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黃淮地區的玉米種植以夏玉米為主,從播種到收獲大致要經過播種期、出苗期、拔節期、抽雄期、籽粒灌漿期和成熟期6個生育時期。本文將結合近年來黃淮地區夏玉米的栽培實踐,針對夏玉米的高產栽培技術做出總結與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夏玉米;黃淮地區;高產栽培技術
1 選擇適宜品種
選擇高產潛力大,抗病、抗倒伏,株型較緊湊,夏播生育期在 100d左右的中熟品種。在選擇品種的時候,該品種首先必須通過審定;其次,根據市場需求、生產目標和氣候條件等特點選擇耐密、緊湊、中穗型品種,如鄭單 958、蘇玉20、蘇玉23 等。
2 做好種子處理
播種前做好種子處理。購種時要選擇色澤光亮、籽粒飽滿、大小一致的種子,一般要求要2 級以上的種子。選用包衣種子或藥劑拌種,包衣種子可以防治玉米地下害蟲和苗期病害,而且還免去了無包衣種子曬種、拌種等環節,省工、省時,最好選用 5.4% 吡·戊懸浮種衣劑,重點防治苗期灰飛虱、蚜蟲、粗縮病、黑粉病等,達到治蟲、防病的雙重效果。地下害蟲發生嚴重的地方或種子未包衣的地方,采用辛硫磷、毒死蜱,按種子質量的0.2%拌種,可防治地老虎、金針蟲、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
3 適時早播,合理密植
夏玉米播期內,每提前1d 播種則產量提高 1%。麥收后,對墑情差的田塊應及時補澆蒙頭水。麥后鐵茬直播,播種時間不能遲于6月20日,足墑搶時早播是奪取夏玉米高產的重要環節。玉米為單稈獨穗,單株產量較高,通過增加株(穗)數達到高產要比其他作物重要得多,特別是隨著緊湊型品種的應用和水肥條件的提高,增加種植密度對提高產量起著關鍵性作用。因此,應根據品種特性、地力肥瘦、氣候條件、水肥條件和產量水平等綜合考慮,因地制宜、靈活運用。種植時,緊湊型品種宜密,平展葉型品種宜稀;肥地宜密,瘦地宜稀;施肥多的宜密,施肥少的宜稀。研究證明,適當縮小行距和增加密度是提高產量的主要措施,行距從 100cm 縮小到60cm,可增產 5%~10%,密度越大,增產越顯著。
4 田間管理的關鍵技術
4.1 推廣配方施肥
施肥原則:依據缺啥補啥的原則和玉米吸收規律,根據施肥理論和高產經驗,做到以地定產、以產定氮。磷、鉀、鋅微肥以土壤測定值因缺補缺。
施肥方法:種、肥異位同播的,以三元復合肥15kg為宜,一般在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進行 2 次追肥;產量 500kg/667㎡左右的中產水平的,需純氮 15kg、五氧化二磷 5kg、氧化鉀 5kg,底肥用復合肥15kg、硫酸鋅1kg,苗期追施尿素15kg,大喇叭口期追施 20kg。
4.2 做好化學除草
苗前除草:地面噴藥的則要求土壤墑情較好,播后出苗前打藥的應選覆蓋型除草劑,如40%乙阿合劑乳油200~250ml/667㎡,對水50~60kg,或 50% 丁阿合劑乳油 300ml/667㎡,對水 40~60kg,均勻噴霧后進行土壤封閉。
苗后除草:播后苗前墑情差或因麥秸較厚而施藥效果差時,可進行苗后除草。玉米出苗后 3~5 葉時,每667㎡可用 4% 煙嘧磺隆懸浮劑100ml,對水25kg,在行間定向噴霧。玉米苗后 6~9 葉期,可選用20%百草枯水劑 120ml/667㎡,對水30kg,噴頭加防護罩對行間雜草莖葉進行定向噴霧,噴霧時要嚴防噴在玉米植株上。
4.3 間苗、定苗
3葉間苗、5葉定苗,去除弱、小、病、雜苗,留長勢一致的壯苗。在蟲害嚴重的地塊,為保全苗,一般提倡晚定苗,一般到 6~7 葉時定苗。留苗密度要比計劃密度增加 5%,以便及時拔除弱苗、留足株數。定苗時,無論雙粒或單粒播種,均應間苗、定苗。定苗時要按60cm等行和留苗密度、帶尺定苗,若定苗株距為20cm,2m長應有11株,其他類推進行,缺苗處距離50cm的一側留雙株,達100cm以上的兩側留雙株。
4.4 病蟲害防治
玉米定苗前后應加強病蟲害預測和預報,每667㎡用氯氰菊酯100ml+氧化樂果75ml, 加水30kg進行噴霧,防治薊馬、蚜蟲、黏蟲、地老虎和灰飛虱等蟲害。6月中下旬,2代棉鈴蟲、玉米螟、甜菜夜蛾開始為害玉米幼苗。
防治方法:3.2%甲維·氯氰微乳劑(甲氨基阿維菌素 0.2%+ 氯氰菊酯 3%)45ml/667㎡,加水30kg噴霧。二點委夜蛾為害玉米根莖,可用藥液灌根,一般用48%毒死蜱乳油 1500倍液,加高效氯氰菊酯2500倍液,把噴霧器噴頭去掉,沿玉米莖灌根,藥液量要大,保證滲到玉米根圍30cm處,以提高防治效果。玉米螟為害株率達10%時,每667㎡用3%辛硫磷顆粒1.5kg或用40g吡蟲啉+50%辛硫磷乳油100ml+細砂100ml+10kg泥制成毒土,丟心進行防治,每株1~2g。
4.5 水分管理
由于黃淮地區降雨量較大,主要分布在夏季,一般年份能夠滿足玉米生長。但是,玉米生長關鍵時期需水量較大,因此要確保水分供給。玉米拔節后進入旺盛生長階段,對水分的需求漸多,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如果干旱發生,就會影響抽雄、散粉,甚至造成雌雄花期不遇,從而降低結實率而影響產量。玉米抽穗開花期又是玉米需水量最大的時期,所以,此期間要保證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土壤不干旱,田間持水量要保持在70%以上。依據土壤的含水量測定值,若發生干旱則應及時澆水,以確保中期健壯生長,促進雌、雄穗分化,從而增加穗粒數。玉米抽雄、散粉后進入籽粒形成和灌漿期,這是決定粒重的關鍵時期,要求田間持水量保持在 75%~80%。
4.6 人工輔助授粉與去雄
部分玉米田由于肥力較高,因而田間玉米生長量較大、群體較大,對冠層內的光照有較大影響,因此要隔行或隔株進行去雄。此外,一些玉米植株常常不能夠得到授粉,因而玉米授粉后要仔細檢查,為增加穗粒數,對未授粉的新鮮花絲要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4.7 拔除空株
玉米生長后期,為了使光、水、肥等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應將田間的空株拔除,拔除空株一般在輔助授粉結束后10d進行。
4.8 適時收獲
玉米植株苞葉變黃松散、籽粒變硬有光澤、穗子中部籽粒灌漿乳線消失時即可收獲,此時收獲產量最高。生產中,群眾收獲往往偏早7~10d,造成減產10% 左右,這也是影響玉米高產的一個主要因素。一般應掌握果穗苞葉發黃后,再往后延 6~7d,待穗子中部籽粒灌漿乳線消失后再收獲。
5 結束語
總的來說,玉米要想奪高產,選擇適宜品種、實施優良栽培技術是關鍵,只有通過科技創新和不斷提高玉米單位面積的產量,才能大幅度地增加玉米總產量。要保證夏玉米高產、穩產,必須從合理選用品種、適時播種、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加強田間管理、防治病蟲草害和適時收獲等方面綜合考慮。
參考文獻
[1]于程.簡析夏玉米栽培技術[J].農業機械,2013,18:85.
[2]王進海.黃淮地區夏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