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主要推廣雜稻品種類型的主要性狀表現、布局原則和高產優質配套栽培技術,并總結我縣雜稻品種布局和配套技術的推廣,以供參考。
【關鍵詞】施秉縣;雜交水稻;品種布局;栽培技術
自新《種子法》頒布以來 ,新品種選育推廣速度大幅度加快。2007年以來,施秉縣每年推廣雜稻有80多個,品種數量多、特征特性復雜、適應性各異。為了準確掌握品種的特征特性,搞好品種合理布局、實現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良種優良特性、指導群眾科學選擇用種和確保農業用種安全已成為種子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2007年以來,結合引種試驗、品種展示和生產調查,當地開展了雜交水稻品種特征特性研究,初步探索了施秉縣雜交水稻品種布局及配套栽培技術。
1 主要推廣雜稻品種類型的主要性狀表現
1.1 中優系列
主要品種有中優177、中優608、中優85、中優808、中優849、中優169等。該類品種數量多、適應性廣、分布范圍較大,生育期中熟,分蘗力中等;植株中偏高,株型整齊,粒型中長,外觀米質較好,食用品質中上等。也有一些品種食用品質較差,一些大穗型品種分蘗力較差,株型較披散。抗稻瘟能力中等偏弱,不耐肥,抗倒力較差。
1.2 宜香系列
主要品種有宜香1979、宜香3003、宜香9號、宜香725。該類品種數量較多、品質好,是我縣優質稻的主推品種,生育期大多中熟,也有一些偏晚熟,分蘗力中等,植株較高大,穗著粒數多,粒型多為長粒型,結實率較高,后期落色好,在我縣較耐稻瘟病,外觀品質較好,食用品質好。
1.3 內香系列
主要品種有內香8518、內香8156,內香2924。該類品種生育期中遲熟,分蘗力中等,植株中偏高,穗層整齊,株型松散適中,上層葉片中寬直立,后期落色好,粒型多為長粒型,米質優,口感好,較感稻曲病。
1.4 T優系列
主要品種有T優855、T優300、T優 618、T優272。成熟期變化較大,從偏早到偏遲均有分布;多數品種葉片略厚,葉色偏深,株型整齊,株型松散適中,分蘗中等;落色好,落粒性中等偏差,耐稻瘟病,粒型變異較大,橢圓到長粒型均有表現,豐產性好,產量較高,深受農民歡迎。
1.5 II優系列
主要品種有II優838、II優63、II優7號等。該類品種生育期為中遲熟,植株較高大,株葉型較整齊,分蘗力較強,莖稈較粗壯,葉色較深,耐肥抗倒力較強;穗著粒數較多,結實率較高,不同品種稻瘟病抗性差異較大。但總的表現感病,稻曲病偏重發生。米質中等。
1.6 超級稻
主要品種有中浙優1號、準兩優527、揚兩優6號。根據跟蹤調查測產,超級稻品種在我縣表現為植株較高大、根系發達、株型適中偏散、穗子大、穗著粒數多、抗逆性較強等特點,但結實率受栽培管理水平變異較大,超高產栽培要注意提高結實率。
1.7 其他高產優質品種
主要品種有科優21、B優827、湘優109、瀘香615。該類品種具有產量、米質、抗性、長勢的全部或部分優勢,大多數表現穗子長、著粒數較多、產量高,深受廣大農民朋友喜愛。
2 雜交水稻的品種布局原則
2.1 品質較優良的優質稻品種
包括宜香系列、內香系列及其他較好雜稻品種,這類品種主要定向于生產水平較高、商品率較高的優質稻生產區。
2.2 綜合性好、適應范圍較廣的普通雜交品種
包括中優系列和T優系列,這類品種具有產量較高、品質較好、抗性較強的特點,在全縣范圍內具有較廣泛的適應性。
2.3 超級稻和其他高產品種
包括超級雜交稻和其他高產雜交品種,這類品種產量高、抗逆性較強、易實現高產穩產,適應生產水平較高的壩區或高產栽培。
2.4 其他抗逆性較強的品種
其他抗逆性較強的雜交品種,主要用于高寒山區冷浸田和病害較重的地區。
3 高產優質配套栽培技術
良種良法配套推廣技術是挖掘品種產量潛力的必要條件,是實現高產優質的必要措施。我縣推廣雜交水稻新品種,其配套栽培技術如下:
3.1 全面采用旱育稀植技術
旱育稀植的引進改良已成為我縣水稻生產一套成熟的技術體系。旱育秧、旱育兩段秧、旱育拋栽能夠適應我縣不同生產條件的栽培需要,技術要點是苗床培肥和消毒,根據秧齡確定播種密度。
3.2 拉繩栽秧,規范栽插
通過拉繩栽秧,確保田間落田苗數和群體營養狀況良好。根據水稻生產條件和品種生產特點,采用寬窄行、分廂栽插,確保毎667㎡穴數達1.0~1.6萬,毎667㎡落苗6萬~8萬。
3.3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根據土壤供肥能力和水稻需肥特點,調控肥料種類和搭配、施用量及施用時期,這樣能節約肥料和提高肥料利用率,以滿足水稻營養需要和奪取高產。施肥技術要點在于早施重施基肥,充分發揮我縣中稻營養生長期較長的高產優勢和補施穗肥,改變輕視穗粒肥施用的傳統習慣。
3.4 施行病蟲害綜合防治,推廣無公害栽培技術
通過品種合理布局,采用旱育秧方式,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強化肥水管理等一系列栽培措施的綜合運用,提高水稻新品種抗御病蟲的能力。對于優質稻品種,要強調無公害農藥品種的運用,實現無公害化栽培目的。根據病蟲測報,選擇最佳防治時期,實行綜合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減少或避免病蟲害的發生。
3.5 根據新品種特性采取相應技術措施,提高稻米產量和品質
對于生育長、分蘗力強且具有2次灌漿特點的優質稻品種,在肥水管理上應適當提前控苗、延長灌漿期水層,以確保灌漿期水分需要,從而提高千粒重和結實率,確保高產。完熟后排水曬田,適當推遲收獲,以確保米質優良。對于米質較好、分蘗力中等、生育期較短的品種,在栽培上要強調有機肥一次施足,以確保前期分蘗發足、發夠,后期營養供應充足,便于奪高產和實現優質。這些技術措施對水稻新品種產量品質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4 總結我縣雜稻品種布局和配套技術推廣
4.1 做好新品種引種、新品種展示試驗,為水稻生產提供充足的后備良種
為了做好雜稻新品種的推廣,我縣認真完成了黔東南州種子管理站每年安排的引種、新品種展示試驗。對于在品種比較試驗中表現突出的新品種,根據她們的特點選擇適應范圍進行品種展示,在此基礎上,對于表現好且通過國家級或省級審定的新品種則直接投入生產,用這樣的方法可加速品種的新老更換速度。每年秋收季節組織有關專家、農技推廣部門、種子企業、種子經營戶以及廣大農民對展示的新品種進行現場參觀和測產驗收,用各種方法宣傳和推廣新品種。
4.2 優化品種格局,確保產量、質量穩定提高
根據水稻生產條件實行品種定向,力爭實現各類品種的優化布局,形成適應我縣不同生產特點和滿足產量、品質、抗性、生育期各類不同要求的優化的品種格局,實現水稻產量水平的整體提高。在確保雜交水稻新品種推廣時,嚴格按如下技術步驟實施:先引種試驗,穩步擴大面積,實現新老品種的及時的逐步更新換代,確保水稻品種結構的動態穩定;通過宣傳和調控,使雜稻新品種推廣做到貯備一批、推廣幾個、擴大一部分、穩定一部分、淘汰一部分,確保有價值的雜稻新品種能夠快速推廣,確保水稻品種群體始終保持較高的生產水平。
4.3 品種布局的改變推動了水稻生產的格局變化和產業發展
在生產實際中,通過引種推廣超級稻,引種推廣一大批香型優質稻(如宜香系列、內香優系列的香型雜稻品種),以使我縣水稻產量、品質大幅度上升,并帶動一批產量高、品質好、適應性強的水稻新品種的推廣,形成滿足產量、平質、抗性和滿足早、中、晚熟等各種要求的品種格局,并實現與之配套的栽培技術的改變,這大幅度地提高了我縣水稻種子的技術水平,使我縣水稻實現了產量、品質雙提高,從而推動了我縣水稻產業的快速發展。
作者簡介:
姜素娥(1971—),女,貴州施秉人,大學專科,農藝師,研究方向:水稻品種布局及配套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