹中有病例,則危險性升高到20倍。③雌激素水平高的女性,如長期服用含激素類藥物者;經常服用雌激素含量高的保健品、食物及飲料者;經常使用雌激素含量高的護膚、美容和豐乳產品者。④35歲以上生育第1胎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是30歲以下生育者的3~4倍,曾反復人流的女性,危險性更高。
乳腺癌高危人群應經常自我檢查乳房,一旦發現乳房有以下3種變化,要提高警惕,盡早就醫排查。
乳房皮膚出現紅腫 乳房部位的皮膚紅腫和皮溫升高是其主要表現。皮膚開始呈炎性改變,顏色由淡到深紅,逐漸擴展到大部分乳房,同時伴皮膚水腫和疼痛。觸診時,可感到皮膚增厚、粗糙和表面溫度增高,范圍常常大于腫塊邊界。這是典型的炎性乳腺癌,是由于乳房皮下淋巴管中充滿癌栓,繼發皮下癌性淋巴管炎。這是病情發展迅速的一種乳腺癌臨床類型。
乳房表面出現麻點 乳腺癌患者的乳房皮膚表面,可形成許多麻麻點點的“小坑”,像橘子皮一樣。這是因為,乳腺癌細胞阻塞乳房皮膚下的淋巴管,引起乳房皮下淋巴回流受阻,造成乳房皮膚水腫。由于皮膚毛囊處組織致密,對皮膚牽張形成點狀小孔呈“橘皮樣”改變,繼而皮膚增厚、變硬、變色,可陸續出現許多硬瘢塊,皮膚表現為鎧甲狀。
乳房局部發生凹陷 該變化是指在女性乳房檢查時,自然狀態下或在增加皮膚張力時,出現局部皮膚凹陷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的發生,常見于比較淺表的癌腫。另外,在皮膚與腺體之間有一些支撐韌帶,解剖學稱之為Cooper’s韌帶。一旦腫瘤侵犯或擠壓韌帶,使之縮短,牽拉皮膚,也會發生凹陷。觀察“酒窩樣邊”,應在良好的光照下,輕輕推動乳房,仔細觀察腫塊表面的皮膚,有無輕微的牽拉、皺縮和緊張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