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敘述了永仁縣概況及核桃種植情況;分析了永仁縣核桃栽培存在的問題,提出核桃栽培發展對策,以期促進永仁縣核桃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核桃;栽培技術;對策;永仁縣
1 概況
永仁縣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最多的山區縣,地處滇中北部,滇川要塞,跨東經101°14′~101°49′,北緯25°51′~26°30′,是出滇入川地,彝州北大門。全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中部地區有廣闊的丘狀高原面,地勢開闊平緩,河流切割不深,平均海拔1 530~1 700m;境內最高點大雪山山頂海拔2 884.7m,最低點永定鎮東端的金沙江邊,海拔僅926米;地形復雜,立體氣候明顯。全縣總面積2189km2,其中山區占97%,壩區占3%。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7.33萬km2,有林面積10.8萬hm2,活立木蓄積量853.53萬m3,森林綜合覆蓋率達68.98%,人均擁有林地26畝,是人均耕地面積的20倍,為發展林業創造了優越條件。
全縣堅持“圍繞增收調結構,依靠科技增效益,突出特色求發展”的發展思路,在永興、中和、宜就等海拔較高的5個鄉鎮(全縣有7個鄉鎮)、村組大力發展核桃產業,認真開展核桃整形修剪培訓和品種改良工作,2013年,共開展培訓14場次,核桃品種改良500畝,努力使核桃種植成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目前,全縣種植核桃面積達9.78萬畝,掛果面積1.8萬畝,年產量達918.9t,產值1 868萬元,已成了永仁老百姓的“搖錢樹”和“養老樹”。
2 永仁縣核桃栽培存在問題
2.1 品種混雜、搭配不合理
目前,永仁縣有近1.5萬株的散生樹,受歷史原因局限多為初生核桃;新發展核桃由于受造林、資金、苗木來源等諸多方面因素影響,50%以上為初生苗或劣質品種,面積達2.3萬畝;由于品種混雜、搭配不合理,致使核桃樹結果晚、產量低、效益差。有的地方早實核桃早衰效益期短,晚實核桃結果晚見效慢的現象。
2.2 栽植密度較小、管理粗放
新發展核桃基地多是在工程造林中栽植的,株行距多為6m×6m,種植密度較小,再加上果農不懂技術,管理粗放,無序間作,導致定干過高、枝條開張角度小、樹形紊亂、通風透光差、適齡不結果,有些地方的群眾大有含淚刨樹之勢。部分農戶忽視對核桃樹的常規修剪和病蟲害防治,導致核桃產量低、質量差。
2.3 基礎設施不完備
基礎設施不完備特別是水利設施建設,是制約永仁縣核桃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多數核桃種植地塊沒有修建蓄水池,加之天氣干旱,新植核桃的成活率較低,還有的地方道路不通,造成苗木運輸困難,成本高,放置時間長,從而也影響栽植成活率。
2.4 缺乏規范化栽培管理
大多數群眾對核桃規范化栽培管理認識不足,而且種植面積較小,分散、各家各戶獨立經營管理較多、連片種植較少、規模化程度較低;有的群眾對核桃栽植重視不夠、技術管理跟不上、生產上仍然沿用傳統散生核桃放任管理方式,造成單產低、經濟效益差。
3 永仁縣核桃栽培發展對策
3.1 選育優良品種
抓好苗圃基地建設,保證苗木來源,是發展核桃產業首選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此,永仁縣在適宜種植核桃的鄉鎮、村、組建立苗圃,自己培育出適地適樹優良苗木,從而達到就地取苗就地造林,提高成活率;確保優良品系,優質苗木,降低苗木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3.2 搞好基地建設
抓住國家實施第二輪退耕還林、山區綜合開發等項目工程的良機,全力打造核桃規范化生產基地。同時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社會資金和力量投入核桃開發,加強基地水利、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推廣節水灌溉,促進基地化、園區化建設。
3.3 大力推行核桃良種化、規范化、標準化生產
積極引進一批優良接穗、種苗,對現有核桃實生樹、劣種園進行嫁接改造,實現良種化生產。通過實施基地化開發、科學栽培、集約化管理、標準化生產,抓好優質豐產示范基地建設。
3.4 加強核桃栽培管理技術
3.4.1 培育優質苗木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種仁飽滿的壯齡樹(30~50年生)為采種母樹。當堅果青皮由綠變黃并開裂時即可采收。為確保種子質量,種用核桃應比商品核桃晚采收3~5d。秋播核桃可帶青皮播種,春播核桃需脫青皮后晾曬干藏。播種后培育出優質的實生苗木,選用良種泡核桃接穗,采用科學的育苗嫁接技術培育優質苗木。
3.4.2 核桃的栽植
核桃的栽植從種植地選擇開始,選擇平地、臺地、緩坡地作為核桃種植基地,并進行全面或塊狀整地,栽植做到穴大根疏、根土密接、塘土回飽、澆足水分、保溫保濕、養分充足,以保證核桃栽植成活,有利于核桃樹的快速生長。為掌握切實可行的核桃種植技術,林業部門經過多年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經驗,簡稱核桃種植的“六個一”技術,即“選一塊好地,打一個大塘,施一擔農家肥,栽一株壯苗,澆一挑清水,蓋一塊地膜”。
3.4.3 核桃的管理
對核桃栽植后的后續管理,即澆水施肥、整形修剪、松土除草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核桃以山區栽培為主,水分供給有限,應立足保墑,改善水分供給。根據品種不同,在核桃種植后長到80~200cm時,可通過選留主枝的方法進行定干,培養利于提高產量的樹形。核桃修剪隨幼樹、盛果樹、衰老樹而有所不同。同時,在開花結果期,適當進行疏花疏果。核桃實行合理間作,在農作物翻耕、松土、除草、施肥和灌水的同時,對核桃樹也起到撫育作用,核桃樹生長健壯,病蟲害減少,產量高。核桃樹的施肥要因地制宜,選用效果好的方法。
3.4.4 核桃果實采收
核桃多數品種在白露節前后成熟,核桃成熟的特征是,外果皮由綠色變黃綠色,并且開裂。當核桃樹外果皮開裂出現1/3的裂果時,即可采收。核桃脫青皮使用的方法有堆漚脫皮法、藥劑脫皮法、機械脫皮法。脫青皮后的核桃應及時用水清洗,洗去殘留在上邊的污染物、泥土和纖維,進行烤房烘干處理,再儲藏,無烘烤條件的地方將核桃及時進行暴曬,干后再儲藏,避免長時堆放致使核桃霉爛變質,以保證核桃仁的品質。
3.5 加強病蟲害防治
保護和利用害蟲天敵,發揮其中自然控制作用是一項重要防治措施。可在核桃園內套種綠肥或矮稈作物,創造有利于天敵棲息和繁殖的環境;其次是合理施用農藥,根據蟲情監測噴灑農藥,盡量減少對天敵的殺傷作用。
冬、春季結合修剪,剪除蟲害枝,清除蟲繭,刮除樹干粗皮、翹,并集中燒毀或深埋;主干涂白,翻犁園土,消滅越冬蟲源。提倡施用有機肥料和無機復合肥,合理密植和間作,科學修剪,及時中耕管理。創造有利于核桃樹生長和害蟲天敵繁殖的生態環境,增強樹勢,減輕害蟲危害程度。
加強蟲情監測工作,根據主要害蟲發生的時間和危害特點,在主要害蟲種群數量高時,可采用化學殺蟲劑防治。4~5月,重點防治核桃扁葉甲淡足亞種、核桃長足象,兼治芽蚜蟲、葉蝸等。7月重點防治毛蟲類、刺蛾、兼治其他害蟲;藥劑可選用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2.5%功夫乳油5 000倍液、5%來神速靈乳油
2 000倍液或滅殺斃等。化學防治僅是突發狀態下的一種應急措施,切忌長期、持續和專用一種殺蟲劑。
參考文獻:
[1]朱麗華,張毅萍.核桃高產栽培[M].金盾出版社,2006.
[2]白永順.大姚核桃集約化經營技術探討[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
[3]梅自彬.淺談大姚核桃中耕管理[A].代家澤.楚雄州2012年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楚雄:楚雄州科學技術協會,2012,12:273-275.
作者簡介:
李旺先(1978-),男,云南永仁人,助理工程師,從事林業工作。
通訊作者:
張曉峰(1975-),男,云南楚雄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林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