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多年對葡萄白腐病發病情況的觀察、調查與防治試驗,掌握了該地區葡萄白腐病的為害癥狀和發病規律,總結了白腐病的發病條件,據此提出了有效可行的綜合防治技術措施。
【關鍵詞】葡萄;白腐病;發生規律;防治技術
葡萄白腐病是為害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常造成果穗壞死、果實腐爛、枝蔓干枯,有的甚至整樹死亡。涿鹿地區由于是葡萄老產區,加上最近年降水量偏多,氣溫回暖,白腐病在防治上難度加大,復發率較高。筆者通過觀察、調查和防治試驗,掌握了葡萄白腐病在該地區的為害癥狀和發病規律、發病條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總結了一套有效可行的綜合防治技術措施,現介紹如下。
1 為害癥狀
葡萄白腐病主要為害果穗(包括穗軸和果粒)、枝蔓(包括主蔓和新梢)及葉片等部位,癥狀如下所述。
1.1 果穗
一般先發生在近地面的果穗尖端,首先從果梗和穗軸上發病,產生淡褐色、水浸狀、不規則病斑,逐漸上下蔓延。果粒發病主要是果梗從果粒基部發病,表現為淡褐色軟腐,而后整個果粒變為淡淡的藍色透粉紅的腐爛,果面出現小膿包狀凸起,密布灰白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嚴重時全穗腐爛,果梗干枯縊縮,受震動病果或果穗很易脫落,并有明顯的土腥或霉爛味。有時病果不落,失水干縮,形成有棱角的僵果懸掛在樹上。
1.2 枝蔓
白腐病主要為害枝蔓的損傷部位,如剪口、機械傷口、新梢生長過快形成的裂口等。病斑呈淡褐色、水浸狀、不規則,并具有深褐色邊緣的腐爛斑。病斑縱橫擴展,以縱向擴展較快,逐漸發展成暗褐色、凹陷、長形的大斑,表面密布灰白色小粒點(分生孢子器)。后期病斑干枯、縱裂,皮層與木質部分離,病皮纖維散亂如麻。有時病斑周圍的愈傷組織形成瘤狀物,這種枝蔓極易折斷。如果病斑環繞枝蔓一周時,病斑上部的枝蔓變粗,枝葉由黃色變褐或紅色,導致枝蔓枯死。
1.3 葉片
白腐病感染葉片,多從葉尖、葉緣開始,初呈水漬狀、淺褐色、近圓形或不規則斑點,而后形成較大的、有環紋的病斑,病斑上面著生白色小粒點,即分生孢子器。在潮濕的條件下,有特殊的霉爛味。病斑以葉背、葉脈兩邊為多,逐漸向葉片中部擴展,病斑發展末期常常干枯破裂。
2 發病規律
葡萄白腐病菌屬于半知菌亞門、腔孢綱、球孢目、墊殼孢屬。主要以分生孢子器、菌絲體在病殘組織和土壤中越冬,在表土20cm以內為多,集中在1~5cm。該菌對不良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干燥的分生孢子器在15年后仍能釋放出具有侵染活力的分生孢子。病菌在第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到葡萄植株上,通過自然孔口或傷口侵染植株組織內,引起初次侵染,以后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器不斷產生分生孢子,引發再侵染。在寄主中,病菌潛伏期為5~8天。在葡萄生長期內,可發生多次重復侵染,特別是發生雹災后,極易造成病害大流行。在本地區,一般從6月上中旬第一次降雨時開始發病,盛期在7~8月,直到采收前不斷發展。白腐病菌不能直接侵入果實,侵染果實需要通過傷口,但可以通過皮孔或直接侵入穗軸和果梗。
3 發病條件
3.1 氣候條件
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是該病發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分生孢子萌發的溫度為13~40℃,最適溫度為28~30℃。孢子萌發要求的相對濕度在95%以上,當相對濕度達100%時,分生孢子萌發率在80%以上。雹災和暴風雨發生后,與高溫(24~27℃)相結合,能造成白腐病的大流行,所以葡萄白腐病在歐美國家又稱“雹災病害”。
3.2 果園條件
果園土質黏重、地勢低洼、排水不暢,植株枝葉郁閉、棚架過低、通風透光不良時發病較重。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或傷害(包括自然的、人為的等各種因素造成的傷口)較多的葡萄園易發此病。在架式上,籬架葡萄比棚架葡萄易感病重,雙籬架比單籬架病重,東西走向比南北走向的葡萄園病重。
3.3 品種條件
各葡萄品種對白腐病的抗性不等,白香蕉、庫拜耳、黑虎香較抗病;保爾加爾、紅富士、紫玫瑰香等輕度感病;紅玫瑰香、黃玫瑰香、龍眼、紅地球易感病,而佳里釀、馬福爾多、黑塞白利高度感病。
4 防治技術
依據葡萄白腐病的發病規律和發病條件,特別是該病菌來源于土壤、傷口侵入的特點,采用綜合防治的方法,效果尤為明顯。
4.1 清除病菌來源
在生長季節期間,發現病葉、病果、病枝蔓要及時剪除,及時處理。當冬剪后,要做到徹底清園,將帶病組織全部干凈地帶出園外,集中處理,不讓它們遺留在果園內,以減少病菌基數,這是防治白腐病的基礎。
4.2 加強果園管理
根據當地的實際條件,綜合多方面因素,科學建園。盡量適當放寬行距,調整為行向與主風向相平行,棚架不要過低,及時綁梢、去副梢,以保證架面通風透光等措施可有效地預防或減輕白腐病的發生。做好排灌,果園缺水時灌水,保證樹體對水分的需求;雨后過澇及時排水,降低地面濕度,減少病菌侵染機會。適當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鉀肥、多種微量元素和有機肥料,使樹體健壯生長,可增強植株自身的抗病力,減輕病害的發生和發展。
4.3 阻止病菌傳播
對于白腐病的防治,阻止病菌傳播是非常關鍵的。首先要做到提高結果部位,大樹以果穗距地面60~80cm為宜,幼樹要逐年抬高結果部位,距地面較近的果穗進行吊穗。其次地面覆膜,以阻止病菌從土壤向樹體傳染,以黑膜效果最好,而且還可以抑制雜草生長。第三果實套袋,也是防止病菌傳播、保護果實的一項有效措施。
4.4 減少傷口產生
白腐病的發生,主要是病菌通過傷口侵入而引起的,因此減少樹體枝蔓、葉片、果實的傷口產生是防治白腐病的一項主要措施。特別是在適合白腐病發生的氣候條件具備時,果園的各種管理操作都要謹慎,不要造成傷口,如追肥、鋤草、夏剪等工作。當處理付梢后,對于發病重的地塊,要進行一次樹體噴藥保護,效果會更好。
4.5 藥劑防治技術
在葡萄白腐病的防治過程中,化學藥劑的使用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樹體的發病情況進行科學用藥。通常枝蔓發病重的果園要掌握在4月出土后和7月中下旬的兩次用藥上;以果實發病重的果園要重點在開花前后和套袋前進行噴施治療性的藥劑,來防治葡萄白腐病的發生;而葉片發病一般較輕,在展葉期和發病期防治即可。
4.5.1 葡萄出土上架后的用藥
一般在樹體的樹液開始流動但芽體尚未萌發時,噴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180倍的福美雙。發病重的果園還要對地面撒藥滅菌,以福美雙1份、硫磺粉1份和碳酸鈣2份三者混合均勻后,噴灑在地面上,也可以用開普敦200倍液地面噴霧。
4.5.2 葡萄落花后至套袋前用藥
此時期要進行規范防治,一般先用內吸性殺菌劑(如40%穩殲菌乳油8000~10000倍液,或12.5%烯唑醇2500~4000倍液)噴施一次,然后以78%科博700倍液或80%噴克700倍液進行保護1~2次即可。
4.5.3 葡萄套袋后至采收前用藥
葡萄果實套袋后,可根據病情選用藥劑,一般以保護劑為主,如80%炭疽福美600倍液、78%科博700倍液或進口代森錳鋅;發病后,則用治療劑30%愛苗3000倍液或40%穩殲菌乳油8000倍液進行噴施。噴藥做到均勻、周到。
4.5.4 冰雹、暴風雨等災后用藥
在遇到冰雹、暴風雨等特殊災害后,要及時用藥,一般在12小時之內用藥,以保護劑為主,如果災情慘重,則以保護劑加治療劑混噴為宜。
參考文獻
[1]邱強.原色葡萄病蟲害圖譜[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4.
[2]嚴大義,門鵬飛,董成祥.晚紅(紅地球)葡萄栽培[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23-125.
[3]曲健祿,李曉軍,徐穎等.幾種殺菌劑對葡萄白腐病菌的室內毒力測定[J].河北果樹,2002(4):7-10.
[4]薛德乾,廖新蓮.2005年葡萄白腐病嚴重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J].果農之友,2006(7):34.
[5]王忠躍等.中國葡萄病蟲害與綜合防控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41-46.
作者簡介:
王潤軍,男,1967年出生,大學本科、農藝師,一直從事果樹生產與果樹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