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別稱地蛋、洋芋、土豆等。馬鈴薯的人工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魯南部地區。本文主要講述脫毒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關鍵詞】脫毒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馬鈴薯,高15~80cm,無毛或被疏柔毛。莖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馬鈴薯是中國五大主食之一,其營養價值高、適應力強、產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于小麥和玉米。馬鈴薯是塊莖繁殖,可入藥,性平味甘,主治胃痛、痄肋、癰腫等疾病。作為食物,其保存周期不宜太長,且一定要低溫、干燥、密閉保存。
1 選擇優良品種
應選用早熟、高產、抗病的脫毒品種。種薯要求薯形整齊,大小適中表皮光滑細嫩,芽根鮮明,薯塊完整,無病蟲害,無凍傷的壯齡薯
2 選地整地施肥
地膜馬鈴薯選地要求是土壤肥厚疏松,透氣良好,排灌方便。整地應深耕30厘米,并深淺一致,細犁細耙,達到深、松、平、凈、土碎無坷垃,干凈無雜物,墑情要好,必要時應先灌水增墑再平整地。
地膜馬鈴薯,生長期追肥太費事,必須在耕地時一次性施足底肥。應用硫酸鉀復合肥每畝用量50~65kg,化肥上面施優質農家肥,用量為每公頃4m3,為了防治地下害蟲,在施肥時每公頃應用白龜地蟲管一年10kg與化肥拌勻后施入,可以有效防治地老虎、螻蛄以及鼠害等。
整好地后起壟做畦。壟寬75cm、高20~30cm。行距30cm左右,株距20c左右。
3 種子處理
先將種薯放在陽光下曬2~3d,每天3~4h,去除病薯、壞薯。提倡采用整薯播種,大的種薯應進行切塊,切塊種薯不應小于50g,一般薯塊重量20~25g,每個切塊應帶有1~2個芽眼,并將切好的種塊放在陽光下晾曬,然后用草木灰加入4%~8%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均勻拌種,促進切口愈合并消毒
4 切種、催芽
4.1 種:每個種塊重30~50g。
4.2 切種時如發現病薯,將病薯剔除后及時對切種工具進行消毒。
4.3 切塊時大小芽分開,播種時大小芽分塊種植,防止今后薯苗高矮穿插不齊影響產量。
4.4 切下的薯塊緊接著要涂抹草木灰(最好是灶里的柴火灰)。
4.5 按小行距30cm,株距20cm的要求三角形點播,每畝4 500株。
4.6 防止復合肥直接與薯塊接觸,否則,燒壞種芽。
4.7 地膜馬鈴薯必須在播種時一次性施足底肥。施肥應用硫酸鉀復合肥每畝用量50~65kg,(嚴禁使用含氯鉀肥)。可適當使用腐熟農家肥。
塊莖切塊后,裹草木灰而后放在濕砂中催芽,催芽砂土在塊莖下鋪10cm厚,長度因種薯或催芽場所而定,上面及四周覆蓋濕潤的沙土3~5cm厚。保持濕度,15~18℃,最高不超過20℃以免溫度過高引起切塊腐爛,待芽長到3cm左右時將切塊扒出即可播種。
5 播種、覆膜
種植在深度8~10cm的穴內深淺要一致。三角形點播。播種后,應用33%除草通乳油按每公頃2.5kg對水800kg進行噴霧封閉處理,可以有效防止膜下草害。隨后馬上覆膜,地膜一定要拉緊封嚴,每隔一段距離中間要壓土帶防風。貼緊地面,用土壓實,不要漏縫,膜上要平整。每個芽塊的正上方最好做出3cm深的幼苗窩,以免出苗后幼苗直接頂地膜,造成壓迫幼苗或者傷苗現象。
6 田間管理
6.1 放苗:檢查出苗情況,把苗引出膜外,并用濕土封住膜孔,以防跑墑。
①科學放苗:當幼苗長出1~2片葉,無寒潮來臨時,即可放苗。方法是對準幼苗的地方將地膜劃一個十字形口把幼苗引出膜外,然后抓一把細土封嚴幼苗周圍地膜,以利保溫保墑。放苗應選晴天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4時以后,陰天可全天放苗。
②檢查覆膜:在播種后及生長過程中,要經常檢查覆膜損傷狀況,如膜被風揭、裂口、牲畜踐踏等,要及時用土壓住。
③病蟲防治:馬鈴薯病蟲害主要有:蠐螬、螻蛄、小地老虎、二十八星瓢蟲、蚜蟲等害蟲;早、晚疫病等病害。發病條件及防治:陰雨連綿、溫度較低、濕度較大,即:低溫高濕,生長處于開花階段,白天溫度處于22℃、夜間溫度處于10~13℃,相對濕度在95%以上,且葉面上有水滴的條件下,晚疫病即可發生。待苗長到10cm時噴灑一次8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加水800~1 0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10d后再噴灑一次,連續防治2~3次。另外還可用代森錳鋅、多菌靈、百菌清交換使用)。如發現黃葉死苗要及時拔除,如有其他病蟲害要及時噴灑農藥。
④促控結合:當馬鈴薯地上部分生長過旺時,就會影響到地下塊莖的膨大,應注意控制地上部分瘋長。每畝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50~80個,對水45kg均勻葉面噴霧。
6.2 培土:出苗后進行第一次中耕培土,其厚度以露出馬鈴薯頂葉3~4片葉其為宜;10天后進行第二次培土,這時培土壟要高,土要厚,以露出7~8片葉為宜。馬鈴薯的生長特點是地上莖葉和地下塊莖同時生長,為達到高產目的,應按照控氮、重鉀、補磷的施肥原則,做到控上促下,保證產量。齊苗后及時中耕除草,根據長勢追肥。現蕾開花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或微肥1-2次,以補充磷肥、鉀肥及微量元素,當花蕾已形成,花序抽出時,應及時摘除,以減少養分消耗,改變養分分配,促進薯塊膨大,并結合中耕除草及時培土。
7 適時收獲
為了實現地膜馬鈴薯增產增收,要針對不同栽培目的,適時收獲。作為蔬菜進行銷售的田塊,要抓住上市早,價值高的時機,開花后及早收獲出售,雖然產量低,但產值高。莖葉由綠變黃并逐漸枯萎時開始收取,收取時應選擇晴天,土壤適當干爽時進行。注意:收取時,要及時剔出碰傷、掉皮、蟲眼、病斑、綠頭、損傷等不合格薯塊后才能進行裝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