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巢湖水體富營養化日益嚴重,藻類數量大大增加。本文通過對種植水葫蘆與水花生的生物塘觀察與數據分析,結果表明水溫、停留時間、光照條件、進水藻量等因素對水生植物凈化藻類的效果影響顯著,水葫蘆的凈化效果遠遠高于水花生。結果提示建立水生生物塘凈化水中藻類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水生生物塘;藻類;機理; 影響因素
藻類在富營養化水體中大量繁殖后,形成大面積的“水華”和“赤潮”,消耗掉水體中溶解氧,使水生動物窒息而死,給水產養殖帶來損失;很多藻類能分泌藻毒素,使各種動物中毒,并通過食物鏈傳遞,威脅人類的健康;另外,許多藻類會產生令人不愉快的氣味,如魚腥味、霉味和泥土味,藻類死亡后會釋放許多有毒的胺類和硫化類物質,嚴重污染空氣,因此,認識藻類的危害性,積極加強監測和防治是很有必要的。
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目前藻類污染比較嚴重,對兩岸漁業和工農業生產都帶來了很大的危害,許多相關部門都做了大量工作來降低其污染。合肥供水集團也于巢湖岸邊開展了“水生生物塘處理巢湖水質”的課題研究,即利用鳳眼蓮(水葫蘆)等水生植物來凈化巢湖水質,抑制藻類生長,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該課題的藻類試驗數據進行了分析,重點闡述了生物塘去除藻類的部分機理和進水藻量、溫度、停留時間、光照強度等變化因素對去除藻類效果的影響。
1 試驗地點、材料和方法
試驗地點選在離巢湖岸邊約1 000m的四水廠內,采用兩塘串聯的方式,塘體土質,中間用木板半封閉式隔離,讓水流呈“S”型往復流過,塘深1.5 m,兩塘面積分別為1 760 m2(1號塘)和4 400 m2(2號塘),總容量約9 200m3。進水從進四廠工藝的源水管道上引出,通過泵和控制閥調節控制流量。
試驗材料選用了兩種水生植物:水葫蘆和水花生。其中1號塘種植水花生,2號塘種植水葫蘆(又名鳳眼蓮)。
藻類檢測方法依據EPA《水和廢水檢測方法》,每日現場觀察記錄,定點取樣檢測,為期1.5年。
2 水葫蘆與水花生除藻效率對比
受自然條件的限制,4月份種植的水葫蘆,水花生,到8月份才覆蓋了大半塘面。于是從8月開始觀察檢測藻類, 持續到11月底,共4個月。12月份,天氣轉冷,兩種水生植物葉面枯萎,不再生長,停止了檢測。通過對這4個月數據的來看,水葫蘆對藻類的去除率遠遠高于水花生。
圖1 水葫蘆與水花生除藻率的對比圖
水花生對藻類基本無去除,甚至出現負增長。這主要是由于水葫蘆與水花生相比,生長速度快,葉片茂盛,對營養成分和陽光的吸收比較充分,更利于抑制藻類生長。另外,本試驗中,進水口位于水花生塘,由于受了源水加氯的影響,水花生生長被抑制,不能布滿整個水面,藻類在中間空白處大量繁殖,往往造成水花生塘出水口處藻量大于進水口處。
3 生物塘除藻機理的分析
通過長期的實驗觀察和分析,證明生物塘(尤其是水葫蘆)去除藻類非常有效,特別是對巢湖水體中的優勢藻屬——微囊藻的去除,一般可達80%以上,分析原因主要如下。
3.1 水生植物生長繁殖速度快,能充分吸收水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使藻類得不到充足的營養成分而停止生長;
3.2 水葫蘆的根須特別發達,長度一般達到50cm以上,像一張密布的網,對藻類起很好的攔截、過濾和吸附作用;
3.3 水生植物特別是水葫蘆的葉片茂盛,能覆蓋整個水體表面,遮擋陽光,使藻類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長;
3.4 pH值的變化也可以抑制藻類生長,生物塘進水pH值一般在7.50~9.00之間,而水葫蘆塘內和出水口地方的pH值大部分在6.80~7.50之間。巢湖水以微囊藻為優勢藻屬,其最適生長pH值為8.00~9.50,在水葫蘆塘不適宜生長。水花生塘內pH值較高,不能通過這一途徑抑制藻類生長。
3.5 水生植物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向水體中釋放化感物質抑制藻類的生長[1]。抑藻化感物質一般只特定性地抑制某些藻類的生長,同時能在自然條件下降解,不會在生態系統中積累,安全性好[2]。
4 生物塘對不同藻種的凈化效果分析
在9月和10月之間,連續觀察26天,記錄下每日生物塘進水和和出水的主要優勢藻種數量,見表1。
發現生物塘對微囊藻、硅藻、柵藻、席藻均有凈化作用,其中微囊藻去除效果最好,高達90.76%,這與微囊藻是群體生長,有膠被,顆粒較大有關,容易被水生植物的根系攔截。另外發現生物塘對小球藻不但沒有凈化作用,還促進了生長,分析原因是因為生物塘的pH值較低(見3.4),適宜小球藻生長,導致數量增加。
5 影響生物塘去藻率的因素分析
5.1 水溫對凈化藻類效果的影響
圖3 水溫對應的藻類去除率
水溫的變化會對藻類的去除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對年生物塘的數據分析,得出圖3所示的水溫對應藻類去除率。從圖3可以看出,水溫在28℃以上,生物塘凈化除藻效果最好,去除生物塘內大部分藻類,高達80%以上;水溫在10~20℃范圍變化時,生物塘對藻類去除效果也較好,絕大部分能達到65%以上;但當水溫低于10℃時,去除率就明顯下降了,在40%左右。這是由于植物最適生長溫度在25~28℃,低于10℃時,則生長活性降低,代謝明顯緩慢。通過長期觀察發現,如果水溫再降低,低于0℃時則植物可能趨于死亡,葉片細胞被凍壞,組織液溶出,將會帶來二次污染。
5.2 停留時間對凈化藻類效果的影響
關于停留時間對藻類去除效果的影響,本文主要分析了水溫大于10℃的期間的生物塘去除效果。
從圖4可以看出,隨著停留時間的增長,生物塘對藻類的去除率總體上是逐漸遞增的,但是,由于生物塘外在環境條件不易控制,容易受到光照時間和強度,氣溫的升降、進水藻類數量多少等變化因素影響,實際情況下,藻類的去除率并不能嚴格按照停留時間的遞增而增加。圖4顯示:當源水停留時間在生物塘內保持在停留時間在30h以上,去除率在70%以上(除極端惡劣環境條件的影響);停時間在20h以上,對藻類的去除率也能達到50%以上,這是由于水葫蘆根系龐大茂盛,具有的較好攔截過濾作用,當含有高藻的源水緩慢流經生物塘時,很大一部分藻被攔截過濾了。另外,在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停留時間過短的話,水流太急,可能會導致黏附在根系藻類、泥沙和腐殖質等物質被沖刷下來,使水質惡化,所以,綜合考慮實際試驗過程中的效果,停留時間最好在30h以上。
圖4 停留時間對應的藻類去除類
5.3 光照條件對凈化藻類效果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到生物塘晴天比陰雨天除藻效率好,這是由于植物生長需要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才能繼續生長。水葫蘆是喜光性植物,在晴天光照比較充足的條件下,新陳代謝快,生長繁殖速度也快,對藻類抑制好。因此,陰雨天氣要適當延長停留時間才能保證生物塘的凈化效率。
表2 光照條件與凈化效率
5.4 進水藻量對去除率的影響
水葫蘆的根系非常發達,像一張密布的網,流經生物塘內的藻絕大部分都被攔截過濾下來,隨著進水藻量的增加,生物塘這種強過濾作用更能體現出來。
從表2看到,隨著進水藻量的增加,生物塘的去除率也呈遞增趨勢,進水藻量大于500萬個/L,去除率一般就可以達到70%以上;低于500萬個/L,去除效果反而表現不明顯。 巢湖水中的藻類數量均在500萬個/L以上,夏秋季是藻類暴發時期,藻量較多,這個時候陽光也比較強烈,因此,利用水生生物塘處理巢湖水藻類非常有效。
表3 進水藻量與去除率
6 結論
分析結果表明,水生生物塘處理巢湖水藻類非常有效,特別是對微囊藻的去除。水生植物通過的根須攔截過濾作用、葉片的遮光作用、吸收競爭營養成分、分泌化感物質、塘內pH值的變化等方式來抑制藻類生長、降低出水的藻量,效果非常明顯,水葫蘆的凈化藻類效果遠高于水花生。當然,生物塘凈化藻類的機理遠不止這些,目前尚不完全明了,不能全部分析出,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求和發現。
在凈化過程中,水溫、停留時間、光照時間、進水藻量等變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生物塘去除藻類的效果,通過長期試驗的得出,一般在水溫10℃以上,光照條件良好(晴天),停留時間在30h以上,源水藻量在500萬個/L以上的條件下,選擇生物塘凈化藻類的方式效果比較明顯。
參考文獻
[1]胡廷尖,王雨辰,陳豐剛,等. 鳳眼蓮對銅綠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研究[J].水生態學雜志,2010,11,3(6):47-51.
[2]周鳳霞,陳劍虹. 淡水微型生物圖譜[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2.
[3]瞿建宏.植物化感抑藻物質的研究進展[J]. 現代農業科技,2008.9: 226- 229.
[4]張付海,張敏,高連芬,等. 生物塘處理富營養化巢湖水中試[J]. 環境工程2009,27(6):9-11.
[5 ]歐陽崢嶸,溫小斌,耿亞紅,等. 光照強度、溫度、pH、鹽度對小球藻(Chlorella)光合作用的影響[J].武漢植物學. 2010(01).
作者簡介:
許霞,女,32歲,大學本科,中級工程師,現就職于國家水質監測網合肥監測站,安徽省合肥供水集團水質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