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桉樹具有速生豐產、輪伐期短、病蟲害少、用途廣泛等諸多優點,同時也是培育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和沿海防護林的優良樹種。因此,種植桉樹的經濟效益較高,掌握好桉樹的培育技術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桉樹的生長特點,就桉樹高效培育技術進行總結和分析,為桉樹的培育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桉樹;培育技術;病蟲害防治
1 扦插技術
1.1 苗圃地的建立
苗圃地選擇在造林地附近,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背風向陽的地方。要求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地勢開闊、平坦,以東南坡或南坡新地或水田為最佳。
(1)整地和作床 整地要進行全面細致耕作,使土壤細碎呈顆粒狀,清除草根、石塊,并用多菌靈200倍液或高錳酸鉀300~400倍液進行土壤消毒處理。然后進行平整并作床,排水不良的地方作高床,水分不足的地方作低床,水灌條件好的地方作平床。
(2)營養土的配制 平坦地區育苗可用經過太陽曝曬的水稻田土或菜地土、溝泥、塘泥,山區采用生土和草木灰各一半。每100kg土加腐熟細圈肥20~30kg、普鈣5~10kg(不能用尿素),拌勻即可。土粒大小以不超過豌豆為宜。若就地取生土裝袋,則苗木生長不良,不能培育出優質壯苗。
(3)苗圃地土壤消毒 扦插前7~10天,苗床用多菌靈或70%的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噴灑防病害;對白蟻、大蟋蟀等地下害蟲,可用甲拌磷等農藥施于圃地內。
1.2 桉樹嫩枝扦插育苗
1.2.1 萌條采集及處理
母株萌條長至10~15cm、葉4~6片、基部半木質化時即可采集扦插。插穗一般靠近葉腋剪取,插口平滑或成小馬耳形,上切口一定要平滑,長5~10cm,留2~3片綠葉,葉片過大時可剪去葉片的1/3~1/2。剪好的萌條要馬上浸入水中,葉面保有水珠,放陰涼處保存,最好隨剪隨插。
1.2.2 扦插基質及扦插
扦插基質用黃心土,要求通透性好、保水性強。營養杯規格7.5mm×12mm或8mm×12mm。扦插前基質用2‰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插穗先用70%甲基托布津l 000倍液或0.0196高錳酸鉀液消毒處理,插口用500×106 mg/kg生根粉1號或6號速蘸催根處理,也可適當加入適量的豐葉寶和殺菌劑,處理深度2~3cm。
1.2.3 插苗管理
(1)水肥管理 調節好插壤的水分和氧氣狀況是插條育苗成功的關鍵。插條生根前,除基質要保持濕潤外,葉面也要保持濕潤,避免過干過濕。插條生根后,插穗吸水能力增強,每次基質澆水量必需增加,讓基質有充足的水分,同時適當減少噴淋次數。扦插5~1O天后,插條入土部分變白膨大,葉片已舒展,可噴50×106mg/kg豐葉寶或其他葉面肥補充營養。
(2)病蟲害防治 苗圃是個長期保持高濕度的環境,極易引發病害,特別是高溫季節。桉樹苗圃地主要病蟲害有:穗腐病、莖腐病、焦枯病、葉枯病、桉尺蠖等。扦插后第三天開始噴70%甲基托布津
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以后每隔10~15天噴一次殺菌劑,農藥種類要交替使用,有蟲害加噴殺蟲劑。并注意育苗區的環境衛生,保持排水暢通,通風良好,并及時清理病死苗及病葉。
(3)育苗 當插穗生根并抽芽至5cm時揭去遮陰網,揭網應選在雨天或午后。苗木長到15~20cm高時,控制水肥,造林前20天左右開始移杯煉苗,連續2次,間隔10天左右,移杯時要求把弱苗、病苗分開。
(4)出圃 苗木生長粗壯、高徑正常、頂端優勢明顯、無病蟲害的可出圃。出圃前1~2天噴淋一次殺蟲、殺菌藥。殺菌藥用內吸類,如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殺蟲藥用50%辛硫磷1 000~1 500倍液淋根。
2 桉樹豐產林高效培育技術
2.1 豐產林指標
我國南方桉樹無性系豐產林的指標要求如下:
保存率:造林當年成活率95%以上;第二年保存率90%以上;第三年保存率85%以上。
生長量:當年造林高生長量大于3m。蓄積生長量分別不同栽培區和不同更新代而不同,各林齡底限蓄積生長指標應符合相關要求。
注:Ⅰ類:指臺地、平坦開闊地區,肥、水條件較好且集約經營度高的地方。Ⅱ類:指山區、丘陵地帶及土肥條件集約經營度較上述次之的地區。
2.2 造林地選擇
一般桉樹造林選擇在海拔1 000~1 500m(高原地區除外)以下,相對高差1 250m以下的山坡地、低丘平緩地、低山中下部,坡度低于35°。土壤為非石灰性母巖發育的酸性或微酸性(pH值為4.5~6.5)的紅壤、赤紅壤或者黃壤,土層大于60cm,肥沃疏松、通氣透水性良好。
2.3 苗木的選擇
良種壯苗是速生豐產的基礎和保證。近年來,桉樹苗木市場發展很快,苗圃眾多,苗木的質量參差不齊。為保證苗木質量,造林戶一定要到大型專業化苗圃選購苗木。桉樹造林一般選擇苗高18~25cm,地徑0.3cm,新梢3~5cm,根系完整,無病蟲害的健壯苗。目前,扦插苗都是用容器育苗。容器主要有網袋、塑料杯和塑料袋三種。試驗結果表明,網袋苗具有根系發達、造林操作簡單、成活率高、抗風性好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客戶的歡迎。塑料杯苗的造林成活率也不錯;而塑料袋苗由于成本較低而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歡迎,但其根系的發展和保存率與網袋苗和塑料杯苗造林還有一些差距。
2.4 整地
整地是營造桉樹速生豐產的關鍵措施之一。在造林前的頭一年冬季進行整地最佳,整地前先對造林地上的灌叢、樹根和樹頭進行清理。對桉樹造林多數采用穴墾整地:一般沿山坡等高線2.0m×3.0m或1.5m×4.0m進行配置,每畝111株,開穴按長×寬×深規格為50cm×50cm×40cm。開穴時將含有腐殖質的表土放在一邊,以便種植時將表土回填至穴底。為確保桉樹豐產,栽植時要進行施基肥,施基肥以磷肥為主,氮、磷、鉀配合使用。
2.5 造林密度
種植密度因樹種(品系)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說,株行距2.0m×3.0m或1.5m×4.0m比較合適。如果不采用這種密度,根據不同樹種特別是樹冠的大小,也可以自行調整造林密度,但總的原則為“寬行窄株”,行距最少不應少于2.5m,株距最少不應低于1.5m。
2.6 造林方法
以春季造林為最適宜。其他季節一定要注意在大雨過后、土壤濕透的條件下造林。栽種時應注意:
(1)苗木要淋足水后再上山造林。
(2)將苗木分發到造林點時,要輕拿輕放,不能亂擺亂丟。
(3)塑料袋或管在苗木定植前一定要清除。
(4)栽苗時回填土蓋過苗木基部2~3cm,并用腳踩實。
2.7 撫育與管理
栽植后1個月內進行1~2次查苗補缺。發現缺苗死苗要及時補上,保證當年造林成活率95%以上。
幼林撫育也是桉樹豐產的必要措施,主要進行松土除草和追肥。造林當年,對雜草叢生的地方要進行松土除草。有條件的地方造林當年及第二年可用機械松土除草。造林前兩年,一般每年追肥1次,幼樹長到lm高時,應該進行第一次追肥,第二年4~5月進行第二次追肥,追肥最好在雨后、土壤濕潤時進行,在幼樹的兩旁,距離幼樹20~30cm的地方挖小穴施放,施肥后用土覆蓋,磷肥(0~150g)+尿素(50~1OOg)+氯化鉀(25~50g)+復合肥1O0~150g) +尿素(50~1OOg)。
3 結論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與完善,桉樹作為一種高經濟效益的經濟作物將成為農戶重點關注的對象,因此,深入研究桉樹高效培育技術,努力改善桉樹的生長環境,在提高桉樹的種植效益、促進種植戶增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全金.桉樹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J].引進與咨詢,2005(12).
[2] 陳靈.淺析桉樹種植技術[J].科學之友,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