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龍泉市林業局國鄉合作造林發展的基本過程,目前在經營管理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并對今后如何進一步經營管理好現有的國鄉合作造林提出了建設性的思路與建議,旨在為林業局今后更好的經營管理好國鄉合作造林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國鄉合作造林;經營管理建議
龍泉市大規模營造國鄉合作造林基地,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結束于90年代初期,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龍泉林業局正處于木材經營改革開放期,木材銷售經營經濟效益達到了最輝煌時期,經營利稅最佳年份曾達到近億元,在這樣好的經濟形勢下,林業局黨組領導下屬9個區林業站及其他企事業單位開展大規模的國鄉合作造林活動,通過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在近十年間,共營造了以杉木、馬尾松等樹種為主的國鄉合作造林基地11.4萬畝,由于林業局對國鄉合作造林經濟扶持力度大,再加上集約規模科學經營,造林質量和幼林撫育質量都處在全省的前列。
國鄉合作造林在經營上采取向鄉鎮、行政村集體(或)農戶租賃山片承包造林,山林所有權不變,經營投資歸林業部門各區林業站,承包經營期一般為25~30年,承包經營合同到期后林木采伐凈收益按山主單位30%~40%,林業部門承包經營單位60%~70%分成。這種造林模式充分發揮了林業部門當時資金雄厚、林業技力人員多、力量強、集約規模經營等優勢,有效地促進了全市大面積荒山綠化,促進了造林和撫育質量的提高。國鄉合作造林為鄉鎮村林農充分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為當時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3年綠化荒山、5年綠化浙江的宏偉目標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 國鄉合作造林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1 林業內部多次機構改革造成在經營管理的脫節
林業局從開展營造國鄉合作造林基地開始,對國鄉林的經營管理在體制上曾經過3次機構改革,第一次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這一時期國鄉林是由林業局下屬林業、林政、森工企業三位一體的各區林業站及其他一些企事業單位造林及經營管理;第二次是1993年8月份林業局實行政、企、事分開機構改革,至2000年,國鄉合造林基地劃到了林業工業總公司經營管理;從2000年開始,林業局對局下屬所有企業單位進行了改制,2000~2003年,林業系統內部企業單位全部解體,企業解體后,國鄉合作造林又歸到林業局直接經營管理。由于林業局多次機構改革,對國鄉合作造林基地的經營管理造成了較嚴重的影響,有許多國鄉合作造林基地到了中幼林間伐撫育期沒有進行及時撫育間伐,對國鄉林的健康正常生長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1.2 由于多種原因,大部分生長好的國鄉林被采伐
一是2000~2003年在林業局企業改制過程中,由于當時林業局經濟滑坡,企業改制職工買斷工齡缺乏資金,對4.5萬畝生長良好的國鄉林進行了拍賣處置用以企業改制;二是近十年來,林業局對一些國鄉林租賃承包合同已到期的3萬畝國鄉林進行拍賣處置,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現在僅留下3.9萬畝立地條件及生長相對較差的國鄉林。
1.3 國鄉合造林租賃承包合同到期后,與山主續訂合同工作較難
隨著龍泉林業從過去以采伐林木為主到走向森林保護為主,大部分的山林規劃建設為生態公益林,國家對生態公益林建設越來越重視,投入的生態林補償金也一年比一年提高。因此,農村干部和林農對林地的價值越來越高在思想上也日益明確。基于這樣的現實,林業局原來營造的國鄉林,在近3~5年租賃承包合同都要到期,合同期滿后,再和山主續訂經營國鄉合作造林合同就十分困難。
1.4 對國鄉合作造林科學經營不夠
主要表現在:一是當時對一些選擇立地條件不當,如在海拔低、土壤瘠薄又肥力差的山地上營造的國鄉合作造林基地,幾年前樹木就已停止生長,形成了“小老頭樹”。屬于這樣的國鄉林面積有近0.3萬畝,近幾年沒有及時采伐更新,造成對土地資源浪費,經濟效益低下。二是目前林木生長較好的國鄉合作造林基地,屬于以商品林為主,但在前幾年把這些商品林規劃到了生態公益林中去,造成對商品林審批采伐困難的現象。三是在近幾年國家林業局、省林業廳下達的森林撫育項目政策中,落實國鄉合作造林基地森林撫育政策工作做得不夠細,監督檢查不夠到位,影響了森林撫育的質量。
1.5 國鄉合作造林與山主簽訂租賃承包合同不夠完善
隨著多數國鄉合作造林租賃承包合同期滿,林木可采伐利用,在經營過程中,已累計發現有0.46萬畝國鄉合作造林基地當時沒有和山主簽訂承包租賃合同,這給國鄉合作造林經營管理留下了山林糾紛后患。
2 對經營好現有國鄉合作造林基地的思考與建議
2.1 摸清現有國鄉合作造林基地家底
林業主管部門應盡快建立國鄉合作造林基地調查組,為抓緊完成此項工作,可建立2個調查組,每個組3個人,以局國鄉合作林場現有技術骨干為組長,抽調有關鄉鎮林業工作站業務能力較強的林業技術人員一起參與,對全市現有國鄉合作造林基地,按杉木、馬尾松速生豐產林生長量指標進行逐片分Ⅰ、Ⅱ、Ⅲ類標準小班調查,分類統計。以此調查統計數據,為林業局科學經營好現有國鄉林基地提供決策依據。
2.2 制定國鄉林分類科學經營方案
2.2.1 對現有近0.3萬畝已停止生長形成“小老頭樹”的杉木國鄉合作造林基地,在1~2年內采取全面全部采伐更新的辦法,采伐后更新應營造松、闊混交林,松木樹種的比例占30%,闊葉樹的比例占70%,這樣有利于林木生長和保護生態環境。
2.2.2 對租賃承包合同期已滿,立地條件與林木生長均好,山主又不同意續訂合作經營合同的,也應馬上進行采伐更新,更新后將山地退還給山主自主經營。
2.2.3 對原來不應該規劃到生態公益林中去目前又生長良好的杉木、松木商品林,應盡快調整規劃,把不應該規劃在生態公益林中的商品林通過合法的程序退出來,面積約1.5萬畝。把確實應該規劃為生態公益林的國鄉合作造林基地(如城區周邊、河流水庫區域、國(省)道公路兩側500m以內范圍)繼續規劃為生態公益林,這類面積約0.8萬畝,可讓其充分發揮生態效益的作用。
2.2.4 對還有近5年時間與山主租賃承包合同到期、目前生長較好的國鄉合作造林基地,可充分利用國家林業局、省林業廳下達的森林撫育項目政策,在1~2年內逐片搞好森林撫育規劃,適時按技術標準搞好森林撫育工作(現需要森林撫育的國鄉合作造林基地有近1.9萬畝)。為保證森林撫育質量,國鄉合作林場全體工作人員與有關鄉鎮林業工作站林業技術人員、國鄉合作造林基地護林員,應經常到山片現場對負責森林撫育的施工人員進行森林撫育質量檢查,發現質量不合格的,應及時返工補工,直到合格為止。
2.3 完善當時沒有簽訂的國鄉合作租賃承包合同工作的
租賃承包合同是經營好國鄉合作造林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林業主管部門對此項工作應高度重視,應由林業局牽頭,成立由國鄉合作林場、山林糾紛辦、林政科、有關鄉鎮林業工作站人員組成的國鄉合作造林合同完善小組,用2~3個月時間,專門對原來沒有簽訂國鄉合作造林租賃承包合同的山片,進行逐片查找原因,在查清原因的基礎上,采取與山主協商的辦法,抱著互利互讓的原則,妥善處理好原來存在合同不完善的問題,消除國鄉合作造林基地經營中存在的山林糾紛隱患。
2.4 林業局對國鄉合作造林經營管理建立目標考核責任制度
林業局對下屬國鄉合作林場及有國鄉合作造林基地的鄉鎮林業工作站,每年都應制定國鄉合作造林目標考核責任制度(包括年分類經營面積、質量;年經營經濟收入;森林防火;防止盜濫伐林木;林區穩定工作等)。對年初制定的每項目標責任指標應細化落到到位,做到年中有檢查,年終有考核。經年終考核對國鄉合作造林經營管理作出突出貢獻的,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經考核不合格的,進行通報批評和經濟處罰。形成一種激勵向上,獎懲嚴格的國鄉合作造林經營管理機制。
作者簡介:
周誼軍(1956-),男,浙江龍泉人,助理工程師,從事林業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