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靖江市基層動物衛生監督工作的現狀及其面臨的問題,并就此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和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養殖;動物衛生監督;食品安全
近年來,瘦肉精、三鹿嬰幼兒奶粉、蒙牛奶粉、注水肉、紅心蛋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使得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問題受到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關注,因此,對動物防疫場所的日常監督管理和動物衛生監督工作就應該提到一個新的高度。靖江市自2008年體制改革后,各鄉鎮站的硬件和軟件條件多有了明顯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工作思路上還停留在上個世紀,沒有大的突破,工作形態還保留在以服務為中心、以經濟效益為宗旨的程度,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基層動物衛生監督工作的有效開展和實施。
1 靖江市 基層動物衛生監督的現狀與問題
1.1 執法主體不明確
根據《動物防疫法》的有關規定,動物衛生監督的最基層是縣級以上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這就導致了鄉鎮在一些動物監督工作中的尷尬處境。由于各種原因,很多鄉鎮的執法人員沒有省行政執法證、官方獸醫證(檢驗員證)等,這和《動物防疫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不符,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動物監督工作在基層的開展。
1.2 檢疫工作中的一些實際情況
由于體制的原因,目前產地檢疫工作全部由駐村獸醫開展,檢疫對象就是服務對象,是自己經濟指標上交的來源。如果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來實施,就會影響其他業務的開展,執法和經營不分開的弊病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同時,部分工作人員對法律法規和基本業務知識學習不到位,對產地檢疫工作的重要性沒有高度重視。
一些經營者和經紀人的法律意識淡薄,加之在流通環節中監管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產地檢疫工作得不到很好的開展。宰前屠宰檢疫是檢疫工作最受關注,也是動物衛生監督工作中相對比較好的一個,但是由于體制的原因,部分鄉鎮沒有宰前屠宰檢疫的專職檢疫人員,部分人員的身份不符合國家的習慣規定(沒有相關的上崗證件),即屠宰檢疫員不僅是駐村獸醫,還是產地檢疫員,這在很大程度上給屠宰檢疫工作加大了隱患。在時間上,不能對所有入場的動物進行“查物驗證”瘦肉精檢測,生豬進場是否有分銷等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督也不到位;在人員上,凌晨要進行屠宰檢疫工作,白天要進行正常的服務性工作、防疫工作、日常工作等,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也影響到屠宰檢疫結果的判斷。對于養殖場的監督管理,由于養殖場既是服務對象,又是新技術推廣的合作人,同時還是重要的經濟來源,這在無形中加大了監督管理的難度;在市場監督管理中,由于歷史原因,大部分人對《動物防疫法》都不了解,對動物衛生監督工作的性質不了解或者還停留在服務性質上,不支持不配合,甚至阻撓正常的執法監督工作,這也給正常的監管工作帶來了難度。
2 解決的方法和相應的措施
2.1 進行人員的調整,使人員配置合理化
用“6+2+2”的模式進行合理分配。鄉鎮站根據業務量的大小決定人員總數,然后用60%的人員進行防疫、診療等基礎性工作;20%進行產地檢疫,并對養殖大戶進行日常監督管理;20%進行屠宰檢疫工作。在進行防疫場所和其他相關執法工作是后面的40%的人員參與,如果有突擊免疫和其他緊急情況則是前面的80%的人員參與,這使得人員資源利用達到最大化、合理化和合法化。
2.2 加大宣傳力度
加大媒體、報紙等的宣傳力度,或搞一些大型的活動來宣傳動物衛生監督的職能,讓廣大群眾認識到動物衛生監督的重要性和權威性;提高廣大群眾的意識,助其養成索取檢疫證明的習慣,發現違法行為要及時舉報;在一些公眾場合公布執法人員的照片、聯系電話、舉報電話等,讓廣大群眾參到動物衛生監督工作中來。
2.3 提高基層動物衛生監督人員的綜合素質
通過培訓、考試等方法提高基層動物衛生監督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其個人形象;盡快完善基層動物衛生人員的相關證件的辦理,使其身份合法化;同時,加強對生豬經紀人、養殖大戶和部分村干的培訓,提高這些人對動物衛生監督工作的認識,這對以后的動物衛生監督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2.4 加強檢查力度
在政策許可的情況下,加強對畜禽運輸車輛的檢查,杜絕未經檢疫或者是檢疫不合格的產品、病死動物進入流通環節。只有把體制理順、人員合理調配,把監督執法從經營服務中分離出來,才能保證動物衛生監督工作有效地開展起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級領導和全體畜牧獸醫工作人員的努力配合和取長補短,使靖江市的動物衛生監督工作有一個大的發展和突破,從而實現保障畜產品的安全、保護人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