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個以分散養殖為主的畜牧業大州,畜產品質量的提升與畜牧獸醫部門對養殖環節的監管息息相關。本文通過對大理白族自治州當前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現狀的分析,認為畜牧獸醫工作重心沒有從畜產品生產的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是制約散養地區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瓶頸,并從監管層面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供廣大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畜產品;產品質量;監管
近年來發生的嬰幼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使消費者對國產畜產品的消費信心受到嚴重挫傷,到何處購買安全放心的畜產品成為消費者的最大疑問,安全放心畜產品的供給成為我國消費市場的一大缺口。而畜產品質量在生產過程中受動物的健康狀況、畜牧業投入品質量和是否按規定使用投入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本文從畜產品的監管層面對此進行了總結,以供同行商榷。
1 畜牧業生產情況
1.1 養殖布局
大理白族自治州轄12個縣市,共110個鄉鎮、1076個村民委員會和6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全州畜禽養殖主要以分散飼養為主,占養殖總數的65%以上。
1.2 生產狀況
2012年畜牧業產值為107.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0%,奶牛存欄15.2萬頭、生豬出欄418.5萬頭、肉牛出欄54.0萬頭、肉羊出欄138.3萬只、家禽出欄1932.9萬羽,牛奶總產48.2萬噸、肉類總產50.8萬噸、禽蛋總產7.4萬噸。
2 畜牧獸醫系統人員、項目經費和車輛配備情況
2.1 事業人員分布
(1)4個州級事業單位85人的分布情況:動物衛生監督所有編制17人,占總數的20%;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有編制27人,占總數的31.8%;畜牧工作站有編制18人,占總數的21.2%;家畜繁育指導站有編制23人,占總數的27.1%。
(2)43個縣級事業單位526人的分布情況:12個動物衛生監督所有編制146人,占總數的27.8%;12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有編制170人,占總數的32.3%;19個畜牧技術推廣機構210人,占總數的39.9%。
(3)110個鄉級畜牧獸醫站有編制712人,屬綜合職能機構,主要是配合3個縣級部門做好相關業務工作,同時受鄉鎮政府領導做好轄區內煙草、糧食等農業生產工作,部分鄉鎮還從事獸藥飼料經營和診療服務工作。
2.2 村級防疫員
全州有村級防疫員1384人,主要負責散養動物的強制免疫工作。
2.3 經費安排
主要分成畜牧技術推廣、動物免疫和畜產品監管3大塊,各塊所占比例分別為畜牧科技推廣及扶持經費占62.4%、動物免疫經費占20.6%、畜產品監管經費占17%。
2.4 執法車輛配備
大理白族自治州畜牧獸醫系統有行政辦公及業務用車近60輛,其中監督執法車僅有13輛,12縣市配備的12輛監督執法車當中,僅有6個縣的執法車輛的支配權歸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所,其余6個縣的執法車輛均由當地畜牧獸醫局統一調配。
3 動物衛生監督所的職責和任務
3.1 職能職責
一是按照《動物防疫法》、和《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法規的規定,從事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和動物防疫監督工作;二是受本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委托,從事種畜禽、獸藥、飼料和生鮮乳等畜牧獸醫綜合執法工作。動物衛生監督所負責了從獸藥飼料等畜牧業投入品、畜產品生產、動物及產品流通、動物屠宰等畜產品質量安全多環節的一條龍監管工作。
3.2 主要工作任務
(1)1個獸藥生產企業和443個獸藥經營門店監管;(2)33個飼料生產企業和1385個飼料經營門店的監管;(3)1051個畜禽販運戶、700多個屠商、143個畜禽交易市場和166個畜禽產品交易市場的監管;(4)220個動物產地檢疫申報點和442個動物屠宰場點的檢疫;(5)5個乳品加工企業、153個生鮮乳收購站、16個奶牛養殖場和3.7萬戶奶牛養殖戶的監管;(6)1106個豬規模場、738個規模養雞場、230個牛規模場和213個羊規模場的監管;(7)19個動物診療機構和1930名鄉村獸醫的監管;(8)12個政務服務中心的窗口工作。
4 監管現狀分析及其建議
4.1 數據分析
從以上數據可以清晰地看出,大理州畜牧獸醫事業人員和經費的安排主要分布在畜產品的生產環節,動物衛生監督所的人員、經費和車輛的配備卻無法保障,最終導致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畜產品監管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多數出欄動物因畜禽標識不符合《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或強制免疫信息無法查證而不具備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的條件;二是多數規模養殖場(戶)飼養的動物因養殖檔案不符合《畜牧法》的規定而不具備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的條件;三是畜產品藥物殘留超標的安全隱患較大;四是動物衛生監督所承擔的超額工作任務無法全部按要求完成。
4.2 建議
4.2.1 調整人員結構
(1)加強州級實驗室建設。壓縮州畜牧工作站和州家畜繁育指導站編制至10人,將其他人員用于加強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的建設,提升實驗室的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和動物疫病監測水平,真正發揮實驗室作為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畜牧獸醫綜合執法的技術支撐作用。
(2)縣級單位改革。因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實驗室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縣級畜牧技術推廣機構在種畜禽、養殖檔案和獸藥飼料投入品等方面既承擔了運動員角色又承擔了裁判員角色,這是不適應時代的發展的,應壓縮縣級兩部門的編制,保證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所在縣級事業編制中所占比例不低于60%。
(3)鄉級單位改革。嚴格按《國務院關于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15號)精神,徹底分離獸藥飼料經營和動物診療等一切經營性服務,同時按《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動物衛生監督工作的意見》(農醫發[2011]28號)精神成立動物衛生監督分所,并保證動物衛生監督分所在鄉級畜牧獸醫編制中所占比例不低于70%,即不低于498人。徹底扭轉部分鄉鎮畜牧獸醫人員拿著國家全額工資,卻將獸藥飼料經營和動物診療當主業,而將動物防疫監督和動物檢疫等公益性服務當副業的不合理局面。
(4)加強村防疫員管理。鄉鎮動物衛生監督分所可以從畜禽標識、免疫戶口冊和免疫檔案入手管理好村防疫員,提高散養動物強制免疫密度,最終從動物疫病防控的角度提升畜產品質量。
4.2.2 嚴格控制項目經費
一是增加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經費投入。二是嚴格畜牧技術推廣項目列項和驗收,對動物防疫條件不達標的養殖場所不予列項;對畜禽標識使用、養殖檔案建立及保存等不符合規定的項目不能予以通過項目驗收。
4.2.3 保障執法車輛配備
確保州縣13個動物衛生監督所每個單位的車編不低于2個,1個用于動物防疫監督及檢疫工作,1個用于畜牧獸醫綜合執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