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羅定市 塘鎮一直以來就有種植花生的習慣,近年來,更是通過積極引進優質、高產花生新品種種植,經過試驗、示范、推廣,總結出花生高產栽培技術,并在全鎮范圍內推廣。本文詳細介紹了花生高產栽培技術以及技術推廣情況,并對以后的花生種植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花生;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情況
塘鎮位于羅定市東南部,全鎮總面積84.1km2,人口42 113人。全年無霜期為345天,平均氣溫22℃,平均降雨量1 250mm,適宜種植旱地作物花生。 塘鎮黨委、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農業生產,把引進優質、高產農作物新品種作為農業工作重點,花生作為 塘鎮重要的油料作物,隨著種植面積的逐年增大,傳統的種植方法越來越不適應當前生產的需要,嚴重阻礙了花生種植的發展,為此,推廣良種良法成為提高花生產量的關鍵。
1 花生高產栽培技術
1.1 品種選擇
為提高花生種植產量,根據本地實際,應選用經審定推廣、生產期適宜、抗旱性好的優良品種。例如選擇粵油7號、仲愷花1號、粵油40、航花3號等高產花生品種為主。
1.2 地塊選擇
種植花生應選擇排水方便、土壤肥沃的砂壤土和壤土地塊,要求土層厚度為1m左右,做到整地精細,疏松表土,種植花生適宜生茬,不宜重茬和迎茬。要想花生味道更好,一般選擇在黃土地和紅土地上種植。
1.3 精選種子,適時播種
播種前應精選種子,春植要用秋植種子,選擇莢果飽滿的做種子。結合本地實際,春植花生應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秋植花生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種。
1.4 合理密植
花生的產量是靠密植來獲得,而合理的密植是達到高產的前提。一般瘦地宜密、肥地宜稀,無水灌溉宜密、有水灌溉宜稀。種植時宜采用寬行窄株密植法,每畦0.8~1.0m,溝深30cm,每畦株距16.5cm,行距22.5cm,每穴播種2粒種仁,種植密度一般在每667m2種1.8萬~2萬株。
1.5 田間管理
1.5.1 科學施肥
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一次施足基肥,效果較好,每畝施土雜糞2500~3000kg,人糞尿1500~2000kg作為基肥;齊苗后施尿素8~10kg,可促生長,達到下針封行;后期根據生長情況,實施根外追肥。要想產量不斷提高,花生所需肥量也隨之增加,特別要注意氮、磷、鉀、鈣肥的合理搭配,每100kg莢果所需氮、磷、鉀、鈣的比例約為5:1:3:3。
1.5.2 合理灌溉
花生需水要求講究“兩頭少,中間多”,苗期應開環田溝和田間溝,及時排除漬水,為防止植株受旱枯萎,一般采用溝灌、噴灌,要用小水細澆方法,切忌用大水漫灌的方法;在莢果形成至飽果期,每8天灌一次水,保持干濕合理;在果針下土后,要清溝培土,以降低田間溫度,防止銹病發生。
1.5.3 中耕除草
按照“淺、深、淺”的原則,分別在苗期、團棵期、花期進行三次中耕除草。在開花封行前應進行最后一次中耕,培土適當,讓植株根部覆蓋淺土,為果針入土和子房柄膨大結果作準備。
1.5.4 及進化控
花生化控技術,就是利用人工合成的生長調節劑,來影響花生的內源激素系統。在生長過程中,如果偏施氮肥,植株易出現旺長引起過早封行,影響莢果發育,應在開花盛期,每畝用15%的多效唑可濕性粉劑35~50g對水45~50kg,葉面噴施。
1.5.5 病蟲害防治
花生的病害主要有葉斑病、根腐病、青枯病等。防治葉斑病,于始花期前,每畝可用80~100g 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1 500倍液噴霧;防治根腐病,可用50%的多菌靈按干種子量的0.5%浸種或拌種;青枯病,從苗期起至收獲期均能發生,以花期發病最多,在發病前期或初期用400~600g重茬1號拌基肥施用。應注意蚜蟲、紅蜘蛛等為害。防治蚜蟲每667m2可用10~15g啶蟲脒噴霧;防治紅蜘蛛每畝可用阿維菌素8~10ml噴霧。
1.6 適時收獲
當花生生長到120天左右,70%以上莢果成熟飽滿、籽仁種皮呈品種固有顏色,植株中下部葉片轉黃脫落,多數莢果果殼硬化,網紋清晰,便可晴天收獲。
2 推廣情況
2.1 舉辦高產栽培技術培訓班
為切實塘鎮做好花生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工作,每年春耕前必組織鎮農業服務站技術員、各村農技員、花生種植大戶等舉辦花生高產栽培技術培訓班,并請市農業局高級農藝師到鎮講授花生高產栽培技術,使廣大花生種植戶認識到學好栽培技術的重要性。培訓班后,要求花生種植戶按花生高產栽培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種植,確保花生高產、穩產。
2.2 組織開展現場觀摩
每年花生播種時、生長中期、收獲時都組織種植戶到示范點開展現場觀摩,通過現場觀摩,使種植戶看到使用高產栽培技術種植的花生情況,并清楚認識各生長期肥水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大大提高了花生種植戶的積極性。
2.3 推廣種植效果
近年來,鎮農業服務站通過引進花生新品種試種、示范、推廣,使花生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并總結出花生高產栽培技術,在全鎮范圍內推廣,花生產量不斷提高,并收到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到目前為止,全鎮共種植花生7 865畝,年總產量從原來的1 570t增加到1 886t,年產值達565.8萬元。
3 結論
實踐證明,花生要想獲得高產,必須引進優質高產新品種、新技術,并加強高產栽培技術的培訓,提高花生種植水平。另外,還要做到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施足基肥,不適宜在連作田種植。下一階段,本鎮應加大引種優良品種力度,擴大花生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進一步提高花生產量和質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參考文獻
[1]黃安慶,黃添基.花生新品種“粵油40”種植表現及其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24):74.
[2]陳雄鷹.粵油7號花生快速擴繁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7(23):147-148.