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一五”規劃以來,我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國民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農業方面,勞動力結構不斷趨于合理,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進入到歷史上快速發展時期。但不可忽視的是,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突出問題,須引起足夠重視,并采取有效策略予以解決。將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農業機械化發展全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對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重要意義;發展策略
近幾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劇,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斷減少,農業勞動力結構性、季節性、區域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農業機械代替原始勞力成為必然選擇[1]。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是解決農業生產中勞動力短缺問題,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充分重視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解決。
1 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意義
一 是建設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先進生產工具的應用,不僅能夠改善生產方式,還能節約大量勞動力,促使傳統高原農業向現代發達農業轉變。
二 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農業機械化在推動土地規模化種植、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三 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有效途徑。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能夠大力解放農村生產力,讓農民充分共享先進技術成果,從而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2 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主要原因
2.1 存在問題
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 農機裝備結構不合理。高原特色農業發展過程中,主要依賴小型拖拉機、單一作業機具及動力機具等,而大中型拖拉機、復式作業機具、配套機具等較少。
(2) 農業耕種收機械化綜合水平低。從整體上看,農業耕種仍處在農機化發展初級階段。
(3) 主要作物關鍵環節的農機化水平低。如蔬菜、水果等高原特色作物,栽種機械化水平低,遠遠不能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要求。
2.2 主要原因
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要包括:
(1)高原地區農村經濟基礎薄弱,農民生活水平低,導致了農業先進生產工具購買能力弱,對農機化投入的積極性不高。
(2)尚未形成農業產業化的良性發展機制。特色農業在各個生產環節鏈銜接不緊密,規模化、產業鏈和一條龍服務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機制尚未形成。
(3)農民科技種田的意識淡薄,不愿意積極主動接受新技術、新機具,生產過程中仍以傳統種植為主,制約了農業機械化進程。
(4)受當地氣候條件、地理位置、種植習慣和土地面積等因素制約,一些新技術、新機具無法在當地推廣應用。
3 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策略
3.1 應堅持的原則
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應堅持:
(1)以人為本原則。農業機械化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主體性作用,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
(2)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原則。要立足于科學發展觀,不斷更換高能耗、高排放的老舊機具,鼓勵發展綠色農業,建立起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發展模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3)堅持統籌兼顧原則。促進協調一致,共促農業機械化發展局面的形成、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技術的進步及農業產品的優化升級。
(4)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地理位置、種植習慣和土地面積等因素,緊緊圍繞當地生產實際需要,積極開發、推廣一批小巧靈活、功能齊全、維護方便、簡單易學的新技術、新機具(如滇中地區)。
3.2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創建良好發展環境
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應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引導先進農具的購買和使用,著力解決亟須但買不起先進農具的突出問題。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政府購機補貼政策的帶動作用,爭取出臺更多的金融保險、農機作業補貼、科研推廣等優惠政策,并做好購機補貼后續的跟蹤調查、技術培訓、引導和服務等各方面的工作,為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2]。
3.3 不斷優化結構,完善發展體系
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過程中,要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等具體情況,對農業機械化進行規劃和分類,突出層次和重點,使機械化更符合當地農民的生產需要。同時,還要在政策規范引導的同時,做好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方面的工作,促進高性能、專業化、復式作業機械的快速發展。通過區域規劃、政策拉動和正確引導,不斷優化區域農機裝備結構,完善發展體系,從而使得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與所用先進農具有效結合,實現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健康、科學發展。
3.4 農機農藝有機結合,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
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要建立健全農機農藝協作攻關機制,根據高原農業發展現狀,制定科學合理、相互適應的農機作業規范和農藝標準,從而促進農機化技術集成和裝備配套水平的不斷提高。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生產過程中,要鼓勵農民積極引進先進農業機械化技術,并針對重要農作物的關鍵環節進行試驗示范,以點帶面進行全面推廣,推動整個高原地區特色農業的機械化進程。同時,要充分發揮農機推廣體系的重要作用,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地開展先進適用技術的示范推廣和普及工作,從而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
4 小結
總而言之,只有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認識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意義,認清當前農業機械化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策略,徹底改善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現狀,推進農業機械化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艾克拜爾,楚耀輝,張仁平.新疆畜牧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調研報告[J].新疆農機化,2011(05):52-56.
[2]張成,朱寶鋼.喀什地區畜牧(漁)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1,(06):30-31.
作者簡介:
李應能, 1973年10月,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農業機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