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8年3月至上2013年12月,通過走訪、實地調查等途徑,我們對十四團4000hm2紅棗種植區的病蟲害進行了調查,發現十四團棗樹至少存在8種病害和4種蟲害,它們分別是棗瘋病、裂果病、縮果病、煤污病、菟絲子等以及凍害、旱害、風害、棗癭蚊、棗癭螨、紅蜘蛛、蚧殼蟲,其中以縮果病、旱害、棗癭蚊、紅蜘蛛為害最為嚴重。
【關鍵詞】棗樹;病蟲害;防治
1 棗瘋病
1.1 主要癥狀
(1)花變成葉。花器退化,花柄延長,萼片、花瓣雄蕊均變成小葉,雌蕊轉化成小枝。
(2)芽不正常萌發。病株一年生發育枝上的正芽和多年生發育枝上的隱芽均萌發成發育枝,其上的芽又大部分萌發成小枝,如此逐級生長,病枝纖細,節間縮短,葉片小而萎黃。
(3)葉片病變。先是葉肉變黃,葉脈仍綠,以后整個葉片黃化,葉的邊緣向上反卷,暗淡無光。葉片變硬變脆,有的葉尖邊緣焦枯,嚴重時病葉脫落。
(4)果實病變。病花一般不能結果,病株上的健枝結果大小不一,著色不均,凸凹不平,凸起處呈紅色,凹處呈綠色。
(5)根部病變。病株主根上長出一叢叢的短瘋根,同一條根上可出現多叢瘋根。
1.2 防治方法
(1)徹底鏟除病樹和病根蘗苗,及時剪除病枝,集中焚燒,并用生石灰對土壤消毒。
(2)用鹽酸四環素、土霉素、祛瘋1號等藥物防治。
2 裂果病
2.1 癥狀
果實將近成熟時,果面縱向裂開一長縫,果肉稍外露,隨之裂果腐爛變質,不堪食用。駿棗、金昌一號、壺瓶棗裂果較嚴重,灰棗很少裂果。
2.2 防治方法
(1)及時灌溉,保持土壤不受旱,忌干旱后大水灌溉。
(2)從7月下旬開始,10~20d噴灑一次300mg/kg的氯化鈣或100倍過磷酸鈣液,連續噴灑3~4次。
3 縮果病
3.1 癥狀
果實受害后,多在腰部出現淡黃色水漬狀斑塊,邊緣呈浸潤狀清晰。隨后病斑變為暗紅色,無光澤。病果提前脫落。
3.2 防治方法
(1)加強水肥管理,增強樹勢,特別是在花期噴施硼肥,提高受精率。
(2)可用鏈霉素70~140IU/ml,土霉素140~210 IU/ml,卡那霉素140 IU/ml進行防治。
4 煤污病
4.1 癥狀
主要侵害棗樹的葉片、枝條和果實。在受害部位布滿一層黑色的煤粉狀菌,影響光合作用。
4.2 防治方法
(1)秋季清掃病葉,集中漚肥或燒毀,減少病源。
(2)藥物殺滅害蟲,切斷傳播途徑。
(3)用800倍多菌靈,50%利得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施2~3次。
5 菟絲子害
5.1 癥狀
菟絲子的莖纏繞在樹干和枝條上,形成縊痕和吸根,吸取養料后,使枝葉變黃和枯死。樹冠上則纏滿黃白色線繩狀的菟絲子。
5.2 防治方法
(1)深翻30cm,將菟絲子種子翻入土中后就不易發芽。發現菟絲子應立即清除燒毀。
(2)大面積發生時,可用敵草腈250g/667㎡,或2%~3%五氯酚鈉進行防治。
6 棗樹凍害
6.1 癥狀
持續低溫后,生長勢較弱的棗樹容易產生凍害,受害多在根頸部位,皮色發暗,無光澤,皮層褐色或黑褐色,樹的西南方向樹皮發生縱裂,導致腐爛的發生,樹皮易脫落,嚴重時整株死亡。該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沒有傳染性。
6.2 防治方法
(1)加強水肥管理,增強權勢。
(2)采取涂白、埋土,噴防凍劑、冬灌等措施。
7 棗樹旱害
7.1 癥狀
由于土壤和空氣過于缺水,棗葉出現卷曲或凋萎,光合作用受阻,生長停滯,一旦持久,落花落果嚴重,甚至整株死亡。
7.2 防治方法
(1)及時灌溉,補充水分。
(2)增施有機肥,或使用保水劑,提高土壤保水性。
8 棗樹風害
8.1 癥狀
3~5月份的大風天氣造成芽葉致殘,初蕾受損,枝條折斷,嚴重影響植株生長的產量。
8.2 防治方法
(1)建立防風林帶,減緩風速。
(2)棗園行向與主風方向垂直,合理修剪,確保主側枝、側單枝的主從關系。
9 棗癭蚊
9.1 形態特征
雌成蟲體長1.4~2mm,前翅透明,后翅退化為平衡棒,形似小蚊子,復眼大,黑色腎形。雄成蟲與雌成蟲相似,幼蟲體長1.5~2.9mm,乳白色,有明顯體節,無足,蛆狀。
9.2 為害癥狀
為害期長,從4月中旬至9月中旬。主要是幼蟲為害,葉片受害后變成筒狀,紫紅色,質硬而脆,不久變黑枯萎;花蕾被害后,花萼膨大不能開放,幼果受蛀后不久變黃脫落。
9.3 防治方法
敵殺死,敵百蟲,辛硫磷、馬拉硫磷、菊酯類、阿維菌素等都可以防治。花期宜用非硫農藥,如菊酯類、阿維菌素。
10 棗癭螨
10.1 形態特征
成螨體長約0.15mm,寬約0.06mm,胡蘿卜形,初為白色,后為淡褐色,半透明,卵圓球形,極小,乳白色,表面光滑,有光澤。若螨體白色,初孵對半透明,體形與成螨相似。
10.2 為害癥狀
為害期為4~9月,葉片受害初期,基部及葉脈部位首先呈現輕度的灰白色,后期葉片極度灰白,質感厚而脆,并沿中脈微向葉面合攏,嚴重時,葉緣枯焦,提早落葉。花蕾及花受害后,逐漸變為褐色,干枯脫落。果實受害后,梗洼和果肩部位呈銀灰色銹斑。
10.3 防治方法
發芽前用5波美度石硫合劑噴施防治。展葉后可用速螨酮3000~5000倍液等防治。
11 紅蜘蛛
11.1 形態特征
呈螨橢圓形,銹紅色或深紅色,雌成螨長約0.48mm,雄成螨較小,長約0.35mm,卵球圓形,直徑約0.13mm。初產時無色透明,孵化前變微紅色。幼螨近圓形,長約0.05mm,淺紅色,稍透明。
11.2 為害癥狀
為害期為5~10月,6~8月為高峰期,干旱時為害愈加嚴重。成螨、幼螨、若螨主要取食葉芽,葉片汁液,初期葉片出現失綠的小斑點,嚴重時葉片呈枯黃色,提前落葉、落果。
11.3 防治方法
(1)做好秋冬季節果園的除草,刮老樹皮等工作,減少越冬蟲口。
(2)可用螨死凈、殺螨醇、噠螨靈、克螨抒、阿維菌素等藥物進行防治。
12 蚧殼蟲
12.1 為害癥狀
為害期為4~10月,主要為害葉片和枝條,使葉片枯黃,棗果萎蔫,樹勢衰弱,產量下降。
12.2 防治方法
重點防治越冬代若蟲,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用5~6波美度石硫合劑全面噴施,也可用索利巴爾,10%~20%柴油乳劑,撲虱靈可濕性粉劑等防治。
參考文獻
[1]李根才.新疆南疆地區棗樹矮、密、豐栽培實用技術[M].烏魯木齊: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夏樹讓等.棗樹無公害病蟲草害綜防技術問答[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3]任國蘭等.棗樹病蟲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4]漆聯全等.新疆紅棗高產栽培技術[M].烏魯木齊: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5]張鐵強等.棗樹無公害栽培技術問答[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