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袋料栽培黑木耳是我國吉林省東部山區新興起來的高收入致富項目,給該地區的人民帶來了相當可觀的經濟收益,現在我們本溪地區也進行人工培育。但是在黑木耳的培養過程中時常出現不同的問題,本文針對克服污染的方法進行探索及研究,以保障木耳的收獲量,經濟收益達到最大化。
【關鍵詞】黑木耳;袋料;栽培;污染
在黑木耳的袋料栽培生產過程中,因為滅菌操作失誤及生產管理措施不當引發的雜菌染病害問題較為常見,致使培養料消耗嚴重,菌絲體以及子實體生長出現異常,導致產量及質量都有所下降。
1 雜菌污染的原因
1.1 滅菌工作進行的不夠徹底
滅菌工作沒有做好可能會出現大面積的污染或者是全部都被污染。主要是因為常壓鍋漏氣導致,溫度不能達到100攝氏度,不能滿足100攝氏度下滅菌時間達到8-10個小時。或者是鍋體設計不合理,有氣流不能到達的死角。
1.2 接種過程不規范
需要強調操作過程無菌化。不管是接種箱或是操作臺,即便經過了消毒處理,但還是存在較少的雜菌。故此,操作過程中要對手、操作面進行酒精棉擦拭,母種及原種瓶口、接種所用工具均需要在酒精火焰之下適度的烤灼,并且動作要迅速、準確。
1.3 棉塞松、濕
棉塞過松會導致接種后雜菌通過瓶口縫隙進入到袋中。棉塞過濕,棉塞自身攜帶染菌進入袋內。
1.4 環境污染
培養室內的設施都可能攜帶雜菌。比較潮濕的房間以及老菌房時常會受到雜菌污染。
1.5 母種及原種帶雜菌
菌種污染不能忽視的是母種及原種攜帶雜菌,至使交叉感染,容易導致極大的損失。
2 應對措施
在制種過程中將滅菌作為首要問題來處理。要保證滅菌鍋的溫度控制,要做到一小時內升溫到100攝氏度,完成裝料的栽培袋要在最短時間內實施滅菌工作,防止袋內存在的雜菌繁殖。保證滅菌時間到達標準,在100攝氏度下保持8-10個小時,還要謹防中途出現降溫的情況。接菌工作人員要確保無菌操作的流程規范,滅菌進行過程中要將袋口包扎好,嚴防被打濕。出鍋之后使用四層厚紗布的生石灰包裹,在棉塞的外邊緣輕輕拍壓,能夠有效防止雜菌在棉塞以及瓶口處滋生。接種進行階段保證環境的清潔程度。菌種進入培養室之前要先進行藥物熏蒸,使用的床架保持干燥,及時挑出被污染的菌袋,謹慎防止交叉感染,受污染的菌袋要及時處理,埋掉或者是燒毀。接種前要對母種以及原種實施嚴格的篩選,尤其是要留意棉塞以及瓶口處,用于接種的不容許有絲毫的污染。
3 克服污染的方法
3.1 選育良種
菌絲的活力強,營養豐富是黑木耳袋栽保證高產、穩產的先決條件,目前黑木耳的袋料栽培生產多采用厚度小、收縮性能好的聚乙烯塑料袋,料袋之間的縫隙小可以顯著減少在出耳時間段的病菌感染。塑料袋的規格多種多樣,長袋可以提升生產效率,可是接種點比較多,培養時間較長等因素導致長袋的制袋失敗率高于短袋。培養料的準備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滅菌,一般根據實際的情況制定滅菌的時間。
依據袋料生產的特點,要選擇綜合性能優良的菌株。我國黑木耳的種植資源相對多樣,但是各地存在的差異比較大,可以從中選取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優良育種,并且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更好的菌株培育。
3.2 提高成品率
處理制種階段中各道工序需要嚴格的把關之外,還需要防止塑料袋出現破損。霉菌擁有很小的孢子,僅有3至5微米,極容易進入菌袋造成污染。
3.3 選好黑木耳栽培的季節
黑木耳的袋料栽培季節可以選擇在春季和春季。對于栽培季節選擇時,要根據所在區域的具體溫濕度條件,還需考慮自然氣候的變化規律以及人工控制培養環境的能力。春季栽培以北方為主,秋季栽培多以南方地區為主,這一差別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氣候條件決定的,北方秋季會氣溫驟降,南方春季氣溫會突然升高,從而影響出耳,例如使轉化率變低,污染率增高等。
3.4 加強對水分的管理
黑木耳菌種培育過程中,嚴格控制好培養基的含水量,配料水分是否正確對菌種生產有直接影響。根據調查顯示,有部分生產者進行配料時,往往沒有重視科學添水的重要性,只要培養基的含水量比較高,那么接種之后母種在相對濕度較高的環境下,萌芽及生長的速度都收到嚴重影響,而且極容易感染雜菌以及導致菌種的死亡。黑木耳能夠生長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的充足,從形成耳基的階段開始,木耳就需要較為充足的水分,對濕度也有較高的要求,實施露地栽培時雨水是最理想的水源。實行人工噴水,要依據木耳生長的特性,早期做到少噴,中、后期需要進行多噴,氣溫高時,即25攝氏度以上,不可進行噴水,穩定溫度15-20攝氏度之間時要進行多噴。在這樣的氣溫下實施噴水作業,可以促進子實體的生長發育,進而減少雜菌的對袋料的危害,噴水作業時還要注意加強通風和換氣,并控制好“干濕交替”。
3.5 室外栽培
室外栽培不用搭建棚室,應用的范圍比較廣泛、生產的規模相對較大,屬于相對粗放的管理模式。在室外栽培由于陽光的照射、通風性能良好,其受雜菌污染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優于室內袋料栽培技術,黑木耳袋料栽培不僅適用于室外栽培,還可以實施與不同作物套種栽培或者是實現立體栽培。但是在室外栽培不是沒有缺點的,其受氣候等客觀因素影響較大,不單單注意季節的選擇,還要做好人工干預,加強對溫度以及濕度的掌控,還需做好遮陰工作。
結束語
食用菌的種植生產技術屬于廣泛普及的范疇,在我國范圍內都有對其進行人工栽培的生產者。自從人工栽培菌種之后,生產技術逐漸趨于成熟。可是部分生產者在菌種培育成品率上尚且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黑木耳菌種培育的成品率基本偏低,基本只能達到70-80%,更有成品率不足50%的,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培育過程中菌種被污染,導致成品率下降,影響種植者的經濟收益。故此,黑木耳的種植者要在實際培育過程中,總結以往的經驗并摸索新的抗污染方法,進而減少袋料培育黑木耳的污染,提高成品率來獲取更大的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徐秀偉; 柴新義; 向玉勇; 殷培峰.利用農作物廢料培養單片黑木耳的技術研究[J].滁州學院學報,2012(04).
[2]張介馳; 張丕奇; 韓增華; 孔祥輝; 馬慶芳; 戴肖東; 劉佳寧.黑木耳袋栽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食用菌,2010,(11).
[3]王秋靈.黑木耳代料栽培替代基質開發及菇床廢料資源化利用[J].浙江大學,2011,(01).
[4]王太友; 侯君; 田玉秋; 李先智; 王淑艷.袋栽黑木耳制種染雜原因及解決辦法[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