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作者經過幾年田間系統調查,初步研究了黃瓜薊馬在承德地區的發生特點,并提出了綜合防治技術。
【關鍵詞】黃瓜薊馬;為害特點;綜合防治措施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蔬菜面積的不斷增加,露地、大棚、反季節蔬菜等栽培方式的多樣,造成薊馬的發生也越來越嚴重。為害十分猖獗,且難于根除,有著“頑蟲”之稱。為此,筆者經過幾年田間系統調查,基本摸清了黃瓜薊馬在承德地區的發生特點,并對其綜合防治技術進行了初步探索。
1 發生概況
黃瓜薊馬于2005年4月在承德縣上板城鎮漫子溝村溫室越冬黃瓜上首次發現,發生面積為1.2hm2 ,近幾年迅速擴展到下板城、六溝、石灰窯、兩家、孟家院等12個主產蔬菜的鄉(鎮),年發生面積100hm2,在瓜果蔬菜上為害呈逐年加重態勢,特別是保護地茄果類、瓜類蔬菜作物上,大有“小蟲”變大害的趨勢。據調查,一般棚室蟲株率25%~30%,嚴重棚室蟲株率100%,最高單個花蕊有蟲20余頭,常年造成黃瓜減產5%~20%,嚴重影響了菜農的收入。
2 為害癥狀
薊馬是一種靠植物汁液維生的昆蟲,在動物分類學中屬于昆蟲綱纓翅目。薊馬的成蟲、若蟲以銼吸式口器取食心葉、嫩芽、花器和幼果,植物受害后,葉面上出現灰白色長形的失綠點,受害嚴重可導致花器早落,葉片干枯,心葉不能正常展開,嫩芽、嫩葉皺縮或卷曲、組織變硬而脆,出現叢生現象,甚至干枯無頂芽,植株生長緩慢,節間縮短。幼瓜受害,果實硬化、畸形、茸毛變灰褐或黑褐色,生長緩慢,果皮粗糙有斑痕,布滿“銹皮”,嚴重時造成落果。薊馬為害的同時還能傳播病毒病。
3 生活習性
薊馬一年發生3~4代,以成蟲、若蟲在未收獲的寄主葉鞘內、雜草、殘株間或附近的土里越冬。翌年春成若蟲開始活動為害。成蟲活潑善飛,可借風力傳播。成蟲怕光,白天多在葉背或葉腋處,陰天和夜里到葉面上活動取食。5~6月份為害盛期。能營孤雌生殖,整個夏季幾乎全是雌蟲。初孵若蟲群集為害,稍大后分散。在承德地區由于露地、大棚、反季節蔬菜等栽培方式的多樣化,造成薊馬周年為害,并呈逐年加重趨勢。
4 發生特點
4.1 溫室蔬菜發生重于露地蔬菜
在調查中發現,溫室蔬菜四季受害,發生為害較重。一般年份蟲棚率為25%~30%,蟲株率一般為20%~50%,嚴重的棚室蟲株為100%。露地蔬菜發生較輕,蟲株率一般為3%~4%。
4.2 不同作物發病程度不一樣
以黃瓜、番茄、茄子等茄果類蔬菜受害最重,在棚室中蟲株率一般為20%~50%,嚴重的棚室蟲株率為100%,其次豆角、角瓜、辣椒等發生相對較輕,一般蟲株率為3%~5%。芹菜、甘藍、小白菜未查到薊馬發生為害株。
4.3 老棚室發生重
由于溫室蔬菜周年生產,田間小氣候適宜薊馬的發生、繁殖,另外當地菜農認識不到該蟲的為害,一般不進行防治,造成蟲源大量積累,導致該蟲發生逐年加重。2012年在李銀的溫室越冬黃瓜地調查,蟲株率 100%,最高單葉有蟲30多頭,葉片被銼吸成花白色,嚴重影響光合作用。直接造成產量損失10%~20%。
5 綜合防治措施
5.1 農業防治
早春清除田間雜草和殘株落葉、集中處理,壓低越冬蟲口密度。平時勤澆水、除草,可減輕為害。
5.2 物理防治
可以利用薊馬趨藍色的習性,在田間設置藍色粘板,誘殺成蟲,粘板高度與作物持平。
5.3 藥劑防治
在薊馬發生期,每株有蟲3~5頭時進行噴藥防治,在清晨露水未干時噴藥。可噴灑0.3%苦參堿水劑1 000倍液,或10%吡蟲啉1 500~2 000倍液,或2.5%菜喜1 000~1 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 000~3 000倍液等交替防治。7~10天一次,連噴4~5次,在收獲前一周停用。農藥要交替輪換使用。在噴霧防治時,應全面細致,減少殘留蟲口。
作者簡介:
孟廣忠,男,高級農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