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保護、改善水生態環境,嘗試、集成“潔水漁業”養殖模式,衢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在小水庫網箱養殖中推廣底部增氧技術,使網箱養殖水域溶氧迅速提高并均勻分布,為改善養殖水體環境,提高經濟效益,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底增氧技術;網箱養殖
光倒刺鲃(又名將軍魚),屬高檔淡水溪流性魚類,該魚肉質豐厚,結實少刺,品味鮮美,營養豐富,因而頗受消費者喜愛,市場供不應求。衢州市自開展“潔水漁業”專項行動以來,一直積極探索在發展水產養殖業的同時如何保護好水生態環境和怎樣在小水庫中推廣網箱養殖,達到既增加溪流性魚類養殖產量、提高養殖戶收入,又充分發揮水產養殖保護、改善水生態環境的目的。網箱養殖光倒刺鲃在適應市場上具有天然的優勢,但光倒刺鲃對養殖水體水質要求較高,尤其是對水體溶氧的要求特別高,開展小水庫網箱養殖難度很大。2013年,衢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在衢江區后溪鎮撐口水庫(小型水庫,養殖水面495畝,1畝約為667m2,下同)開展了底部增氧技術在網箱養殖光倒刺鲃中的應用試驗,試驗結果較為理想。現將試驗情況介紹如下:
1 主要材料
1.1 鋼架網箱
用水泥船做浮子,鋼架連接制作結實牢固的網箱鋼架,主通道寬度1.0m,其他通道寬度0.5m,網箱框架規格5.7m×10.0m。網箱由聚乙烯無結網片縫制而成,網目規格視魚種規格大小而定,3.0~5.0cm不等。
1.2 底部增氧設施
空壓機,選用羅茨鼓風機,出氣風壓不低于3 500mm水柱;管道,主管道選用直徑50mm PVC給水管,支管道選用直徑10 mm 塑料軟管;曝氣盤,曝氣盤選用直徑80cm的納米微孔管曝氣盤,配備相對應的二通、三通接口。
2 設備安裝
2.1 供氣管道安裝
沿鋼架網箱中間主通道一側安裝供氣主管道,主管道一端接至空壓機、一端用堵頭封閉,中間經二通、三通接口與納米微孔曝氣盤相接,在每隔5.7m的網箱相鄰處安裝2~3個三通接口。
2.2 納米微孔曝氣盤的安放
納米微孔曝氣盤經塑料軟管與主管道三通接口相接,安放于網箱外相鄰的側面通道,安放深度1.5~3m,一般與網箱深度相同。同一臺空壓機供氣的納米微孔曝氣盤安放深度應相同。
2.3 動力配備
4kw羅茨鼓風機可供水深3m以內,40~50個納米微孔曝氣盤。
3 養殖管理
3.1 魚種放養
2013年2月上旬,在試驗基地——衢江區后溪鎮撐口水庫網箱放養兩批光倒刺鲃魚種,第一批放養規格0.3~0.4kg/尾,放養密度2 000尾/網箱,放養16只網箱(規格5.7m×10m×3m),共放養光倒刺鲃魚種3.2萬尾。第二批放養規格0.1~0.2kg/尾,放養密度4 500尾/網箱,放養 6只網箱(規格5.7m×10m×3m),共放養光倒刺鲃魚種2.7萬尾,光倒刺鲃魚種放養時用2%~3%食鹽水進行消毒。
3.2 投飼管理
全程投喂膨化浮性顆粒飼料。為滿足營養需求并控制養殖成本,選用粗蛋白含量34%~36%的飼料,根據魚體規格飼料粒徑控制在3~5mm之間。網箱投喂飼料一定要經過馴化階段,使魚能集中攝食后才能按正常量投喂。3~4月水溫較低,日投飼量為魚體總重量的1%~2%,每天投喂2次,分別是9:00~10:00,14:30~15:30。5~7月為南方雨季,水庫水交換量大、水質好、水溫適宜,應增加日投飼量為魚體總重量的4%~6%,每天投喂4次,分別是7:00~8:00,10:00~11:00,13:00~14:00,16:00~17:00。8月水溫高,影響魚類吃食,應減少投飼量并避免中午投喂,一般每天投喂2次,日投飼量為魚體總重量的1%~2%,投喂時間調整為7:00~8:00,17:00~18:00。9~10月水溫有所下降,但水質變濃,早上一般都會浮頭,應推遲第一次投喂時間,日投飼量改為魚體總重量的3%~4%,投喂次數也改為3次,分別是8:30~9:30,13:3 0~14:30,17:30~18:30。11月可根據天氣情況在中午投喂1次,日投飼量為魚體總重量的0.5%左右。
3.3 增氧設施使用方法
底部增氧設施開機時,納米微孔曝氣盤充氣會形成“V”字形的水流,可打破水體上下水層的溫躍層與氧躍層,使網箱養殖水域溶氧迅速提高并均勻分布,從而改善養殖水體環境。底部增氧設施開機時間安排,養殖前期晴天22:00至翌日7:00開機,陰雨天則全天開機;養殖后期開機時間適當延長。
3.4 日常管理
3.4.1 水質管理:庫中嚴禁施肥,根據水色,可施適量的生石灰。大庫中合理投放鳙魚、鰱魚魚種,調節水質。底部增氧設施要經常維護,合理使用,保持養殖水體溶氧充足。
3.4.2 魚病防治:光倒刺鲃網箱養殖期間,主要疾病有爛鰓病、腐皮病、出血病等。爛鰓病、腐皮病可用二氧化氯0.3μl/L全池潑灑治療。出血病采用內外結合用藥,外用二氧化氯0.3μl/L全池潑灑,內用恩諾沙星或氟苯尼考拌飼進行防治。
3.4.3 防逃:光倒刺鲃喜跳躍,1m高的擋網都可能跳出去,因此要用蓋網蓋住網箱口。該魚有咬網箱接線線頭的習性,要經常認真檢查網箱,發現有破損或掉線的要及時修補,防止逃魚。
3.4.4 分箱:光倒刺鲃飼養一段時間后,個體差異會越來越大,因此在水溫不太高即5月下旬前做好分箱工作,將規格相同的魚分揀集中在一起飼養。
3.4.5 成魚捕撈上市:在經過一年左右精心飼養后,當網箱中的光倒刺鲃成魚規格達750g以上時 ,進行篩選,捕大留小及時捕撈上市。
4 養殖效果
經過一年的精心飼養,至2013年12月20日,第一批放養規格的16只網箱已出售光倒刺鲃17 324kg,另有6 762 kg未達商品魚規格。單產達26.41 kg /m2,以庫邊價30元/kg計,產值可達792.3元/m2、效益184.87元/ m2;第二批放養的6只網箱經抽測,總體成活率達96.8%,平均規格486g/尾,總產量達12 702kg,產值可達1 114.21元/m2、效益297.12元/ m2。
5 主要體會
5.1 應用底部增氧設施,可改變傳統的增氧方式,實現全天候、全時段按需增氧,改善養殖水域生態環境,促進魚類生長,達到穩產增收的目的,建議將底增氧技術在小水庫網箱養殖中的應用作為“潔水漁業”養殖模式予以推廣。
5.2 應用底部增氧設施,可有效提高增氧效率,節省用電,節約養殖成本。如能安裝溶氧實時監測系統,聯動底部增氧系統,實現自動控制,效果會更好。
5.3 底部增氧設施的納米微孔曝氣盤安放于網箱外側邊效果較好,如直接放于網箱內,納米微孔曝氣盤充氣形成的“V”字形水流大,而網箱范圍較小,影響魚類生長,效果反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